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快農作物秸稈運用工作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提高認識,把握機遇,增強做好秸桿綜合利用工作的自覺性和緊迫性。
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8.19萬畝,其中小麥133.51萬畝,玉米105.44萬畝,豆類75.86萬畝,馬鈴薯173.37萬畝,其它20.01萬畝。糧食總產92.57萬噸,其中籽實類糧食產量73.41萬噸。據測算,全市籽實類糧食作物秸稈總量119萬噸,實際加工利用的秸稈量33.7萬噸,利用率28.3%。目前我市秸稈加工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用作飼料,年飼料利用量26.8萬噸,占總量的22.5%,其中通過青貯氨化利用的量10.5萬噸,占秸稈總量的8.8%,加工草粉16.3萬噸,占總量的13.4%;約有7萬噸秸稈通過作食用菌基料等方式利用,約占秸稈總量的6%。全市秸桿綜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對開發利用秸稈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工作沒有擺上位、抓上手,缺乏應有的政策扶持和行政推動。二是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效率低。通過加工高效利用的秸稈所占比例低,直接當柴燒、直接作飼料的秸稈所占比例大,還有相當一部分秸稈被焚燒或廢棄,不僅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污染大氣、農田和村舍環境。三是青貯機械、青貯池等基礎設施薄弱,市、縣農牧部門缺乏項目支撐,投入不足,秸稈加工利用的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新形勢的需要。四是在秸稈轉化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方面差距很大。由于全市秸稈的加工利用總量少、利用效率低,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草食畜牧業的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出欄商品牛羊19.96萬頭只,僅占全省出欄牛羊總量的3.75%,牛羊肉產量占全省的3.8%。當前,隨著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的大面積推廣,秸稈資源大量增加,為加快草食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今年,全市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8.18萬畝,加上84.49萬畝露地玉米,按每畝平均產鮮秸稈2.5噸測算,僅玉米秸稈的年產量可達200萬噸以上,明年全市旱作農業區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面積將達到35萬畝,秸稈資源轉化為飼料的物質條件將進一步增強。
做好秸桿轉化利用工作,不僅事關畜牧養殖業這一全市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而且關系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如期實現,關系到全市循環農業乃至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大局。因此,各縣(區)一定要認清形勢,及時把握機遇,把加快推進秸桿綜合利用作為促進生產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具體措施,從思想、行動上重視秸桿資源轉化利用工作,切實把這項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當作農業農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來抓、實事來辦,以思想認識上的到位,確保工作責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二、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循環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按照“草畜并舉,農牧互促”的思路,堅持秸稈青貯氨化綜合利用與發展肉牛肉羊養殖相結合、行政推動與技術服務相結合、龍頭企業與廣大農戶相結合,把秸桿養畜作為秸桿綜合利用的基礎全面推進,加大過腹還田力度;大力推廣“三貯一化”(青貯、黃貯、微貯、氨化)技術,提高秸桿加工利用率,提高秸桿資源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促進全市草食畜牧業發展。
(二)基本原則。
1、三年規劃,分年度實施。制訂市年—年秸桿綜合利用三年規劃,分年度實施。
2、統籌規劃,分區域推進。根據9縣(區)秸桿資源總量、種類和分布特點,結合農業生產條件和草食畜牧業發展水平,統籌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合理進行秸稈綜合利用布局,總體上分、牛產業大縣及秸桿資源大縣和西和縣、武都區、縣、文縣、兩當縣、康縣三個不同區域,劃分不同任務,確定不同發展速度,分區域推進,整體發展。
3、科技支撐,循環利用。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著力解決秸稈綜合利用中實用技術難題,加強秸稈飼料過腹還田、“三貯一化”等技術示范與推廣,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
4、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將秸桿綜合利用與牛羊產業大縣建設項目、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項目、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畜牧養殖項目、實施災后重建項目、移地搬遷項目、新農村建設項目、退耕還林等項目結合起來,給予資金扶持。形成以項目資金、縣(級)財政以獎代補為引導、畜牧養殖龍頭企業、飼料加工企業為依托、農戶廣泛參與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
(三)發展目標(1)。
1、總體目標。到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以飼料利用為主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秸稈加工利用率達到60%以上,秸稈飼料利用率達到40%以上。
2、年度目標。年,全市秸稈飼料利用總量達到35.7萬噸,利用率達到30%;秸稈利用總量50萬噸,秸稈利用率達到42%。年,全市秸稈飼料利用總量達到42.2萬噸,利用率達到35.5%;秸稈利用總量61萬噸,秸稈利用率達到51.3%。年,全市秸稈飼料利用總量達到48萬噸,利用率達到40.3%;秸稈利用總量73萬噸,秸稈利用率達到61.3%。
3、區域目標。到年,實現秸稈資源加工利用率達到60%以上,到年,實現秸稈資源加工利用率達到60%以上,其它縣(區)到年實現秸稈資源加工利用率達到60%以上。
(四)主要任務(2)。
1、加強規劃宏觀指導。各縣(區)要從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產業現狀、交通運輸狀況、農村能源結構、秸稈資源總量、秸稈品種結構、秸稈利用途徑、秸稈資源供求狀況等實際出發,合理確定秸稈用作肥料、飼料、燃料、基料和工業原料的發展目標,統籌規劃綜合利用項目和產業布局。
2、加快建立秸稈收儲體系。采取市場化方式推進秸稈收儲體系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建設必要的秸稈儲存基地。形成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縣、鄉(鎮)人民政府監管,市場化推進的收儲體系。
3、拓寬秸桿綜合利用途徑。一是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在全市稻麥產區全面推廣秸稈快速腐熟還田,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秸稈腐熟還田、墑溝埋草耕作培肥;針對茬口緊的多熟農區,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二是鼓勵發展秸稈飼料。以滿足奶牛、肉牛、肉羊養殖等飼料需求為重點,大力推廣秸稈直接粉碎飼喂技術、青貯飼料機械化技術、秸稈微生物發酵技術、秸稈氨化技術。三是有序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能。以農村集中居住區為重點,采取生物氣化(沼氣)等技術發展生物質能,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四是大力發展食用菌秸稈基料。以稻草秸稈為原料,推廣稻草覆蓋種植食用菌;以麥秸、玉米稈、豆類等秸稈為原料,發展大棚食用菌。
4、建設青貯氨化池。通過3年發展,全市新建青貯氨化池20000個(每個青貯氨化池平均25立方米),50萬立方米。其中年新建6000個,年新建7000個,年新建7000個。各縣(區)建設任務是:三年分別新建青貯氨化池4000個,新建3000個,分別新建2000個,分別新建1000個。
5、發展秸桿養畜示范戶。通過三年發展,全市新發展秸桿養畜示范戶6000戶,其中、分別發展1000戶,新發展700戶,西和、武都、分別發展600戶,分別發展500戶。6000戶秸桿養畜示范戶每戶各配置1臺鍘草機。
6、成立青貯服務隊。通過三年發展,全市成立秸桿青貯服務隊15個,其中、、各3個,其它縣(區)各1個。
7、扶持秸桿養畜龍頭企業和飼料加工企業。通過三年發展,全市扶持秸桿養畜龍頭企業和飼料加工企業12家,其中、、各2個,其它縣(區)各1個。
8、開展秸桿青貯氨化培訓。通過三年發展,全市培訓秸桿青貯氨化示范戶10000戶,其中、三年分別培訓2000戶,培訓1500戶,分別培訓1000戶,分別培訓500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人民政府是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建立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推行“雙軌”責任制,行政管理部門保目標任務、配套資金及組織措施的落實;業務技術部門保技術、人員和服務質量,指派專人,包場(戶)蹲點指導。要制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和技術服務責任書,強化領導親自上手意識,嚴格督查,嚴格檢查,嚴格考核。要制訂完善秸桿綜合利用的辦法和規劃,認真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努力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的目標。
(二)拓寬投資渠道。各縣(區)要運用“項目投、財政補、農戶籌、企業投、金融貸”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擴大秸桿綜合利用的資金投入。
1、將秸桿綜合利用與牛羊產業大縣建設項目、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項目、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和畜牧養殖項目結合起來。市、縣(區)財政、發改、扶貧、科技、農牧等部門實施牛羊產業大縣建設項目、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項目、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和畜牧養殖項目時,要拿出一部分資金扶持秸桿綜合加工利用;在實施災后重建、移地搬遷、新農村建設、退耕還林等項目時,也要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秸桿綜合開發扶持。
2、縣財政實行以獎代補。各縣(區)要學習、縣扶持草食畜牧業發展的好做法,研究制定引導秸桿資源轉化利用的扶持政策,出臺草食畜牧業發展的鼓勵辦法,從政策、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創造加快秸桿資源綜合利用的條件,在發展上要堅持發揮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用小錢撬動大錢,用財政資金以獎代補激發全社會投資開展秸桿綜合利用。
3、鼓勵農戶投資。要注重運用利益驅動等方式,進一步調動農戶發展秸桿綜合利用的積極性。支持鼓勵農戶建青貯氨化池,發展秸桿養畜。
4、吸引企業投資。要積極引進有實力有品牌的企業,參與秸桿資源轉化和牛羊產業發展。要引導養殖小區、養殖大戶和飼料生產企業,以青貯、揉絲、打捆、包膜等形式開發利用秸桿資源。
5、信貸扶持。市、縣(區)信貸金融機構要對秸桿綜合利用的企業、組織和農戶給予貸款扶持。
(三)創新組織形式。要注重在秸桿收集、青貯、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總結群眾的實踐經驗,注重發現和培育典型,充分利用多種經營組織形式帶動秸桿轉化利用。
1、畜牧養殖龍頭企業帶動。鼓勵畜牧養殖龍頭企業牽頭,建設標準化青貯窖(池),開展秸稈青貯的自用、周圍農戶的指導輻射和銷售服務。要引導和規范養殖龍頭企業與農戶的產銷對接,通過簽訂秸桿供應合同等形式,使企業與玉米種植大戶、養殖重點鄉鎮建立長期穩定的飼草料供求關系,實現農戶和企業利益的“雙贏”。
2、飼料生產加工企業帶動。要扶持飼料加工企業購置設備,培訓職工,專門開展秸稈加工青貯、精細包裝、市場銷售,實施工廠化、規模化、商品化開發秸稈飼料。
3、鼓勵養殖協會牽頭。要鼓勵養殖協會牽頭,組建秸稈加工青貯服務隊,統一收購秸稈,統一組織加工,統一按需供應,費用各自分攤。
4、鼓勵大戶聯合開發。要鼓勵引導養牛大戶聯合組建秸稈加工青貯點,購置加工設備,建設青貯窖,進行加工服務,既保障自身需要,又為散養戶提供來料加工、回收兌換、成品銷售等服務。
5、整村推進開展。要依托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等項目,扶持重點養牛村、規模養殖大戶建窖購設備,開展自用加工和為農戶加工,促進整村秸稈全面加工利用。
(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各縣(區)要結合自然資源條件,根據秸桿的種類和分布,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當地秸桿轉化和利用方式。徽成盆地、西漢水流域等秸桿資源豐富,畜牧產業發展較好,具有一些畜牧養殖、飼料加工龍頭企業的地方,要大力推廣“三貯一化”、暖棚養畜等比較成熟的秸桿養畜綜合配套技術。在重點養殖區域,要推廣整株青貯的方式,把玉米和秸桿轉化成肉和奶,把玉米重點種植區變為畜產品重點產區。在不宜建青貯池的地方,可積極推廣袋裝青貯。通過開發秸稈飼料資源,發展生態型、節糧型畜牧業,變廢為寶,減少污染,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效率,推動了農牧業生產良性循環。
(五)加強督察考核。市上要組織相關人員,不定期開展調查和督導,對縣級資金投入、服務隊(加工點)運行狀況、秸稈飼草(料)利用情況等,實行半年和年度考核評比,實行督查結果通報制度和年終驗收制度,推動秸桿綜合利用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