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維訓練論文:初中語文思路練習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梅友成單位:江蘇姜堰教師
目前,對中學語文思維訓練的認識中,有兩種誤解。其一,認為只要教好語文知識就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甚至認為教知識本身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其二,認為語文教材已經刪去了邏輯知識的內容,再進行包括形式邏輯在內的思維訓練,是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這兩種看法都是對思維訓練的誤解。首先,語文思維訓練并不是教學生學習復雜的思維科學知識,掌握思維過程、思維形式、思維方法等方面術語和具體的知識,而是通過具體的知識訓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過程、形式和方法。恰當地運用思維科學的基本知識于教學過程之中,這只是教師必備的業務能力之一。
其次,思維訓練是以學習知識的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為目標,著眼于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把人類的常用的思維規律和方法當作學生獲取知識的鑰匙,而把訓練當成學生掌握、運用這一鑰匙獲取知識的途徑的一種認識過程。它不是直接著眼于知識的簡單積累,而是著力于讓學生學會掌握知識的規律、途徑和方法,從而把教學過程變為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這正是思維訓練與以知識的掌握為根本目的、以教師的直接傳授為根本途徑的傳統語文教學的主要區別之一。
語文思維訓練的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實現人類常用的思維規律、學生思維發展規律、語文知識的內在規律,在教與學的相互作用中的和諧統一的過程。而這種過程表現在教學程序上,卻是整體有序而內部環節又是錯綜交融的。根據現有的實驗的經驗,我認為一個比較完整的思維訓練的教學程序,基本上是由形成性思維訓練、驗證性思維訓練、應用性思維訓練、綜合性思維訓練四個部分構成的。
形成性思維訓練
形成性思維訓練是在學生已經有的感性知識或理性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某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理解相應的一種思維過程、方式和方法。例如,為了使學生理解人物形象的概括這種思維過程,我們可以從學生已經學過的人物形象中選出幾個,再把關于這些人物形象的概括性結論改寫成同一形式的肯定判斷,讓學生比較分析這些判斷的內容表達上的共同特點。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地理解人物形象的概括過程:先確定某一人物是屬于哪一類,即哪個階級、階層的人物;再確定這個人物與同類人物相比有哪些特點;最后形成一個嚴密的肯定判斷,進而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人物形象的概括,就是個性加上共性的確定和組合這一基本公式。在形成性思維訓練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集中體現在“導”———一種智慧型、科學有效的“導”字上。
驗證性思維訓練
驗證性思維訓練就是通過形成性思維訓練,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某種思維的過程、形式或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對自己的理解加以驗證,豐富、完善以達到掌握的程度之訓練。
例如,當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人物形象的一般概括過程后,我們就可以讓學生閱讀某一短篇小說,并在概括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怎樣確定人物的共性、個性的一般原則和方法,以及對人物形象概括時采用的富于變化的表達方式。
驗證性思維訓練是學生認識深化的過程,學生對某一思維過程、方式、方法的掌握,決不是簡單的一次性的訓練就可以完成的,而是經過多次且每次各有側重的訓練過程。就某種意義上講,驗證性思維訓練,是決定整體思維訓練成敗的關鍵性程序。驗證性思維訓練應以學生的操作為主,同時,教師要注意在提示、點撥、啟發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應用性思維訓練
這是學生在掌握了某種思維過程、方式、方法的基礎上,依據正確的思維規律,獨立運用而理解、獲取新的語文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實質是理性指導下的實踐,即以一般來認識個別的過程。例如,當學生已經掌握相似聯想的思維過程,就應當讓學生在相應的文章閱讀中找到聯想的出發點,聯想的具體內容,聯想中由此及彼的思路,以及兩者的相似點,進而理解具體文章中的聯想寫法的多方面的作用。在應用性思維訓練中,教師應該在控制具體語文知識的深淺、難易方面,在有序地實現學生由一般向個別轉化的組織方面發揮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綜合性思維訓練
語文知識構成的特點,決定了學習語文所要求的思維的復雜性。幾乎沒有一篇文章能用某種單一的思維過程、形式或方法來解決其中的全部知識點;同樣,解決一個具體的語文問題,也往往不能只用某種單純的思維過程、形式或方法。因而綜合性思維訓練,至少應該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在訓練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多種思維過程、形式或方法、規律的相互關系,并掌握在一定的條件下的轉化、結合和統一。其二,在訓練中運用幾種思維過程、形式或方法來解決一個復雜的問題,例如,在理解《沁園春•雪》這首詞的內容的訓練中,就綜合運用了形象思維的聯想和想象的方法。
如果說應用性思維訓練是比較簡單的理性指導的實踐過程,那么綜合性思維訓練則是在更高層次、更復雜意義上的思維理論指導語文實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在控制訓練度、量、序以及引導、示范、辨誤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三上述四種性質的思維訓練,僅僅是從認識整體有序的角度提出來的,由于認識運動本身的連續性,決定了這四種訓練具有不可分割性,因而它們之間不具有邏輯意義上的劃分性質。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具體教學程序也應該按實際情況具體安排。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設計的《人類的語言》一文的教學程序,可以在思維訓練的實踐方面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啟發作用。于老師根據全文的思路、教學要點,確定的思維訓練要點是通過比較思維過程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全文的中心、結構和寫法,同時又與學生已經掌握的分析、綜合方法適當結合運用。
于老師根據初中生的思維發展規律以及學生可接受性原則,緊緊圍繞思維訓練要點,設計了以下六個環節的教學過程。
1、從學生已經學過的說明文《機器人》中選出關于機器和機器人、機器人與人相互比較的兩段文字,讓學生閱讀并說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讓學生分析這兩段文字的結構,使學生初步理解:一個完整的比較思維過程,是由一定的比較標準、比較對象(一般為兩個方面)、比較點和比較目的(或求同或求異或求因)這四個方面要素構成的。
2、通過訓練,引出文題,并形成閱讀的基本思路。訓練題:①如果用比較思維的方法,那么以下三個題目分別應該與什么相比?A中國的語言B漢族的語言C人類的語言②要想把“語言”這種現象解說清楚,那么談些什么內容?通過訓練,使學生逐級明確:人類的語言,應該與非人類———動物、動物中“能說話”的動物相比,側重求異;應該講清語言的重要性、實質、功能以及為什么用聽覺手段等。
3、組織學生閱讀全文,并按比較的對象、比較點、比較目的三個要素寫出各段內容提綱,然后綜合,得出中心思想。教師僅做適當的點撥。
4、師生共同研究,從比較的過程的“序”的角度理清全文的結構,并重點理解第二段句與句“序”和內在聯系。
5、引導學生從比較表達的角度,深入理解關鍵語句在語境中的含義和有關修辭手法的作用。
6、以《自動鉛筆》為題,做口頭作文(要求學生按照所講方法進行口頭作文練習)。
在上述訓練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比較的思維方法,并且會運用這種方法,基本上獨立掌握了這一課的語文知識,使教學成為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向著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邁出了新的一步。莊子說:“始生之物,其形必丑”,“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巨。”以上芻議,惟愿引起研究,使這一課題實驗在實踐中得到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