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社會管治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由村到城,在快速蝶變中,社會管理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來得尤為集中。今天,前進的車輪來到爬坡過坎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此時,推進社會管理,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
回首年,我市緊緊抓住建設“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的契機,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納入各級黨政一把手工程、納入“十二五”規劃、納入各級政績考核、納入各級財政保障體系,黨政統攬,整體推進,全市擰成“一股勁”,推動社會管理創新邁出堅實步伐。
目前,全市綜合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突出成效,許多項目初步形成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亮點和品牌。一年間,吸引了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考察團前來學習取經。在年12月1日召開的全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座談會上,我市作了典型發言。
圍繞民生主線,項目化多點突破
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把社會管理牢牢抓在手上。年2月19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同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創新管理促社會和諧”為題宣傳了我市和諧拆遷經驗。
但是,社會管理創新包羅萬象,需要多點突破。作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如何創出更多經驗在全國“領跑”?如何以此為抓手,為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凝聚強大力量,讓1000萬百姓共享平安幸福?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瑞彬在年4月16日召開的全市縣處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明確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就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的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民生連著民心,年以來,我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貫穿“民生”主線,圍繞基層基礎建設、預防化解社會矛盾、重點群體服務管理、提升治安大局駕馭能力、“兩新”組織服務管理、虛擬社會管控等六個方面,精選確定了30個創新項目,建立“五個一”推進模式,落實“市長督辦卡”和落后單位約談制度,同時,把社會管理創新項目與就業、社會保障等“八項民生工程”配套建設、整體推進,實現了管理與服務的和諧統一。
目前,30個項目中,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綜合警務服務站建設、完善“三位一體”大調解體系、構建“三位一體”大幫扶體系、城鎮居民物業化管理、科技防范建設、虛擬社會管理等均取得突破性進展。
綜合警務站屯警于街,履行治安和服務職責
投資9000萬元在市區街面建設110座綜合警務服務站,是年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為民辦好的27件實事之一,也是我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確定的30個創新項目之一。
年6月份,警務服務站在省會街頭陸續亮相,不僅能全時空打擊犯罪,更能零距離服務群眾,得到省會市民的拍手稱贊,也成為我市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大亮點。
在功能定位上,綜合警務服務站集治安巡控、接警處警、交通管理、窗口服務、接受求助、法制宣傳六項功能于一體,既能有效維護秩序、打擊違法犯罪,又能為群眾答疑解難、現場辦理證照;在位置選擇上,綜合警務服務站設置在市區各重點部位、繁華地帶、居民社區、出入市口以及易發案區域;在人員配備上,2640名警力四班三運轉,24小時屯警于街,全天候履行治安和服務職責,極大地縮短了出警半徑,提高了街頭現形犯罪的抓獲率,同時也增加了街面的見警率和管事率,市民的安全感明顯增強。自年7月份正式運行以來,市區街面犯罪同比下降26%。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110個綜合警務服務站全部開通了出入境管理部分業務,部分警務站還開通了交管業務和戶政業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目前,110綜合警務服務站已接受群眾求助5.7萬人次。
平安是最大的幸福,我市技防工程的推進,大大提高了百姓的安全感。
圍繞提高技防水平,我市還建成了三級視頻傳輸通道,有效整合了6萬余個監控探頭,新建了視頻監控點3881個。監控范圍覆蓋了全市重點單位、重點行業、主要街道和案件高發區域。此外,全市建成投入使用的82個智能交通卡口中,有57個智能卡口實現了車輛查詢、黑名單報警和套牌、假牌、違法車輛比對等12項功能。(下轉第六版)
基層黨建網格化全市推開,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會管理創新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基層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社會管理工作的成效。
去年年初開始,我市以新華區革新街道、西苑街道和橋東區建安街道為試點,探索黨建網格化社區服務管理新模式。
作為試點之一,新華區西苑街道以500戶左右為基本單元,將轄區1.99萬戶居民劃分為7個社區網格黨總支、25個樓院網格黨支部、68個樓棟網格黨小組。織成了一張覆蓋所有社區、遍及每家每戶的社區網絡。同時,在各社區每個樓院網格配備了黨支部書記、網格民警、網格醫護員等網格“十大員”。依托網格“十大員”、社區志愿者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在街道形成了集政策答詢、社會事務、醫療衛生、隱患排查等功能為一體的“十分鐘便民服務圈”。
試點先行的基礎上,10月10日,我市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以基層黨建網格化為基礎的社區服務管理模式的實施意見》,在全市推廣建立以基層黨建網格化為基礎,以“三級網格、四級管理、五大體系”為主要內容的社區服務管理模式。推行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的“1+3”大工委制,在全市49個街道黨工委下設居民區黨委、駐區單位聯合黨委和綜合黨委147個,分別負責對社區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兩新組織”黨組織的協調管理。進一步整合了社區資源、凝聚了力量。在社區全部設黨總支,樓院全部設黨支部,樓棟全部設黨小組,實現了黨建全覆蓋。由基層黨組織統一領導社區社會管理事務,提高管理效率、全方位服務社區群眾。
是新華區西苑街廣源路合作小區網格的網格信息員。被網格內居民稱為‘活檔案、活地圖’。網格內誰家地下室下雨天愛進水,誰家老人生病孩子上學、誰家符合廉租房申請條件,這些與社區網格內居民生活相關的事情,一一裝在心里。“網格化,大片劃小片,面積更為細小,工作力量更為充實,與群眾聯系更為緊密,更能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發現和處理百姓周圍的各種問題,”說。
黨建網格化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以網格為平臺,各基層單位結合各自實際積極探索為民服務新措施,省會涌現出寶石小區的“居民事務服務站”、和平路社區的“明白人理事會”、中華綠園的“社區事務代辦中心”等等,大大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
深入推進“三位一體大調解”體系,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基本全覆蓋
社會管理的過程,首先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過程。
為暢通百姓訴求渠道,我市在全國創出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三位一體大調解”體系。
年以來,我市進一步織密調解組織網絡,市、縣、鄉、村四級建立起立體化、網格狀調解組織,計1萬多個,人民調解員達到18萬人,基本實現基層調解組織全覆蓋。
如今,百姓有訴求,在市、縣兩級法制、公安等部門可以找行政調解中心,在工會找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在各縣(市)區、鄉鎮(街道)和工業園區找“三位一體”大調解中心,在鄉一級、村(居)、廠礦、學校找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基層法庭找人民調解室,派出所找聯合調解室。真正實現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民調解組織,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人民調解員。
進一步創新調解方式方法。
年5月27日,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正式掛牌運行。該調解委員會共有9名人員,其中包括法律專業大學生、醫務工作者、民調員和市司法局老同志,他們充分發揮各自所學和經驗,相互協調配合,成立以來已經成功調解解決36件醫患糾紛。
著眼解決熱點矛盾糾紛,我市在醫患、交通事故等領域建立起來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收到良好效果。
進一步推動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三調”協調聯動。
全市各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調解銜接站;基層法庭、公安派出所普遍建立了調解室。基層涌現出“立體化調解”、“四站式調解”“四長聯調”等先進經驗,全市“三位一體”矛盾糾紛調處體系正在向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