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護理風險識別就是對潛在的和客觀存在的各種護理風險進行系統地連續識別和歸類,并分析產生護理風險事故原因的過程,是護理風險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
護士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許多可能被患者起訴的情況,比如,剛剛擦拭的地板可能造成病人摔倒、匆忙的交班可能造成治療錯誤、貼錯標簽的處方將造成用藥錯誤等等。研究數據顯示:美國1994年中每10000名護士中有5名被起訴。1996年的報告指出:急診科和產科護士的被投訴率有所增加[6]。這些數據提示:管理者要加強護理風險管理,要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進行系統歸類,這種分類是在分析產生護理風險事故原因和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進行的。如美國衛生保健機構授權聯合會(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JCAHO)、流動衛生保健授權委員會(theAccreditationAssociationforAmbulatoryHealthCare,AAAHC)、美國流動外科手術設施委員會(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ccreditationofAmbulatorySurgicalFacilities,AAAASF)對醫院和流動外科手術中心提供護理環境、行為和質量的國家標準[7]。JCAHO將藥物治療錯誤分為4個領域:開處方、抄寫、供應和管理[2]。
進行護理風險管理識別,可以防患于未然,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進行預見,通過不斷地培訓,讓護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臨的風險以及隨著時代的發展,可能面臨的新風險,時常在風險出現前警鐘長鳴,降低風險的發生。同時,也便于管理者制定詳細、周密的風險管理制度,實施系統、全面的管理控制。例如美國的護理專業組織美國護士協會(the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及其下屬的53個州成員組織制定了一系列風險管理制度和規定,并根據護理學科的發展不斷更新。1997年的前4個月,就有超過200頁的風險管理規定影響了護士及其專業行為。風險管理制度多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護理職業標準、護理治療程序、藥物治療、新業務、新技術的臨床應用、無執照護理人員及護理學生的臨床實踐等。ANA組織的各種正規和非正規風險教育培訓計劃為護理人員提供幫助[6]。
作為醫院護理管理者應在制定或參考已有風險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對全院的護理風險進行全面監測,可以通過醫院系統工作流程圖,參照已有的護理風險分類資料,確定高風險發生環節,利用調查手段分析風險發生的原因,最后利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和質量監控系統收集風險評估信息,作為改進或制定風險管理制度的依據。此外,這方面的材料也可以作為護士教育的素材。
2護理管理中的護理風險衡量與評價
護理風險評價是在明確可能出現的風險后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損失的嚴重性進行的估計。對護理風險進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包括護理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程度、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確定危險等級,為采取相應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提供決策依據。從護士的角度來說,如美國護士在遭到保險范圍內的起訴時,保險公司為其支付律師費、證人費、專家費、差旅費、醫療檢驗費等費用(每起事件$2500),再加上起訴期間由于參加庭審、仲裁、旁聽的職業損失費(職業償還損失每天$500~7500不等)[6]。如果一名被起訴的護士沒有參加職業保險,在遭受起訴并認定其有罪時,經濟損失很大。從醫院的角度來說,如有研究者測算:一個面積4000m2、100人左右的鎮中心衛生院,如果賠償金額超過50萬元,其經濟運轉鏈將十分脆弱[3]。尤其2002年出臺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將醫療事故由補償性質轉變為賠償性質,賠償項目增至11個,賠償金額由原補償限額3000~5000元增加到數10萬元的新規定,使醫院管理者更加注重風險管理。通過護理風險衡量與評價,使護理管理者關注發生于各個環節的護理風險,尤其是發生概率高、損失程度重的護理風險更要在管理監控過程中嚴格防范,從而降低醫院的經濟賠償損失。
護理風險定量分析,這種繁雜的工作最好由計算機軟件來完成。目前尚未有專門針對護理風險評價的專業軟件,但是美國衛生保健金融管理部門開發的一些相關軟件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如結果和評估信息套件(OutcomeandAssess-mentInformationSet,OASIS),提供針對成年患者家庭護理的全面評估計劃;還有護理質量管理完善系統(QualityImprovementSystemforManagedCare,QISMC)、健康護理質量完善計劃(HealthCareQualityImprovementProgram,HCQIP)。此外,JCA-HO開發的軟件ORYX用來對授權過程中的測量數據進行整合,這有助于衛生保健機構檢查自己的護理程序并進行改善[8]。
3護理管理中的護理風險處理
護理風險處理是護理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風險處理是在風險識別和風險評價基礎上采取的應對風險事件的措施。主要包括風險預防和風險處置兩方面的內容。
3.1風險預防
風險預防是在風險識別和風險評價基礎上,對風險事件出現前采取的防范措施。具體包括:
3.1.1定期進行護理風險教育
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都非常重視護理風險教育,除了正規教育途徑,還提供護理風險教育網上資源供護理人員參考。我國香港地區也將風險教育納入培訓計劃,各醫院都設立教育或培訓機構,由高級護士長或高級經理負責護士培訓工作[9]。我國大陸地區各學術組織也舉辦有關風險管理的繼續教育學習班供護理人員學習。此外,我院也定期聘請特聘律師為醫護人員提供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配套法律法規、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預防等講座。我院護理部定期將質量監控過程中發現的高發或危險程度高的護理風險環節和事件進行通報,并定期組織護理風險理論培訓,為護理人員提供護理風險的理論知識、相關法律法規的更新情況、護士如何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等講座。這些講座是根據護理風險報告和對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的調查結果由臨床科制定計劃,由教學科聘請教師或高層護理管理人員組織教學來完成的。此外,我們還準備將護理風險教育的一點經驗和教學情況制作成網頁,在護理部的網頁上,與護理同行一起共享。
3.1.2加強護理風險監控
加強護理風險監控和管理,可以使臨床護理人員時刻提高警惕,降低醫療差錯和醫療事故的發生。目前,國內醫院根據醫院的大小、服務范圍、服務對象制定了各自的臨床督導和審核制度,如實行三級質量控制,還采取了三定三不定的方法等[4]。我院護理部主要是實行三級質量控制、每季度在全院通報質量檢查情況、聘請資深護士長擔任臨床督導工作,對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和風險監控。我們還將以往這些信息輸入計算機,進行分析和總結,從而不斷完善質量控制和風險監控系統。
除了臨床督導和審核制度,我院還實行了“以病人為中心”制度、設立了院長信箱、實行護士執業保險制度等舉措。這些制度的頒布,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護士自覺規范自己的臨床行為,從醫院管理、護理管理、病人各環節加強護理風險的監控,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和經濟賠償額度。
3.2風險處置
風險處置包括風險滯留和風險轉移兩種方式。風險滯留是指將風險損失的承擔責任保留在機構內部,是醫療機構傳統應對醫療風險的辦法。隨著醫療賠償金額的增加,單純靠風險滯留會給醫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風險轉移是將風險責任轉移給其他機構,是最常見的風險處理方式。如購買醫療風險保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等國都開展了醫療風險保險業務。一般都由醫療機構或醫師協會向保險公司購買醫療風險保險,一旦發生風險,經法庭判決經濟賠償后,由保險公司出面負責賠償[1]。1999年我國已有數家保險公司開設了醫療責任保險[10]。廈門174醫院已經報道了從2001年起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為全院醫生、護士購買了醫療責任保險。這種“執業保險”的引入,增強了護士的工作責任心[11]。
3.3風險處理中的法律事項準備與應付
護理風險事件一旦發生,往往需要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為了減少醫院經濟賠償損失,護理管理者應從以下兩方面作好準備:
3.3.1熟悉國家醫療法律法規的變化
作為護理管理者應熟悉國家醫療法律法規的變化,一方面便于在護理管理各環節進行監控,另一方面可以在思想上先行,從管理層次上督促護士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使護士對容易造成護理風險的工作環節提高警惕,同時也可以法律法規作為保護自己的武器。
3.3.2加強護理記錄的管理
護理記錄是發生護理糾紛時重要的法律文件。一旦發生護理糾紛訴訟,護理記錄將被封存,不能修改。研究數據顯示,護理記錄中存在許多缺陷,包括關鍵內容記錄不全或無記載、記錄不規范、涂改[12]。由此可見,為了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率和經濟賠償額度,加強護理記錄管理非常重要。在護理文書管理方面國內外均有大量的研究報道。我院的經驗是進行護理文書書寫格式、內容、要求的培訓;實行護理部、病案室、科室三級管理,專門聘請一位老護士長在病案室進行護理文書督察,對共性和重要個性問題進行匯總和分析,并作為培訓素材;護理部制定5種護理表格的標準樣板供臨床參考,并要求不合格的病歷不出科;達標科室的護士長在全院護士長會上介紹經驗。
4護理管理中的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
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就是信息反饋,如護理文書合格率是否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和防范風險意識是否增強等,為今后的管理提供依據。通常我們采用的方法有調查問卷法、護理文書抽檢、不定期組織理論考試等。采集的數據全部錄入計算機進行分析和總結,使護理風險管理更有效率。
綜上所述,本文從護理風險識別、衡量和評價、處理及效果評價4個方面論述了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護理風險管理還需不斷完善,在風險管理各個環節尚有許多有待開發的課題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