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舞蹈藝術理論教學效績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馬曉磊單位:集寧師范學院音樂系內蒙古集寧
為適應當前知識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我國教育領域出現了新的重大變革,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知識量的急劇澎脹,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今的教學內容和任務,已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生學習現有的知識,而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會學生獨立進行學習的同時,使學生成為知識結構的“構造者”。當前的舞蹈教學也不例外,在既要減輕學生的課外學習擔負,又要讓學生學會舞蹈這門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藝的前提下,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學效果,已成為擺在我們舞蹈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舞蹈教學的經驗,就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學效果,提出幾點建議。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舞蹈是一門藝術,學習藝術需要學生有興趣才可以學好。對于學生來說,形體訓練等基礎訓練比較枯燥,而且比較累,可能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挫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教學,不能一蹴而就。教師要獲得學生的承認,對學生的態度要和藹,還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這樣學生才能快速學習。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好教學目標,采取賞識教育,進而讓學生對舞蹈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當然也有很多學生進入高校前曾經受過舞蹈專業學習的熏陶,對舞蹈已經有很濃厚的興趣,求知欲旺盛。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直接興趣轉化為間接的興趣,讓他們把學習和以后的前途聯系起來,從而產生高層次的興趣。可以讓學生看舞蹈的比賽,激發學生的斗志;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練習困難,從而讓學生準確地掌握舞蹈的基本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針對大學生的特點,要求舞蹈教師不能只了解或只會跳一種類型的舞蹈,而要較為全面地掌握多種舞蹈類型。教師在學科建設和教學作中處于主導地位,也是實行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體教師從教的積極性,全面解放教育的生產力,改革才得以順利進行。為了培養才華出眾的舞蹈人才,滿足社會各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教師就要不間斷地學習,不斷更新和拓寬知識面,由此才能獲得選擇教材和教學手段的自由,才能擔負起舞蹈教育改革的使命,才能迎接時代的挑戰。毋庸諱言,我們有相當一部分舞蹈教師,知識面比較狹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在新時代、新任務面前,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必須重視教師的培訓和提高,除有組織地實施培訓外,教師個人也應自覺地有計劃有安排地學習提高。舞蹈教學改革的中心,應當是實行滿工作量的全員聘任制,以科目公開、擇優選聘、按工計酬的措施,為教師們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
三、結合學生特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與方法
舞蹈課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應當針對普通高校學生的特點做出相應的安排,這是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第一,在教材選擇上應當因材施教。大學生求知欲望強,對舞蹈課的期望值高,因而在教材選擇上應當顧及這一特點。根據實踐比重大于理論的原則,在實踐內容方面,主要針對學生的體形訓練和協調性訓練安排教學內容;體形訓練內容難易度適中,協調性訓練從學生興趣的內容入手,選擇街舞等,編一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舞蹈小組合,達到鍛煉學生身體協調性的目的。在理論內容方面,主要突出“廣”和“新”。“廣”即內容覆蓋面廣,包括古今中外舞蹈文化,如中國古代舞蹈《霓裳羽衣舞》、芭蕾舞《天鵝湖》及印度舞蹈等;“新”即不僅包括舞蹈歷史內容,而且包括當今舞蹈新潮流新資料。第二,在教學方式上力求創新,突出參與性與創造性。實踐課本身具有較強的參與性,而在課堂上采取學生間互相表演、觀摩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互相學習促進,課后開列音像資料讓學生參考,這些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理論課相對比較枯燥,但采取“理論+實踐”即邊講理論邊結合具體舞蹈形體動作并讓學生參與的方式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舞蹈的起源時,以“模仿說”為題,讓學生當場用肢體模仿一種動植物或一種自然現象,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大學生雖然缺乏舞蹈基礎,但想象力和創造力很強。舞蹈教學要善于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比如在講作為舞蹈道具的一根竹竿有何妙用時,讓學生聯想,大家七嘴八舌,聯想極其豐富,令人嘆為觀止。這樣的學習,既收到了解知識的效果,又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思維,可謂一舉兩得。
四、實行小組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
舞蹈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課堂效果立竿見影,要想達到課程的目的,實行小組教學更有效,可把班級學生分成4—6人為一小組,每組設一個小組長,讓學生自己給自己的小組取一個響亮又瑯瑯上口、容易記住的名字,這樣可增強學生的歸屬感。教師把舞蹈動作拉完后讓學生分組練習,小組長擔任本組同學的指導,這就訓練了學生“教”的能力,教師再根據小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糾正,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競賽表演,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表現力和競爭意識,從而使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平時回課、舞蹈隊形的編排訓練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也可發揮每位同學的聰明才智以及合作精神,組與組之間的比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合理競爭意識,從而使學生不斷自我激勵,更加認真學習舞蹈。
五、加強課外文藝活動,營造校園舞蹈文化氛圍
課外文化藝術活動,既是舞蹈教學的重要實踐部分,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師在進行舞蹈的教學當中,不能僅僅把教學局限于課堂之上,高校的學生們思維活躍、活潑好動,蘊藏著很大的能量,所以教師要對學生們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們多多參與學校當中的所有藝術活動,讓他們的能量釋放出來。學校當中的各級學生會要有目的、計劃而且要有組織地展開各種各樣的舞蹈活動或者是文藝晚會,讓學生把課堂當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外當中。舞蹈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也不能偏離了教學改革的方向,還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比如:如各校、院、系可以成立舞蹈運動隊、舞蹈藝術沙龍等。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舞蹈文藝活動,不僅能為學生創造參加舞蹈藝術活動的實踐機會,使他們能學以致用,并且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對舞蹈的興趣,加深對舞蹈藝術的認識,并且充分享受舞蹈藝術所帶來的愉快感。
以上是筆者對提高高校舞蹈教學效果的一些淺顯的想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舞蹈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大膽實踐,以探索出適合本校學生的舞蹈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舞蹈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