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前教育手工課教學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調動學生對手工課的熱情,培養職業素養
首先,提供多元化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手工課可以結合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其中的樂趣。如通過媒體展示具有豐富想象力的手工作品,再配上靈動而悠揚的樂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比如參觀當地的有名手工藝作品,或去民俗博物館等地開啟和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的喜愛。這樣做不僅為學生拓寬知識面提供了更多渠道,而且這類教學活動也激發了學生人文關懷之情。
再次,調動學生的感官器官,大膽嘗試各種制作手段。如:先利用觸摸、聆聽、嗅覺等感官來感受物象,再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手工制作手段表達自己所感所悟。課程中還可以設計符合感官類特點的命題,讓學生自己選擇材料,制作方式來表達自身的真實感受,如:想要表現炎熱這一命題,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毛線、沙石等組織成具有一定的形式的手工作品。
最后,真心實意地賞識學生創作的作品,并給予中肯的點評。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產。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教師通過真言善語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思維的拓展都是激發學生潛能的通道,讓學生認識自我的潛能,樹立自信心,才能使他們自己成為一個精神豐富的人。
2引導學生科學理解幼兒對手工課的感受,塑造具有教育理念的未來教師
康拉德朗格認為藝術是幻覺游戲的一種形式,而每種游戲都有某種藝術形式與之相應,諸如視覺的游戲之于裝飾。康德認為:“游戲作為自由活動,它是純粹的,它可以給人帶來多種感覺上的滿足:滿足感仿佛總是人的整個生命得到進展的一種感覺,因而也是身體舒暢或健康的感覺。各種感覺常在變化的自由游戲經常是滿足感的來源,因而它促成健康的感覺。”幼兒手工教學就體現了兒童生理和心理機能對游戲本能需求的傾向。學前教育階段手工包括平面手工活動和立體手工活動兩種形式,幼兒通過撕、粘、剪、貼、染、折、塑等形式導致手生理感受有節奏的運動,在這種感官愉快的體驗中,幼兒通過這類游戲過程得到了愉快的體驗。作為學前教育學生怎樣操作適應幼兒手工特點的課程,才能有效預估幼兒在這一過程中是否達到愉快體驗的結果?高校美術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
一方面,帶領學生短期見習,要求學生以兒童生活經驗為線索,做好觀察記錄,設計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手工活動。讓學生接觸幼兒,有利于準確把握不同年齡層幼兒特點。學生對學前兒童行為的理解,有利于他們把握和組織授課活動。如手工課對于幼兒來說,就是游戲,而此階段的幼對游戲的認知階段正處于象征性游戲階段,這一時期的幼兒喜歡扮演他們內心喜歡的人或物,甚至可以把一種東西加以想象演化成自己想要的理想物象。基于幼兒的這一大特點、學生在做好觀察記錄,反復認真地揣摩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個體差異后,就可以根據幼兒特點設計出符合幼兒天性的手工游戲活動課程。當然,最好學生有機會親自實踐,感受課堂中與幼兒的交流,最后以自我評估、生生互評、導師匯評等多種辦法來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教學能力。通過以上做法,可以使學生更為直接、客觀地把握幼兒手工課的授課方式,使學生從以前掌握的技能提升到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
另一方面,組織學生設計主題活動,情景模擬演練幼兒手工課教學現場。模擬教學現場前,教師要引導學生翻閱大量幼兒類手工書籍,以便學生能更透徹地理解幼兒手工教育活動年齡階段目標分層。與此同時,還要求教師指導學生研習具有不同年齡層幼兒訓練手機能,視知覺的階段性的制作活動,并分組選擇不同年齡段的手工活動作為模擬課的展示。學生在做好上述準備后,就可扮演教學現場來實踐上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角色需要,發揮想象力,制作模擬過程中所需的道具和材料,細致地將一堂生動的幼兒手工課還原出來。最后,請同學們一起討論在模擬過程中存在的操作問題和組織問題。總之,教師在教授學生的同時切忌把學生教成死讀書,讀死書的人。就像古語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才是教書者所要達到的境界。培養學生研究能力,提升學生素養,才能使學生從業后勝任兒童美育的目標任務。
作者:彭嬋單位:天水師范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