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居委便民服務中心建立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市關于加快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實現村級便民服務全覆蓋的目標要求,提高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加大推進力度,實現年內村級便民服務全覆蓋
根據上級要求,2009年以來,我街道將村級便民服務納入農村社會建設工作(名稱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重要內容之一。現根據市委市政府《市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意見》(市委辦〔2011〕62號)精神,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必須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覆蓋。因此,全街道必須把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上,加大推進力度,加快工作進度,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年底前實現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全覆蓋,形成街道、村(社區)二級聯動便民服務體系,使更多的基層群眾享受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務。
二、堅持分類建設,逐步完善提高
對已建成的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要在服務上進一步充實內容、完善制度、規范流程,切實提高服務的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對列入今年計劃內在建的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其建設標準仍按“標準型”要求執行;余下的行政村,因考慮其時間緊、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和現有房屋條件制約等因素,建設標準可結合實際按“標準型”或“簡約型”要求執行。所謂“標準型”,即按農村社區建設工作要求制訂的標準來建設。所謂“簡約型”,即有一個便于村民辦事的服務場所;有一塊標識醒目的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牌子;有1名或1名以上為村民服務的工作人員;有一個明確的服務范圍和代辦內容;有一套規范的服務管理制度和便民服務聯系卡。
三、擴大服務事項,增強服務效能
各有關單位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擴大基層站所服務事項,創新服務載體,健全服務機制,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服務水平,切實做到“便民、為民、利民”。街道基層站所要按“能進則進”的要求,將服務事項進駐到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街道其他承擔公共服務管理職能的各條線也要積極把公共服務項目延伸進入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要探索將政府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延伸到街道和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實行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有關單位要按照工作分工,擴大服務范圍,梳理增加服務事項,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今年要重點將以下事項納入便民服務范圍:
民政服務事項: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醫療救助、殯葬改革、養老服務和老年優待等。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事項:就從失業登記、職業介紹、職業供求和職業培訓信息、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援助;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參保人員領取養老金的資格認證、死亡人員終止養老保險關系;社會保險政策咨詢、宣傳發動、參保登記、信息變更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失業狀態確認;創業服務、人力資源調查、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勞動爭議預防調解處理等。
國土資源服務事項:農村宅基地審批受理和代辦、設施農用地審批受理和代辦、農村宅基地登記發證代辦、建設用地相鄰糾紛的調解與協調。
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服務事項:村莊建設指導服務,農民建房政策法規和技術咨詢;鄉村建設規劃審批受理和代辦等。
農業服務事項:土地流轉信息收集、審查、、上傳;農產品買賣市場信息;有關生產技術、氣候變化、抗災防災、支農惠農政策傳達;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糧食直補資金落實服務;農資供應、育秧育苗、植保統防統治、要耕機收等生產作業性服務;農業技術培訓等。
衛生服務事項:組織農村居民辦理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指導開展農村居民新農合報銷情況公示;組織農村居民參加健康教育和健康體檢、婦女“兩癌”篩查、未婚青年婚檢;改廁技術指導等。
人口計劃服務事項:再生育審批的初審和代辦;生殖健康服務告知及生殖健康服務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等計生證件代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金、特別扶助金和公益金發放對象資格確認初審和公示;外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查驗;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優生“兩免”和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服務告知書發放;病殘兒醫學鑒定申請及初步審核;人口計生工作紀律方面條款的告知等。
四、完善建設內容,確保規范運行
各村社會(便民)服務中心要建立相應的服務制度和管理制度,確保服務中心規范有序運行。
(一)充分發揮現有服務機構作用。已建成的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要在服務內容、服務制度、服務流程上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有效提高便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二)提升軟硬件建設水平。有關部門要積極為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提供必要的服務設施和經費保障。按簡約型“五個一”要求建設的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要逐步改善條件,提高軟硬件建設水平,逐步達到“標準化”要求。
(三)配好工作人員。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原則上由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擔任,工作人員一般由村黨組織、村委會、社管會成員兼任,或由駐村干部、駐村大學生擔任,有條件的地方,可聘請專職人員。有條件的村可配備代辦員,代辦員要求具備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熟悉相關政策法規,熟悉村(社區)基本情況,按照“一人多崗、一崗多職”的要求,提供全程綜合代辦服務。
(四)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要明確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及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干部輪流值班、事務公開、限時辦理、辦事承諾、臺賬登記、,風險防范、考核管理等制度,確保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有序運行。
五、加強組織領導,提升工作實效
(一)健全領導機制。在開展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中,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以街道辦主任江雪明為組長,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余林海、武裝部長呂旭光為副組長,周樂揚、董勇剛、竺裕達、唐平益、曹雁、毛炳忠為成員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各線辦和相關單位各司其職、群眾廣泛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落實工作責任,把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納入對各行政村和相關聯村干部工作考核和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對認識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地方和單位要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責任分工,制定工作計劃,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實。在履行職責、資金保障等方面,街道積極支持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并正常開展工作,主動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把握時間進度。對列入今年計劃內在建的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要加快進度,確保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做到邊建邊服務。其余的行政村要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合理布局,街道在7月初將推進計劃報給市紀委和民政局;7月底前,要確定服務工作人員、服務事項;8月底前,要具備運行條件;9月份,開始掛牌試運行。10月底前市里將組織對街道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工作進行驗收檢查。
(三)加強督促指導。要切實加強對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建立工作推進情況月報制度,各村于每月30日前向民政辦上報社區建設推進情況,相關聯村干部抓好落實,街道在次月2日前將本地上月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情況報市紀委和民政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的指導,幫助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機制,規范代辦流程,做到業務上下對應、工作對接。要定期組織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學習培訓,專題輔導代辦服務要求及各類事項的代辦流程。
(四)加強典型培育。在、兩級農村社區建設示范村評比基礎上,街道積極開展考核評比和示范創建工作。充分發掘、培育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工作典型,不斷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扎實推進建設工作。已經被評為農村社區建設示范單位的村,要進一步提高軟硬件建設,切實承擔起示范帶頭作用,特別在臺賬建立和服務創新上要加強探索,真正做到使服務有特色,工作有成效,群眾有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