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科護理風險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產科是醫療差錯,事故,及糾紛的好發地帶,同時由于服務對象的特殊性,產科又是病情多變、突變、易變的高風險區域,特別是近年來,全國上下醫患、護患關系敏感,產科醫療糾紛頻頻發生,產科護理工作者憂心忡忡。為了加強產科護理風險防范管理,密切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現就產科護理工作中的相關護理風險進行分析研究,借以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有效地防范護患糾紛的發生,同時使孕產婦享受到滿意的、全面的、安全的優質護理服務。
1產科護理風險相關因素
1.1來自服務對象的因素
1.1.1由于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當前婚前性行為較前頗有增多,入院后部分孕產婦隱瞞孕產史,導致護理人員對產程進展判斷失誤,產時措手不及,有時甚至來不及進入產房接生,孩子在病床上就已經呱呱墜地,給產婦及家屬造成莫大的精神及心理刺激。如果母嬰安全,產婦及家屬也許會息事寧人,不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一旦造成丁點的失誤,不但給科室造成嚴重的后果,有的甚至殃及部門負責人和醫院領導,同時社會輿論、新聞媒體的參與,極大的損壞醫院的聲譽,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1.1.2產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由于妊娠分娩期間,孕產婦容易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出現種種不可預測的危險。例如:胎膜早破致早產、臍帶脫垂、胎兒宮內窘迫、胎死宮內、胎盤早剝、子宮破裂、產后大出血、子癇等等。
1.1.3正常妊娠與分娩有賴于母嬰間即相互作用又互為適應的動態平衡,血肉相連,使得任何一方病變都會影響到另一方,這種特定的生存關系使得產科護理工作呈現出種種特殊的易變性和高風險性。
1.1.4孕產婦心理障礙孕產婦由于體內激素水平急劇變化,致使神經系統機能狀態不佳,內分泌機能狀態不穩定[1],加上其他諸多因素刺激可能誘發各種心理障礙。產褥期抑郁癥近幾年發生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國外報道其發病率為30%[2]。臨床表現主要為情緒改變,易激惹、恐怖、焦慮、沮喪和對自身及嬰兒健康過度擔憂,擔心孕期是否順利,孩子是否正常,恐懼分娩疼痛;自我評價降低,缺乏自信,對任何事物均缺乏興趣,嚴重者焦慮、自卑甚至絕望,出現自殺或殺嬰傾向,有時神經錯亂或昏睡狀態。
1.1.5護患配合不協調①由于醫院所處的地理位置所限,使得我們面臨的服務對象不僅來自城區,更多的是來自城區周邊的郊區和農村,孕產婦文化素養偏低,同時經濟實力不夠,不能進行常規的產前檢查,缺乏分娩及育嬰相關知識,有些孕婦甚至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如子癇、妊娠合并心衰等才來醫院就診,錯過最佳診治時機,使得風險系數劇升。②新舊觀念交匯,由于長輩們的傳統“坐月子”觀念與現代科學分娩及育嬰知識發生矛盾,護理人員對孕產婦進行的有關孕、產期健康教育內容得不到充分的認可與肯定,有的甚至覺得我們是夸大其詞,不予理睬,采取不重視,不配合的態度。有些孕婦以致出現擅自離院回家,在院外出現胎心異常、或者胎死宮內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最后責怪醫護人員沒有告知到位,自己不明白,造成的后果要求醫院負責。
1.2來自護理人員的相關因素
1.2.1工作責任心不強由于近幾年新增護士大都屬于家庭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乏責任感,步入工作崗位后不能很快進入角色,對患者缺少同情心、愛心、耐心。同時由于產科病區的特殊性,我們的服務對象既有孕婦,又有產婦,還有新生兒,工作量大、瑣碎、辛苦、而且待遇不高,部分護士出現抵觸情緒,工作中消極怠慢,不能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給產科護理安全埋下了隱患。
1.2.2專業技術水平低下當下臨床護士大多是年輕護士,學歷高低不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專業技術水平過于低下。有些新護士缺乏刻苦鉆研,勤學好問的精神,對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缺乏足夠的了解,不熟悉疾病護理常規及常用技術操作規程,遇見突發事件、急、危重患者時手忙腳亂、工作無條理、急救本領不過硬,不能正確熟練的使用各種急救儀器、設備,對急救藥品掌握不夠,不能及時、準確、無誤的給予,這些都使得護理風險大大增加。
1.2.3服務態度問題細節決定失敗、態度決定一切。據統計絕大多數護理糾紛究其原因源于服務態度,可見改善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已經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艱巨任務。產科面臨的服務對象多是焦慮的產婦、家屬及稚嫩的新生兒,產婦、新生兒情況變化快,工作預見性差,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要有很強的責任心、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操作時要注意產婦和家屬的心理感受,充分估計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認真履行告知義務,給他們詳細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有的護士說話不注意場合,隨意散布患者隱私,不尊重患者隱私權,對產婦提出的問題回答草率或簡單,態度過硬,引起產婦或家屬反感。任何過激的、不文明的、有失分寸的言行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不滿[3],這些都會成為護患糾紛的導火索。
2加強產科護理風險管理
2.1加強護患溝通,密切護患關系①開設孕婦學校,建立孕婦檔案,加強產前宣教,普及分娩及育嬰有關知識,使孕婦及家屬能足夠重視產前檢查,做到科學的懷孕,順利的分娩。②護患關系和諧、融洽,孕婦及家庭能信任工作人員,能暢開心扉,暢所欲言,這樣可以避免因隱瞞實情帶來的不可預測的風險。③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把情緒帶到工作中,更不能遷怒于產婦或家屬,減少不必要的誤解。
2.2實行人文關懷,減輕孕產婦心理障礙產后1d—4d是產婦精神狀態最不穩定的時期,我們在護理過程中,必須主動關心體貼產婦,耐心傾聽產婦訴說,給產婦心理疏導和支持,誘導產婦宣泄情感,減輕產婦心理壓力,可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同時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實行責任制護理,尊重孕產婦的風俗習慣,以孕產婦的滿意為中心,針對其產前、產時、產后的生理、心理、社會、精神及文化等各層面的健康需求,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對策,滿足其需要,達到恢復的最佳狀態。責任護士用禮貌的用語,熱情的關愛,優質的服務贏得產婦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可與信賴。
2.3加強新護士安全教育,增強護理風險防范意識對年輕護士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舉辦相關安全意識講座,培養責任意識,成功完成角色轉換,同時結合一些臨床案例進行討論,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2.4提高產科護士專業技能護士長定期反復對每位護士進行專科知識、急救知識及操作技能考核,每月組織業務學次,護理業務查房一次,讓有經驗的主管護士職稱以上的護士開展知識講座,對新護士做好傳、幫、帶工作,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各種手段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
3討論
進行風險管理就是通過對服務對象及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正確識別和評估,并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把風險阻斷在萌芽階段,使傷害降至最低點。通過對產科護理風險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總結,找出了產生護理風險的影響因素,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管理辦法,增強了產婦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改善了護患關系,同時制定了各種應急預案及工作流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對年輕護士的業務能力及急救技術強化訓練,增強了護理人員自律學習和掌握風險、處理風險的主動性,提高了護士的服務意識、法律意識、風險意識,提升了服務質量,減少了護理糾紛,提高了孕產婦的滿意度,讓孕產婦及嬰兒享受到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