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交通職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快以及綜合國力激烈競爭的世紀。交通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要想實現交通的跨越式發展,關鍵在交通行業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培養在于教育。所以,交通部就提出了“科教興交”[1]和“人才強交”的戰略,將交通人才的培養工作納入交通事業的總體目標,實施交通人才工程,為培養交通行業的高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
依據我國的國情,培養交通行業高技能人才,關鍵在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為了培養既適合我國國情又能適應國際激烈競爭的交通行業高技能人才,我們不僅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德智體得到健康發展,以適應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如今,關心學生的健康更多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沒有心理疾病或心理變態,在身體上、心理上以及社會行為上均能表現出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交通行業的發展,也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發展,所以我們交通職業學校要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一個高度,為我國交通行業培養優秀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二、交通職業學生的心理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1994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意見》明確指出:“應通過各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因此,加強德育就必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成效地實施心里健康教育,我們必須分析職業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年齡大多處于18-22歲之間,正處于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隨著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為主向就業為主轉變,將直接面對社會和職業的選擇,面對職業競爭日益激烈和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環境變化,他們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求知擇業以及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難免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2]他們有些人由于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學習成績欠佳,產生了自卑錯誤的自我評價標準。他們對自己前途的預測或對環境的期望值與他們所處的實際情況不符合,使得他們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導致行為和觀念上的不知所措;他們缺乏客觀公允的評價標準,用有色眼鏡看人,用理想主義去要求別人,不能客觀的去評價自己和要求自己。朦朧的性意識有時使得他們迷茫,大中專學生正處于異性相吸的階段,對性問題很敏感也很模糊。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表現他們的風度和才華。但他們在考慮問題時往往過于簡單,感情也很容易沖動,他們不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早早地墜入愛河,影響學習,甚至影響身心發展。[3]大中專學生有著強烈的交往需求,渴望得到更多人理解自己、親近自己成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例如害羞、自卑或是缺乏交際的能力與技巧等等,使得他們害怕與別人交往,害怕與別人溝通,從而產生自閉癥,把自己內心的世界封鎖起來,偽裝起來。有的學生對別人有很強的戒備心理,導致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人際關系的不和諧使得他們產生交往恐懼癥。
三、如何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是教育的基地,也是學生成才和健康成長的搖籃。我們要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
首先,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專業的心理指導老師,結合我們職業學校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目的地輔導和教育。學校可以開設心理課堂和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和輔導辦公室,培養學生健康的職業觀和不怕失敗和挫折的奮勇精神。另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要求老師更新觀念,在對學生實施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教育中,不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育,這就要求老師有專業的授課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對教師素質的培養和對教師教與技能的培訓,為我們交通職業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4]。
其次,注重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和成才觀,以人為本,為培養交通行業的高技能人才營造良好的成才環境。在我國,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重普教輕職教,重理論輕實踐,重科學技術和知識輕技能的傾向比較嚴重,再由于輿論導向的不恰當,[5]使得職業教育步履維艱,對職業學生也產生了不良影響。他們錯誤的人才觀和成才觀不僅影響了身心健康的發展,也阻礙了我國交通行業的跨越式發展與和諧式發展。我們交通職業學校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成才觀。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價值觀教育和世界觀教育,讓學生明白“江山代有人才出,自古行行出狀元”的人才觀[5]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成才觀。結合交通職業學校的特點,在教室和實驗室懸掛些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健康的人才觀標語,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和與人溝通。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使得學生寓學于樂,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品質,提高學生素質。
最后,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注重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第一,要培養學生自立、自強和自信的個性心理品質[6]。美國研究人員研究表明情感,興趣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成功因素中占的比例遠遠大于智力因素。所以,我們職業教師要注重學生非智力品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使得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斗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怕挫折和失敗。第二,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性問題上因勢利導,加強對學生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適當開展性知識教育,正確引導男女的交往,指導他們如何處理友誼和愛情的關系,用理智去抑制情感沖動。[7]讓學生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符合自己發展的理想和目標,從而更好地促進自己成長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