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士分層級管理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護士分層管理管理模式對于提升護理質量管理的作用。方法:選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間護理工作人員60名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管理模式對于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結果:經過本院分組研究,觀察組比對照組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顯著較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護士的實際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得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護士分層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關鍵詞:護理分層級;管理模式;護理質量;作用摘要:目的:研究護士分層管理管理模式對于提升護理質量管理的作用。方法:選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間護理工作人員60名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管理模式對于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結果:經過本院分組研究,觀察組比對照組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顯著較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護士的實際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得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護士分層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護理分層級;管理模式;護理質量;作用
護理工作作為醫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護士人員每天與患者溝通接觸,她們最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且還可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實時監控[1]。為了進一步分析和研究層級管理模式的臨床價值,針對護理人員進行層級管理模式探索,選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間護理工作人員60名進行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間護理工作人員60名進行分組研究,觀察組30名護士,年齡在23~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3±7.9)歲,本科學歷13名,專科學歷16名,中專學歷1名;對照組30名護士,年齡在24~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2±7.8)歲,本科學歷14名,專科學歷15名,中專學歷1名。選取的兩組護士其年齡、學歷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采取輪班制度繼續實行傳統護理管理模式,對于護理人員開展統一化管理。觀察組則采用分層級管理模式:(1)分層級管理框架。組建考核培訓小組,為小組成員提供相應的培訓和考核內容,分層級進行理論操作與實踐考核。根據考核的結果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質量評分,然后對于優秀護理人員進行層級選拔提升。(2)明確層級分工。將每組成員進行等級劃分,分為護士長、護士組長、高級護士以及初級護士四個級別,將護理任務進行量化,確保每個護理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均能夠發揮出自身的作用。(3)構建層級分工。分層小組護理管理模式中護士長負責護理人員的資源分配,幫助和監督基層護理人員完成護理工作。護士組長則主要協助護士長對護理科室做好調配,并負責好上下傳達的工作指導。高級護士應協助護士組長為患者做好個性化護理計劃,對于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健康等進行綜合評估。(4)改革排班模式。傳統護士排班基本上分為兩班倒模式,這就造成了護士在高強度工作下極易出現疲勞工作,很容易致使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降低,態度冷漠,工作效率極度降低。新型排班模式為三班倒模式,每位護理人員上班期間可以更加限度投入熱情,保持最佳工作狀態為患者服務。
1.3觀察指標:
本次實驗針對護理的實際操作質量以及知識知曉程度評分,每項指標分數總分為100分;護理滿意度評價:通過發放調查問卷,針對所有護士的護理質量、服務態度等進行滿意度調查,滿意度=滿意例數/分組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結果
經過本院分組研究,觀察組的護理實際操作能力平均評分為(92.5±9.8)分,理論知識平均得分為(91.5±9.9)分,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的護理實際操作能力平均評分為(81.6±9.2)分,理論知識平均得分為(81.8±9.7)分,護理滿意度為80.00%。觀察組比對照組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顯著較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護士的實際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得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由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醫院護理質量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人們更加注重護理質量,對于護士的護理技術、護理理念、護理態度等要求變得越來越高[2]。傳統的護士管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存在著缺陷,而這些缺陷導致了患者工作怠慢,態度生硬,給患者帶來住院體驗不好[3]。從本院的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的護理實際操作能力平均評分為(92.5±9.8)分,理論知識平均得分為(91.5±9.9)分,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的護理實際操作能力平均評分為(81.6±9.2)分,理論知識平均得分為(81.8±9.7)分,護理滿意度為80.00%。觀察組的各項指標評價均顯著優于對照組,這一研究結果與方芳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4]。
綜上所述,利用護士分層管理模式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出護士的能力,而且還能夠充分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對于提升護理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玉瓊.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5,14:166-167.
[2]劉建紅,王敏.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06:763-764.
[3]彭剛藝.臨床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的政策研究與臨床實踐評價[D].南方醫科大學,2009.
[4]方芳,程云,周劍英,景琦.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對基礎護理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9,02:114-117
作者:薛紅霞 單位:墾利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