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學視角下的教師思想政治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建設中的問題
1.高校自身的發展建設與青年教師的自身期待存在偏差在國際高校競爭加劇和國內高校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很多高校將新老交替、引進青年人才作為擴大規模、趕超一流的策略,重視青年教師隊伍數量,忽視思想政治建設,以致相關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工作方法只重說教缺少交流,缺乏良好的雙向反饋機制,使得潛在矛盾累積,最終導致青年教師因工作壓力和職業倦怠形成的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合理疏導;另一方面,高校為了實現自身發展目標而忽視青年教師的壓力,青年教師陷入職稱評審、科研經費、學術成果、教學評估的漩渦中,沒有時間顧及政治學習。部分高校只將青年教師看做“教學機器”而非“以人為本”,忽視對青年教師自身發展的人文關懷。久而久之,現實與青年教師自身的心理預期不一致所產生的偏差可能會成為青年教師們的心理負擔甚至心理障礙,削弱他們對自身工作的熱情,導致思想動搖,心生乏意,造成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淡化、服務意識不強。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形式與青年教師組織觀念存在偏差部分高校只注重業務能力的提高,而忽視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設、管理等內容。一方面,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政治學習流于形式,內容以聽形勢政治報告、參加各種政治理論學習為主,缺乏創新和吸引力,收效甚微。因此,造成許多青年教師輕視甚至忽視政治學習,主要表現在不太關心國家時勢,分辨是非能力較差,對學校的認同感、對學生的責任感降低。另一方面,高校缺乏相應的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建設的監督機制,致使有的部門對新進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而已經工作了幾年的青年教師又忙于自身發展而被動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思想政治建設應有的效應與青年教師現實經歷存在偏差不斷增強政治理論素養,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和自身素質是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但在實際生活中,高校青年教師的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用于教學,在校園外接受鍛煉的機會不多。一方面是高校提供的實踐平臺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于高校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視理論灌輸,忽視社會實踐的問題,直接導致了部分青年教師產生事不關己,政治離自己很遠的思想。
1.建構共同愿景,達成心理默契共同愿景是一股力量,用于感召集體成員,為集體成員勾畫了—個切實可行的發展藍圖,充分體現集體成員的內心追求。高校要以正確的、先進的、切實可行的理念建立愿景,為青年教師提供強大的自驅力。首先要從管理者的角度明晰青年教師工作的實質性內容,將學校發展和學生成才這兩個大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目標,并且通過相關規程和辦法明確其崗位職責,減少其不安、困惑和倦怠感。其次,要充分尊重每個青年教師的發展愿景和專長,要將學校的長遠發展目標與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從聘用青年教師時就開始制訂科學的培養計劃。因為歸屬感是青年教師思想穩定的重要因素,只重視組織目標而忽視個人目標,只重視使用而忽視培養是短視行為,很難使青年教師產生堅定的心理認同,也不能實現育人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具體實際工作中,高校要意識到解決青年教師思想問題,需要同解決青年教師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把握青年教師的職業困境,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做到始終想青年教師所想,急青年教師所急,多關心他們,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盡可能地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滋潤心田、啟迪心靈之作用,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2.改善教育方法,增強教育實效高校應針對青年教師的現狀與特點,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高校青年教師的普遍和突出特點是學歷高、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喜歡互動,富有挑戰精神,喜歡追求新事物。因此,高校各級部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貼近青年教師的生活,既注重時政理論、道德修養,也體現時代特色,在組織領導、實踐規劃、活動構思上精心設計,摒棄那些說教為主的古板形式。一方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突破口是營造良好氛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將特定政治理論學習選在與學習內容相關的革命圣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使青年教師在寓教于樂中真正領略到井岡山、遵義、延安等紅色精神。另一方面,高校各級黨支部要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組織引領作用,積極搭建學習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此外,高校要使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多樣化、學習內容豐富化、交流機制便利化,如設立專門的微博、微信、QQ、交流論壇、學習網站等,增進支部成員間的聯系和互動,使青年教師能夠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3.加強思想政治素質考核,重視師德建設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建設應當包括考核制度。創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是該項工作科學化和系統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檢測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有效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環節。各高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將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重視師德建設并以此為突破口,探索構建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其中,學生、社會對師德的評價是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社會客觀地評價教師的師德,提出對教師師德的要求和意見,有助于學校改進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目前不少地方已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績效考核、職稱評審、專家選拔、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
4.把握青年教師心理,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要隨時掌握青年教師的思想特點,因勢利導,讓青年教師看到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學校全局性工作中的地位并給予合理的評價和足夠的認同,要創造機會讓青年教師感受自已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是實質性的。此外,在有條件的高校,各部門應選擇業務素質與思政素質并重的老教師帶領青年教師,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使得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能夠通過聽課等方式取長補短,提高水平;在思想方面通過交流能夠得到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引領,增強青年教師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建立健全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機制,促進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作者:鄭川蘇夏于紅艷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人事處 公共衛生學院四川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