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治療陽虛型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陽虛型原發性高血壓病屬于比價少見的一種癥型,且多為肝腎陰陽兩虛性。臨床上對陽虛型原發性高血壓治療相關的報道比較少。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陽虛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中醫治療的臨床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均為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54.1±3.3)歲。平均病程(9.2±1.9)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54.1±3.3)歲,平均病程(9.4±1.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的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在入院治療前使用常規基礎西藥降壓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入院后仍給予西藥治療,包括常見的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抑制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觀察組患者則給予中藥四逆湯加減治療。方劑組成為:蜜炙甘草10~15g,干姜10~15g,熟附片9~45g。根據患者的具體表現不同給予相應的加減治療,血虛患者加用熟地和首烏各15g;血瘀患者加用:當歸、丹參各15g,紅花9g,赤芍6g;氣虛患者加用:白術、黨參各15g;虛陽浮越患者加用:龍骨、牡蠣各30g,砂仁15g,磁石10g;痰濕壅盛的患者加用:厚樸、制半夏各9g,陳皮6g、茯苓5g;便秘的患者加用肉蓯蓉和火麻仁各9g。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每日1劑,每天兩次。治療時間為一個月。
1.3評價指標以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恢復至正常水平,且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的情況為痊愈;以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恢復至正常水平,主要臨床癥狀中仍有部分尚未消失,中醫癥狀療效評價指數在70%~99%的情況為顯效;以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恢復至正常水平,主要臨床癥狀中只有小部分消失,中醫癥狀療效評價指數在30%~69%的情況為有效;以患者無法達到上述標準,中醫癥狀療效評價指數在30%以下的情況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并做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分別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以及中醫癥狀積分情況,可見,治療前后三項指標的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均顯著下降,與治療前的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但觀察組患者的血壓、中醫癥狀積分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統計結果如表1。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總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0.0%和70.0%,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統計結果如表2。
3討論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而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臨床上主要表現出血壓異常升高的情況。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以眩暈為主要臨床癥狀,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隨著病情的發炸,還會對心臟、肝臟、腦等重要臟器造成損害,因而,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有效治療和控制十分重要。按照中醫辨證分型的標準,原發性高血壓有陰虛性和陽虛型的區別,由于陽虛型在所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所占比例比較低,而且很容易被忽略,容易使治療耽誤。
本文也對比較了采用基礎西藥降壓治療和中藥四逆湯加減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情況、中醫癥狀積分改善情況以及臨床治療有效率等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一般認為,陽虛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頭暈頭痛、煩躁不安、耳鳴、視物模糊、舌暗、窟斑、渾身乏力、肢體麻木、健忘失眠、脈澀或結代等,但也有研究認為陽虛患者患病時間長,血壓高,但臨床癥狀并不十分顯著,一般多見耳鳴、健忘或者記憶力減退等的表現。針對其主要癥狀,一般認為,陰陽失調,陽虛而陰盛,虛寒致痰瘀,陰邪凝結,虛陽浮越為主要發病機制。本文采用四逆湯治療陽虛型原發性高血壓,附子入腎,可補火助陽,散寒除濕,為君藥;而干姜具溫中逐寒,回陽通脈之效,可為前驅,以迎陽歸位。甘草可補氣益脾、和中緩急、調和諸藥,治療有效率可達90.0%,顯著優于西藥降壓治療,是理想的治療方式。
作者:蔡加樓 單位:秦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