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高校作為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才的主要場所,肩負著為社會輸送合格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重任。教師專業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學質量。為此,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現狀,探討發展思路,以期更好地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
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先生說過一句話:“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所高校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它是否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知名專家學者、高素質的教授與高水平的管理隊伍。教師作為高校人才隊伍中的核心力量,自身的專業化與高素質才是提高高校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關鍵。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也是提高教師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可促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與教育專業精神的不斷提升,從而明顯提高他們的教學質量,讓教師能教、會教、愿意教,從根本上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也是提高學校綜合競爭力的有力保障,使學校的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均有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是培養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重要師資力量,其專業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因此,有必要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的專業化培養,促使其專業化發展。
一、教師專業化的概念
目前,學界關于教師專業化的概念尚未形成統一觀點。其中,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哈蒙德認為,教師專業化是指提高教師專門知識、特殊技能,使其有高度使命感與責任感的過程。美國教育學家西克斯認為教師專業化應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執業人員所具備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成功轉型為經得起驗證并經系統累積的知識基礎;二是接受專業教育的人是通過嚴格篩選的;三是這些知識的累積與傳播都是在特定的教育機構內開展的;四是接受專業教育者必須經過實習并通過考試獲得證書才算合格的執業人員。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通過不斷完善自我知識儲備,提高個人職業素質的一個動態過程。這要求教師在教育專業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個人的教學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育工作者。教師專業化主要是指知識、技能、態度、品質、意識五個層面的專業化。不僅是教師成長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發展的終極目標。當然,這也是我國高校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通過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高校教師的專業成長道路就更廣闊,專業成熟度也更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分析自己整個教育過程與行為,評估個人的教育效果,并積極開展教育行為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與科研水平。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意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具有諸多意義,大致可歸為三點:第一,能夠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隊伍素質。從某種層面來講,一所高校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它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通過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從而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第二,能夠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涉及到的內容較為抽象、復雜,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求較高。通過教師專業化發展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豐富他們的學科知識與教育專業知識,進而提高教學水平。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第三,這是提高高校綜合競爭力的有力保障。目前,高校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學術科研方面的競爭。其實,科研競爭只屬于高校綜合競爭力中的一個方面,而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綜合競爭力。通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能有效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教學競爭力、科研競爭力以及人才培養競爭力,從而提升高校的綜合競爭力。
三、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
(一)缺少完善的職前測評機制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在招聘教師時更關注教師學歷、普通話等硬件條件,而不注重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工作態度等條件。因此,不少高校教師學歷、職稱較高,科研能力較強,但教學水平不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也不例外。
(二)職前與職后培訓比較混亂國內不少高校教師未接受職前培訓直接上崗現象較為常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上崗前,若未經過系統的崗前培訓,一時不能順利從知識接受者向知識傳授者身份轉變,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另外,在高校不斷擴招的背景下心理健康專業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更加繁重,教師極少能抽出時間接受培訓,加之高校也未提供系統的培訓機會,導致教師教學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學方式古板、陳舊。
(三)教學與科研工作之間的沖突目前,職稱評定是高校教師獲得職業發展的唯一途徑,而職稱評定更關注教師的科研水平而不是教學能力。不少高校對教師進行考評時主要從科研項目、科研成果、論文、獲獎、譯著、編著、專利等方面進行考察,并且把科研業績、數量與教師的經濟利益相掛鉤,而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只提出了基本要求。因此,不少教師將精力放在職稱評定上,而忽視了教學工作。相當一部分教師把個人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課題、發表科研論文上了,而這些教師搞科研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僅僅是為了評職稱,使得教師較強的科研能力無法滿足教學需要。
(四)教書與育人間的矛盾所謂“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從道德規范來講,教師必須是楷模與標桿。學生怎樣學習做人,成為高尚的人,并不能單純依靠學習書本知識去解決。這屬于一個世界觀的問題,需要長期的實踐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樹立什么樣的人生觀,不僅要有理論知識的指導,也要有標的與參照物。而教師正是學生最直接的標的與參照物,其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影響。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就當前一些高校心理健康專業教師來說,只重視專業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問題的關注,認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自己無關,是輔導員的事兒。于是,他們將教書當作硬任務,只負責講課,而沒有“傳道”與“解惑”,更沒有用高尚的品格去感染學生。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對策
(一)領導重視,營造專業化發展氛圍高校領導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的發展,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在崗位設置、人員編制、薪資待遇、工作條件等方面做好政策保障,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結合學校實際,健全專業化發展機制,對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給予支持與關懷,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工作隊伍更加穩定。
(二)完善教師管理機制,改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要求從業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在培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隊伍的過程中,高校必須嚴把入職關,除了考察應聘者的學術水平外,更應衡量應聘者的教師素養好不好。同時,改進評價方式,可借鑒企業中普遍應用的“360度評價法”,進一步完善教師評價機制。構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機制,對教師的聘用、晉級、解聘均采用專業的評審制度,定期評估教師的業務成果與工作表現。此外,目前我國教師資格證書獲得后是終身性質的,不利于教師專業發展,也不符合終身學習理論。建議主管部門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明確教師資格認證的時效性,并制定更嚴格標準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以確保師資質量。
(三)建立健全教師培訓機制,促使教師專業化發展高校要重視對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力量的培養,制定系統化、科學化的培訓機制。首先,應重視教師的職前培訓工作,在教師上崗前提供專業、系統的職前培訓,使其能迅速上崗。其次,要抓好在職培訓,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將全員培訓與分批培訓、專業培訓與普及培訓相結合。培訓的內容包括教育基礎理論知識、教學方法技巧、道德行為規范訓練等等,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此外,高校還應多為教師提供各種專業進修、職業培訓機會。同時,可采取師帶徒的新老教師搭配方式,并組織專題研究、集體備課、觀摩研討等活動,促使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四)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成熟度指標體系高校教師專業化成熟度指標體系是高校教師工作的一套重要導向指標。該指標體系主要包括社會成熟度與管理成熟度兩大內容。社會成熟度著重考量教師在社會活動中的成熟程度,要求教師應具備最基本的社會人要求與基本素質。這些素質對他們的專業化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任職前組織相關專家與專業人士對其進行社會成熟度的測評。管理成熟度著重是對教師教學管理能力的考察。教學管理能力屬于專業性很強的一種能力,是指教師能夠對教學中發生的各種計劃內與計劃外的情況進行有效處理、籌劃、組織的能力。這反映出教師的職業能力,應由專家、同行、學生擔任測評人員對其專業性進行測評。總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高校、教師個人引起重視,圍繞專業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努力改善,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程度穩步提高,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
作者:唐煜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