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研究生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越來越重要。當前社會快速發展,就業競爭加劇,研究生同時面臨著學業、就業、情感、經濟、人際關系等諸多壓力,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近幾年,有關研究生自殺、暴力傷害等事件時有發生,且呈上升趨勢,有研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44.16%(劉曉鳳,研究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建議)。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是其正常學習、生活的基本保障。因此,通過積極探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構建模式化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尤為必要。
一、研究生心理問題現狀
由于高校研究生正處于兼顧學業、就業、結婚等人生關鍵時期,因此相較本科生來說研究生的心理問題更加復雜。總體而言主要包括學業壓力、就業壓力、情感壓力、經濟壓力、人際關系等壓力。學業壓力主要來自課程學習、論文要求以及科研任務。研究生階段課程較本科生對專業基礎和理論知識要求更高,難度也更大;其次多數高校目前都將研究生必須發表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論文同畢業掛鉤,且除此之外還需協助導師完成繁重的教學、科研和調研等任務。隨著每年畢業研究生數量的大幅增長,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對于在校研究生而言,雖然缺少實踐經驗,但卻對工作抱有過高期望值,往往在求職過程中帶來過多的心理負擔從而造成就業壓力。研究生年齡段大多在21~26歲之間,有感情上的需求,有親朋好友的催促,同時經濟尚不能完全獨立,研究生社交范圍的減小會加重研究生的孤獨感和無助感,從而造成心理負擔。此外,一旦感情陷入困擾,很多研究生尚不能成熟地處理感情問題,如果得不到排解,會進一步造成心理壓力。經濟壓力也是目前研究生主要存在的壓力,隨著物價上漲,消費水平增加,而研究生以學業為主,除學校的補助外基本沒有額外的經濟收入,還需要依靠家庭補貼,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造成心理壓力。除以上壓力外,研究生絕大部分時間以個體、宿舍或者實驗室的學習生活為主,校園活動較少,交際圈子相對較小,部分研究生會因為缺乏交流溝通而產生寂寞感和孤獨感,從而形成人際交往壓力。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針對研究生的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不被重視
當前高校研究生雖歸屬于研究生工作部(處)進行教育管理,但是基本未設立研究生心理咨詢機構,一般校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大都掛靠在學生工作部(處),主要針對群體是本科生。一直以來,人們總以為具有更高學歷的研究生群體應該比本科生具有更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視,對已經存在的心理健康障礙學生往往只是事后處理甚至置之不理。
2.缺乏針對研究生的心理普查以及建立心理健康問題檔案庫,研究生心理教育缺少制度化管理
當前尚有諸多高校未對入學后的研究生開展心理普查和建檔工作,更遑論由專門的機構形成心理分析報告。針對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往往只利用經驗管理,無合理規范的管理制度,沒有建立心理健康問題檔案庫,導致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無據可依,工作進展緩慢,出現問題后往往不能及時處理。
3.缺乏針對研究生設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缺少專門、專業的師資隊伍
從當前諸多高校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來看,沒有針對研究生開展適應性教育、積極心理學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情緒培養管理等心理教育類課程。而高校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構里的專門、專業性的研究生心理教育師資隊伍極其匱乏,研究生輔導員普遍缺乏心理輔導技能的專業化培訓以及心理學背景。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立體化模式的探究
1.建立一類專門針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檔案數據庫。
心理健康檔案包括研究生心理狀況普查表、研究生心理動態調查表、研究生心理問題調查各類量表、咨詢檔案的匯總和評估、危機應對方案及相關案例等。在研究生剛入學時就應通過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建立針對研究生的心理教育數據庫,在及時更新的同時還應根據相應的評估結果對普查后發現的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同學進行及時的跟蹤調查,并加大關注力度,對心理確有問題的學生應妥善對待,有必要時邀請相關部門介入處理、進行危機干預從而防患于未然。與此同時,心理檔案數據庫應采取實時動態管理,及時更新,針對排查出的有心理問題學生更要有針對性地定期對其進行調查了解,及時關注總結學生心理發展變化的狀況,將心理健康發展與動態監控有機地結合起來,完成篩查工作,從而為后期的跟蹤、干預、防控的一體化預防機制奠定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
2.構建心理健康指標評價、危機干預防控兩套體系。
首先應當結合研究生群體的主要特點,構建心理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張渝,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塑模式與實現對策)。從心理學角度考慮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設計,有適度的安全感、正確的生存意識、良好的競爭意識;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完善自我;接受他人,與人為善,與人和諧交往;正視現實,接受現實;熱愛生活,樂于學習,追求五彩繽紛的人生價值;能協調與控制情緒,保持心境良好;人格完善和諧并不斷完善。其次是構建研究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對心理檔案中的特殊學生摸底排查,確定重點關注學生后,根據研究生的身心特點以及以往對危機事件所表現出來的共性特征進行綜合研究,依此建立危機評估的指標體系;由主管領導統籌規劃,整合分析相應的預警信息,實施危機干預舉措同時給予建設性的意見;由研究生導師、輔導員、學校心理咨詢專職人員負責溝通協調,觀察研究生的外在表現、多途徑搜集相關信息評估研究生整體的心理狀況;由學生干部、室友等群體負責信息搜集和上報工作。
3.依托研究生會、研究生黨團組織、研究生班級等三級組織,發揮學生組織在心理輔導中的作用。
對于研究生來說,圍繞研究生會、黨團支部、班級、宿舍等組織形成了主要的校園交友圈。高校可以利用當前學校的學生組織,充分發掘研究生會、研究生黨團組織、研究生班集體的心理服務功能,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即可將心理健康知識廣泛宣傳。發揮好學生干部的作用,以學生干部為主體,設立研究生心理輔導委員,努力培養一批研究生心理骨干隊伍,及時發現研究生群體中出現的有心理問題學生,開展力所能及的疏導并上報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同時做好后期的跟蹤幫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4.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活動、舉辦心理輔導講座、深化日常滲透式的教育管理,全面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
由于一些客觀原因,諸多學校均未開設針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必修課,學校的心理健康宣傳活動又主要針對本科生,研究生參與度較低,基于此,學校應該適當考慮增設專門針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課程,加強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研究生學業之余也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富有特色的心理主題活動、健康愉悅的課余文化活動、興趣多樣的文體活動等,幫助研究生增強對心理健康的認同感,提高研究生進入高校后的適應感。有研究調查發現研究生群體普遍更愿意參加心理健康相關的講座諸如研究生職業生涯與規劃、情緒自我調節、婚戀技能等方面內容的主題講座。學院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講座,從而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心理素質。與此同時,輔導員可與心理咨詢師合作,開展日常滲透式的心理教育,在輔導員與同學平時約談時,注重談話藝術,把握好心理技巧,在取得學生信任的同時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
5.形成“五位一體”,即學校—導師—朋輩—社會—自我的多層級體系,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化、立體化。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提供全面保障。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作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學校在發揮總攬全局、統籌協調作用的同時,應為其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建立專門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借助專業的心理師資力量,定期召開會議討論當前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校心理咨詢部門也要相應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詢分部,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講。
導師:加強人文關懷,豐富情感寄托。作為研究生的導師,不僅要在教學科研上發揮作用,還要在生活和社交方面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給予學生婚戀、職場、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指導。學校應倡導導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觀念,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導師工作的一部分。導師要積極主動地同研究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多開展寬松平等的師生互動活動,經常性地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多聽取學生的思想匯報,發現異常立即進行深入談話,對于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要及時聯系心理咨詢中心介入,充分發揮自己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指導作用。
朋輩:加強朋輩互助,拉近心理距離。由于學校傳統的心理咨詢教師以及輔導員與同學溝通過程中難免存在一定距離感,很難使學生信服而達到預期中的咨詢效果。同一課題組的學長對他們卻有較大影響力,與之接觸的時間也遠高于其他人群,看待、處理相同問題的方式很容易達成共識,建立信賴關系。實踐表明,朋輩交流更加有利于抒發研究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壓力,在研究生心理教育工作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社會:充分理解支持,共同密切關注。從研究生就業壓力來看,政府應該為研究生提供更多高學歷人才引進計劃,切實幫助畢業研究生解決就業問題,針對當前用人單位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應該加大懲罰力度。從研究生的婚戀壓力來看,研究生的父母、親戚朋友應該對其多進行溝通,相互理解,密切關注,避免給予過多壓力。
自我:自我情緒調節,加強身心鍛煉。心理健康教育與個體密切相關,研究生應該充分對自我進行客觀認識和評價,了解自身的優點和缺陷,從而制訂計劃,完善自我。研究生應該主動了解、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相關知識,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心理訓練,妥善管理好自身情緒,努力提高自身情緒調節的能力,通過培養減壓排解負面情緒的能力,釋放負能量。此外,體育運動、文化娛樂活動都能夠有效釋放壓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吳春生;張靜;雍雙渠 單位:均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