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批判思維論文:中學語文批駁思想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張付水單位:山東省濱州市北鎮中學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在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中,學生進行活動探究過程中,探究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的團隊協作,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對團隊合作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語文學習當中,有經常性的個體協作活動,學生為完成任務互相配合,積極搜尋資料,不斷反思總結,這些都是團隊協作能取得成功的關鍵,也是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重要目的。
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語文教學對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所加強,然而具體長久以來形成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完善的改進。如今針對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教學,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現進行具體分析:
1.過于相信課本,老師是知識的占有者與傳播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往往充當的是一個知識傳播者的角色,即把課本上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方式灌輸給學生,教師往往在此過程當中只關注學生的理解接收情況,而忽略了所學知識的真實性與價值問題,學生與教師長久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老師是知識寶庫,并且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正確科學不容懷疑的。正由于師生的這種共識,導致學生很少對所學的真實性與價值進行批判眼光的評價,甚至有些老師為了保護權威形象,在教學過程當中盡量避免討論和評論判斷所教的知識。
2.教學中批判思維培養意識力度不夠。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還處在被冷落的狀態,往往一旦給予學生獨立判斷分析的機會,他們就顯得無所適從,學生形成了被動聽,盲目理解與接受的習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缺乏主動性,寧可相信老師的權威而不愿自己去動腦。教師在對學生的批判性培養的力度還顯得不夠。如今是信息社會,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獲取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要在信息的海洋中獲取準確有效地信息,就必須帶著科學的批判思維。中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急需加強,而作為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沒有積極引導,時下的語文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只注重學生理解的現狀,教師最終關心的是學生是否理解自己所講,是否理解文本大意和人文思想等。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策略
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一旦語文課堂中缺少批判,學生的思維火花就很難迸射出光芒,教學顯得毫無生機。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善于用批判的驗光看待一切事物。現具體談談幾點策略:
1.激發學生探索興趣。要具有批判性思維,必須要對知識有敬畏與崇尚的態度。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能夠總是對未知的世界充滿著興趣與好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必須首先要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對學生的探索興趣與激情的激發,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當中可從教材中的例子入手,例如“鐵杵磨成針”的李白,“忘我”的金岳霖,“堅持不懈”的居里夫人等,給學生樹立榜樣,激發其探索的動力。在教學總,需要做到拋磚引玉,為學生提供一些課探索批判的資料,讓其在興趣與求知欲的激發下,主動去探索追尋。例如,學習《赤壁之戰》,教師可給學生提供資料,拋出一個問題,真正的赤壁之戰發生在哪里?學生則通過各種方式,查詢、探討、研究,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視野會變得更為開闊,長久下去處理問題的能力上都會技高一籌,學生在批判思維的帶動下能夠更為茁壯地成長。
2.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與提高。如今許多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問題意識的缺失,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當中要鼓勵學生聯系課本大膽提出問題,問題無處不在,只是欠缺發現的眼睛。例如,學習《桃花源記》這一課,教師可引導學生產生各種疑問,例如這是哪一個朝代呢?漁人“處處志之”卻為什么又找不到呢,學生利用問題的引導,對文本的理解逐漸就會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長此以往,逐漸讓學生養成問題意識的習慣。
3.引導學生反思。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失誤而自我完善,在教學當中應當培養學生掌握反思手段,嚴謹回顧批判思維過程,讓學生經常性的反省來不斷總結提升自身。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就是對學生進行反思教育,例如《背影》、《我與地壇》、《阿Q正傳》等,例如學習《阿Q正傳》,可引導學生反思自己身上是否有阿Q的影子。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設置此類練習,提升學生的反思意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