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省市外貿發展措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內宏觀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上升。雖然第一季度我省外貿逆勢增長、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目標進度低于平均速度。為促進后三個季度外貿發展“穩出口促進口、提增速趕進度”,保持我省外貿穩定增長的發展勢頭,力爭全年實現進出口600億美元奮斗目標,特制定促進外貿發展工作措施。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狠抓落實,強化服務,幫助企業搶抓機遇,挖掘潛力,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努力做大做強,為全省對外貿易保持穩定較快增長作出貢獻。
一、金融支持措施
(一)努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完善合作平臺與機制,及時有關政策、規劃和項目信息,實現銀、政、企三方良性互動,引導金融、社會資金支持企業“走出去”。加強港、臺等對外合作,鼓勵商業銀行創新匯率避險工具,做好對企業的宣傳培訓,穩步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
(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各金融機構向總行爭取支持政策,不斷創新產品,切實降低融資門檻和成本。大力開展對境外直接投資、對外工程承包、出口買方信貸等境外項目的人民幣貸款業務,鼓勵借用人民幣外債或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三)充分發揮信用保險避險作用。加強對企業的培訓和宣傳,擴大出口信保規模和覆蓋面,優化信保費率。為大型企業制定個性化措施,上門服務,提高效率。加大對小微企業信保支持力度,推出多種簡易產品,整體費率下浮30%以上,實現企業出口“零門檻”。
(四)積極做好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在實施的準備工作。關注貨物貿易出口核銷制度整體改革在7省市試點情況,學習試點地區經驗,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一部署,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等宣傳改革信息,組織外貿企業和銀行進行新政策和業務的全面培訓。制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在的實施方案,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二、財政支持措施
以保規模、調結構、強開拓、有保障、抓重點為目標,健全我省外經貿發展促進機制。印發《省外經貿發展促進資金管理辦法》,依據《辦法》的相關規定出臺本年度外貿發展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擴大出口,支持外向型企業做大規模,引導企業開展出口信用保險,充分發揮省級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和促進作用。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引導企業通過境外展會、設立國(境)外營銷網點等多種方式“走出去”,推廣自有品牌,開拓國外市場。鼓勵外向型企業加大技改和研發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斷提升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充分使用好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資金、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資金、對外勞務合作服務平臺建設等項目資金,打造外貿產業聚集區,助力我省外貿產業集群的聚集發展。
三、商務支持措施
(一)支持外貿企業做大做強。大力支持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繼續加大對省100強企業、年營業收入過10億元工業企業的發展培育力度,鼓勵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合理配置資源,內外貿融合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對100戶省進出口重點企業和400戶骨干企業加強政策幫扶。
(二)引導中小企業開展外貿業務。舉辦系列外貿實務培訓班,利用講師團送教上門。組織專業外貿公司赴各級各類產業基地考察、對接,為基地內生產企業提供國際貿易服務。組織工貿對接活動,利用外貿公司渠道、人才優勢為生產型企業服務。宣傳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吸引中小企業利用平臺公共服務更加便利化地開展外貿經營。
(三)鼓勵企業進行海外自有品牌推廣。加強品牌培育工作,首批挑選20家試點企業進行品牌管理體系培育,打造具有較高國內外知名度的品牌。幫助企業用好中小企業和重點企業開拓市場支持政策,鼓勵企業面向國際市場開展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境外專利申請、國際市場宣傳推介、電子商務、境外廣告和商標注冊、境外投(議)標、境外收購技術和品牌等活動,通過品牌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
(四)指導企業使用“走出去”平臺。組織國內外專業展會和綜合性推介活動,精心搭建多種平臺,幫助企業拓展海外銷售渠道。加大對境外營銷網點的宣傳力度,鼓勵企業通過國際并購、股權參與、投資建廠等方式設立網點或使用已建網點資源,鼓勵成熟國際營銷網點發揮公共服務平臺功能。
(五)幫助企業把握市場變化趨勢。加強與駐外使領館和經商處的溝通,及時收集國外政治經濟形勢情況。加強與國外商協會交流,及時收集各類商業信息和國際市場信息;通過會議、媒體、電子商務等方式及時匯總信息,幫助企業把握市場變化趨勢、靈活應對。
(六)促進我省外貿發展方式轉變。鼓勵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培育外向型產業園區,引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進入產業園區集聚、集群、集約發展,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四、退稅措施
(一)充分發揮好出口退稅政策杠桿作用。積極分析我省外貿發展趨勢和結構,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爭取足額退稅指標,用足用好出口退稅政策,促進外貿又好又快發展。
(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出口退稅管理。積極探索出口企業分級分類管理,支持退稅信譽等級高的出口企業加快發展;建立和完善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對我省一批大企業、潛力企業開辟退稅綠色通道,扶優促強;加快推進出口退稅一體化管理,規范操作,優化流程,加快實現退稅日常管理和審核審批事項在辦稅服務廳集中“一窗通辦”,并逐步建立網上審批系統,提速增效。
(三)加大防范和打擊出口騙稅工作力度。密切關注國家防范和打擊出口騙稅動向,及時收集和相關信息,提高出口企業防騙意識,幫助企業完善內部退稅管理機制和措施,為守法企業營造良好的退稅環境。
(四)進一步落實優化退稅服務措施。完善以省國稅局門戶網站為依托的出口退稅服務平臺,拓展政策宣傳渠道,全面推廣應用“出口退稅遠程預申報系統”,讓更多出口企業能“足不出戶”開展退稅申報,減少企業往返稅務機關次數,降低企業退稅成本。加快研究在全省范圍推廣出口退稅“稅庫銀”(稅務、金庫、銀行三部門)聯網的可行性,進一步縮短出口企業退稅款到賬時間,減輕企業資金壓力,加快資金周轉。
五、通關措施
(一)創新優化監管制度。完善企業分類管理,健全關企合作機制,建立海關和行業協會合作機制。簡化和規范審批程序,縮短通關時間。加強對報關員和報關企業的培訓,規范申報行為。發揮機場、鐵路、水運口岸功能,研究推廣關區統一、規范、高效的監管運作模式。做好“區域通關”,探索集中查驗。
(二)圍繞重點區域領域做好服務。落實對天府新區、綜保區、航空港、新創新科技園等重點區域和電子信息、油氣化工、汽車制造等重點產業的支持措施。支持成都高新綜保區建設和拓展功能,優化運行機制。協助綿陽出口加工區擴區。改進管理與服務,推進“點對點”轉關和內銷便利化。加強“兩倉”管理與服務。落實海關優惠措施,主動送政策上門,提前介入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幫助完善瀘州、宜賓水運碼頭檢驗檢疫設施。
(三)深入開展“國門之盾”行動。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圍繞中央重視、群眾關注、社會反響大的突出走私問題開展打擊走私的統一行動和專項治理,集中力量打擊騙取減免稅和出口退稅、低報價格等涉稅案件,重點防控槍支、涉黃涉非的走私進境和“兩高一資”商品偽瞞報出口。通過打擊走私為守法企業營造良好的進出口秩序。
(四)實行區域化便利通關。建立西南6省檢驗檢疫協作機制,實行全天候無假日預約檢驗檢疫服務。設立出入境鮮活農產品、入境參展物資等專用報檢通道。減少企業口岸通關環節,實現遠程監控、快速放行,力爭進出口貨物查驗時間縮短20%。
(五)進一步提升檢驗檢疫服務水平。全面助推國有大型企業挖掘潛力,針對國有大型企業出口實施個性化服務。幫助民營和小微企業拓展市場,減免出入境檢驗檢疫費。著力幫扶食品農產品擴大出口。簡化進口審批環節、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和設備、醫療器械、生物材料等進口。探索進口分類監管方式,支持能源、原材料、資源性產品、先進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等進口。開展入境產品3C驗證及前期咨詢和指導,推行3C免辦網上審批。設立大宗進口貨物專用申報窗口和通道,優先檢驗檢疫。加快國家級檢測重點實驗室建設,完善常態下口岸疫情疫病聯防聯控機制。
(六)不斷創新檢驗監管模式。加大出口分類管理實施力度,對出口工業品的企業以風險分析為基礎實施分類管理,實施“1+1+X”監管模式,進一步減少出口抽查比例,加快推進出口企業3R區域化監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