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心理健康教育點面結合的構建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點面結合的構建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健康教育點面結合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心理健康教育點面結合的構建

一、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心理危機干預系統不健全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包括危機前的預警評估、危機中的即時干預及危機后的善后處理。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許多高校僅將新生心理測評作為心理危機評估的手段,缺乏對在校學生的日常心理危機排查機制;二是高校各機構間缺乏暢通、快速、有效的聯動機制,影響危機事件的即時應對;三是對嚴重心理危機學生的關注及日常監控不夠,致使危險事件時有發生;四是心理危機后的干預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很好地對當事人及周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及跟蹤隨訪。

2.心理健康課程體系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系統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有效途徑。它不僅是全面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還是心理危機干預中重要的自助方式。自2001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頒布以來,許多高校紛紛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但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一是部分高校還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必修課的形式納入到教學課程體系之中。有的高校雖然開設了必修課,但仍缺乏系統的課程建設。二是多數高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自我意識、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情緒、人格及戀愛等板塊為主,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關注不夠,理論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結合得不夠。三是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和體驗不足,致使其應對自身心理困擾的能力不足。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與課程目標相脫離,多數高校以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及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考核評價的指標,不能充分反映學生對自己心理狀態的了解、調整和完善的程度。

二、以積極理念為指引,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視角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環節在于轉變思想,即并非只有心理疾患的學生才需要心理教育。針對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高校心理工作者需要結合自身實際,轉換工作視角,以提升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為宗旨,實現從“消極”向“積極”的轉變。

1.從危機應急到教育為主、預防為先

以往的心理健康工作常常是危機在前、干預在后??偸窃趯W生發生了負面事件之后,才開展心理干預。心理工作者應轉變以往那種危機應急工作模式,在學生發生心理問題之前就進行篩查、宣傳和教育,做到提前發現、提前處理,避免危機的發生。這種工作理念的轉變,不僅有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還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危機事件發生的概率。

2.從緩解心理問題到提升心理素質

過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注的重點人群是存在中度及重度心理問題的學生,目的是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事實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為了減少和避免心理障礙的發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從防治心理疾病逐步轉向積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由重點面向有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學生轉向面向全體學生。在充分關注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同時,要堅持發展性為主的原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全面優化學生心理素質為目的,充分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點面結合模式,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為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以積極心理健康理念為指引,構建一套行之有效且頗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筆者認為,點面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針對學生個體性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又針對學生共同性的心理困惑,要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必修性質的課堂教學),就是這樣的模式。

1.建構多層次、全方位的心理危機全程干預模式

(1)完善危機前評估預防系統

第一,構建“學?!獙W院—學生”三級防護網絡,實現橫縱向的快速聯系與互動通道。由學校領導組織心理中心及各學院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全程監控,及時評估和識別危機,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應對處理,并由學生干部在朋輩間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務。在學校與學院層面,要突出專業化建設,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在學生層面,要突出朋輩互助化建設,使學生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達到提升素質的目的。第二,完善心理測評機制,通過“心理測評—心理建檔—訪談篩查—重點關注—動態追蹤”流程開展大學新生心理普查,建立電子心理檔案。一是在心理測評及建檔過程中,要注意預警指標的選擇及運用。目前,高校大多運用已有的心理健康量表作為測評工具,缺乏心理危機預警的指標體系。有研究表明,專業滿意度、家庭經濟、家庭氣氛、家庭結構、重大創傷對心理健康篩選陽性率為62.8%。可見,個人背景信息是影響學生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部分。高校在新生建檔時應充分重視人口學資料,將心理健康狀況、軀體癥狀、個體發展狀態(包括人格、應對方式等)及人口學資料作為心理測評的重要內容。二是要根據測評結果及面談情況評估確定重點人群,并給予其重點關注。將“經常有自殺想法或行為”的學生以及人口學因素不良且心理量表提示存在中等及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從自殺(自傷)計劃、既往相關自殺(自傷)經歷、目前現實壓力、目前支持資源及精神病性等五方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評估危機程度,為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提供心理咨詢,并進行追蹤觀察。三是要建立心理危機重點人群的心理動態數據庫。心理健康狀態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入學時建立心理檔案的時效性和精確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高校應針對重點人群進行多時間點的施測與干預,通過長期跟蹤及定期回訪,及時掌握其心理危機水平的變化,進行必要的動態分析。第三,建立心理危機日常排查制度,監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一方面,通過心理問題周上報制度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動態。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心理委員和學生干部負責班級心理異常情況監測,每周將學生情況上報。另一方面,建立心理中心與學院心理工作者雙向溝通機制。通過二者相互配合、及時反饋,做到心理問題早發現、早干預。

(2)改進危機中即時干預模式

要快速、靈活、有效地處理突發心理危機事件。第一,各級防護網絡快速聯動。心理危機事件雖然在短時間內發生,卻會給學生的心理狀態和高校的正常運轉帶來較大影響。因此,高校在危機發生時應立即啟動危機防護網絡及危機處理預案,各部門有效聯動,快速響應,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第二,根據危機程度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危機事件發生時,高校應進行科學的評估,對有嚴重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學生、有自殺意念的學生以及因心理因素引起傷害他人意念的學生,分別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第三,制定科學的心理咨詢策略。心理中心在危機即時干預過程中扮演著教育與指導的角色,需要應用科學的心理咨詢策略,幫助處于危機中的學生從不同角度和途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調整其消極的應對方式和認知模式,幫助其順利渡過危機。

(3)做好危機后善后處理工作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一個長期、連續的工作,危機后干預必不可少。要做好學生危機后干預工作,幫助其恢復正常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水平。第一,“自助”與“他助”相結合。學生暫時渡過心理危機后,除接受心理咨詢和輔導外,還應積極地進行自我干預。高??赏ㄟ^心理健康課程及講座等形式向學生講授危機預防知識,使其學會自我調適的方法,也可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調適不良心理。第二,重塑社會支持系統。高校在危機干預后期應著力幫助危機學生重塑社會支持系統,使其得到親友、師生的關心與支持。第三,關注危機學生周遭人群。危機事件不僅會危及危機學生本人,也會給其周遭人群帶來強大的心理沖擊。因此,有必要在危機發生后對其周遭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化解他們因危機事件受到的心理沖擊,提高他們處理類似心理危機的能力。

2.建構多側面、多渠道的課堂教學全覆蓋模式

傳統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高校應建構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問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心理體驗過程中達到積極心理的自主構建和自我生成。

(1)建設多側面的課堂教學內容

一是教學內容要體現積極心理理念。以消極心理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集中在心理問題的闡述與調適上,注重心理問題的解決。在積極心理理念引領下,課堂教學內容應注重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力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思維方式、意志等心理品質,使學生能積極應對各種心理危機。應全面改革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二是教學內容要反映學生需求。大學生作為一個整體,具有相似的心理狀況。但不同的小群體又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心理健康教育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置課程內容。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收集學生反饋意見,結合學生需求完善教學內容。始終以學生的需求為主,注重學生自主性的激發,使學生自主、自覺、自由地學習與生活。三是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應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提出問題—用心理學理論分析解讀問題—用實際操作技巧解決問題”的邏輯體系。課程內容不僅要系統講述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更要解決學生發展中經常出現的心理困擾或滿足其一般的需要,培養學生用心理學的理論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教學內容要涉及科學前沿。為使教學更具成效,課程內容要注重學科交叉,應引入經典實驗、最新理論與前沿實踐成果以及心理健康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以拓寬大學生的視野。應將課程研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用科研的視角去探索,將最新科研成果應用于課程建設。

(2)建立多渠道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是教師啟發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教師要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合理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運用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始終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和欲望。要以授課知識為源頭,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教學過程,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二是教師引領與學生體驗相結合。心理健康課堂教學只有經歷學生內在的心路歷程,并使學生在情感交流和思維碰撞中產生內心體驗,才能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因此,心理健康課程要運用體驗式教學,關注學生的內在經歷,通過情感和認知的相互促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可通過情境活動、案例分析、團體輔導、分組討論、小組活動、角色扮演等方法,將心理體驗與心理知識融為一體,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有所體驗、改變和成長。

三是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相結合。除了課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外,還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廣泛的課外實踐,把課堂教學和課外的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提高教學效果??砷_展學術討論、心理知識講座、素質拓展、心理劇表演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課外心理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心理問題自我調適的方法。

四是課堂教學與心理咨詢相結合。心理健康課堂教學除了為學生提供自我調適的知識和技能外,還應為學生解決心理困惑提供直接預約咨詢的途徑。教師也可以將心理咨詢案例在經過適當的處理后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

五是傳統講授與網絡媒體綜合運用相結合。將傳統講授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索。課堂教學中可選用典型的多媒體資料,將難以理解的知識以簡單、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互動性。此外,還應拓寬教育途徑,建立網絡教育平臺與學生互動,使學生通過網絡查閱資料、提交作業、在線討論與咨詢等方式,及時解決其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擾。應充分運用網絡媒體資源,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為學生創設廣闊自由的學習環境,為其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進一步延展教學的時間與空間維度。

(3)創造多維度的課堂評估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高校在進行課程評估時,可以從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體驗兩個方面入手,把學生的發展作為評價的基本依據。第一,通過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考量學習結果。一是考查學生對重要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及其運用所學知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衡量學生心理調適能力和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評估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情況。第二,通過學生學習的樂趣和幸福感考量學習體驗。如果學生能夠從學習中體驗到幸福、快樂,學習就是有效的,反之,則是無效的。

四、結語

新形勢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顯得更加復雜和系統,不僅需要積極轉變工作思路,還要創新工作理論,開發適合新時期大學生心理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構建點面結合模式,通過個體心理危機干預與全面心理健康課程教育相結合,共同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長足發展,不失為是一條可取之路。(本文來自于《教育探索》雜志。《教育探索》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李旭盧勤單位:成都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又大又粗又爽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 在线观看麻豆精品国产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欧洲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国产交换配乱吟播放免费| 色综合67194|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成年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极品丝袜乱系列目录全集|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男男全肉高h视频在线观看|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 足本玉蒲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巨胸流奶水视频www网站| 国产馆在线观看视频| awazliksikix小吃大全图片| 干b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jizzjizz|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天天操夜夜操天天操| 一级**爱片免费视频| 成全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 日本高清不卡码| 久久综合第一页| 最近中文字幕无吗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伊人狠狠色丁香综合尤物|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下| 四虎影在线永久免费四虎地址8848aa |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