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腹腔鏡手術治療腎盂旁囊腫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腎囊腫中腎盂旁囊腫發病率為1%~3%,一般單發,多于50歲后出現,在以往的研究中,因腎盂旁囊腫所處位置較深,且和腎蒂血管、輸尿管及腎盂相鄰,因此被誤認為該病為腹膜后腹腔鏡手術禁忌證。2012年9月-2014年2月對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35例腎盂旁囊腫患者施予腹膜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獲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2年9月-2014年2月到筆者所在醫院采用腹膜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35例腎盂旁囊腫患者作為研究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32~76歲,平均(50.9±5.7)歲,其中左側腎盂旁囊腫20例,右側腎盂旁囊腫15例,囊腫直徑4~10cm。選擇同時期到筆者所在醫院采用開放手術治療的35例腎盂旁囊腫患者作為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4~74歲,平均(49.7±6.4)歲,其中左側腎盂旁囊腫18例,右側腎盂旁囊腫17例,囊腫直徑2~9cm。兩組患者均通過靜脈尿路造影、B超和CT檢查診斷為單純性囊腫。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用開放手術,研究組采用腹膜后腹腔鏡手術,即全麻后,取健側臥位,墊高健側腰部,事先在12肋下方助脊角位置皮膚作一長度為2cm的橫切口,分離腰背筋膜、皮膚、肌層和皮下組織,然后食指伸入至腹膜后間隙,向前和向內逐步推移,擴大后間隙注入氣囊。于腋中線髂嵴上大約2cm位置皮膚做一切口,長度為1cm,于擴大腹膜后間隙進行穿刺,取出穿刺針芯,將套管保留下來。于腋前線12肋周圍皮膚做一切口,長度為0.3cm,采取上述相同的方式進行穿刺。通過肋脊位置切口置入Trocar,嚴密縫合并收緊附近皮膚,防止漏氣。完成后開放氣腹機,置入腹腔鏡進行觀察,查看腹膜是否破裂和是否有出血點,如果有出血點應事先電凝進行止血以確保術野清楚。在手術期間,盡量多鈍性分離囊腫附近組織,充分暴露囊腫,如果囊腫處在腎蒂血管、輸尿管和腎盂間暴露比較困難,可分別對上述結構進行分離使其清楚顯示。結合需求選擇性對腎臟進行游離,充分游離后刺破囊壁,檢查其是否存在異常,將囊液吸盡,用超聲刀對囊腫頂部囊壁實施裁剪,觀察囊壁殘端有無出血,如果出血需電凝止血,接著觀察囊壁光滑性、是否和腎盂相通及有無新生物等,明確術區無異常后,取出標本送檢,通過穿刺套管置入并固定好引流管,對皮膚進行縫合,術畢。
1.3觀察指標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及住院時間。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出院時間對比研究組手術時間和出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目前在腎盂旁囊腫臨床治療中常用手術有腹膜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經皮膚穿刺注入硬化劑及傳統開放性腎囊腫去頂減壓術。本次研究著重就腹膜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法壓術和傳統開放性手術治療腎盂旁囊腫的效果進行了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在腎盂旁囊腫臨床治療中,腹膜后腹腔鏡手術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創傷小且恢復快,值得應用于臨床。要注意的是在臨床實踐時,手術操作者必須要熟悉機體腎臟和囊腫附近解剖結構,操作動作必須要輕柔,不可強行分離,最好應用超聲刀或電凝鉤游離,防止和減少出血,在找腎盂囊腫的時候需充分游離囊腫附近組織,緊貼囊腫表面,以免附近器官受到損傷。同時在手術中還要注意囊內液體顏色的觀察,若出現血液性液體或囊壁不光滑存在新生物,可實施冰凍切片檢查,以確保手術安全且順利實施,保證手術效果。
作者:張禎祥 單位:冷水江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