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wǎng) 資料文庫 滿族舞蹈藝術鑒賞范文

滿族舞蹈藝術鑒賞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滿族舞蹈藝術鑒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滿族舞蹈藝術鑒賞

作者:尹子燕單位: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一、滿族舞蹈的淵源

滿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以居住在遼寧省為最多,其次是吉林、河北、黑龍江等地。滿族人能歌善舞,歷史上的滿族舞蹈也同漢族和其他各少數(shù)民族的舞蹈一樣,其起源也與本民族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不僅具備了人類社會所共有的表達情感、祭祀、禮儀等因素外還深深烙上了滿族所擅長的狩獵、戰(zhàn)斗的特點。如滿族的傳統(tǒng)舞蹈“九折十八式”主要由狩獵和戰(zhàn)斗的動作演變形成;“莽式舞”粗獷強勁,具有明顯的戰(zhàn)斗風格,清初進入宮廷,屬宴樂之首;滿族人的祖先靺鞨人的舞蹈也具有濃烈的戰(zhàn)斗風格;清乾隆年間的“慶隆舞”是在豐收光景和重大慶典時進行的,主要用于表達喜悅的情感;薩滿舞大多在祭天、祭祖、還愿和慶豐收時進行;滿族早期民間的“腰鈴舞”和“五魁舞”均體現(xiàn)了滿族的狩獵文化和騎射生活。滿族入關建立清朝后,在傳承本民族樂舞的同時,又吸納了中原歷朝歷代的樂舞,設立了宮廷樂舞,如《喜起舞》、《慶隆舞》等。

二、滿族舞蹈的特點

(一)民族性

據(jù)相關文獻記載,滿族形成于17世紀初期,其祖先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肅慎人,他們以狩獵為生。肅慎人的后裔女真族即是滿族的先世。從現(xiàn)今的滿族舞蹈和滿族秧歌舞蹈的動作、服飾、表演形態(tài)均與其民族的民俗習性緊密相關。滿族舞蹈服裝里的旗袍、劍袖和短馬褂源自其民族的騎馬狩獵的生活習俗;佩飾里的荷包、解食刀、火鐮也與本民族的生活習性有關;從滿族舞蹈的形態(tài)動作上看,在我國東北地區(qū)流傳較廣的“韃子秧歌”在表演前,要進行見面禮,兩個領舞的“韃子官”相互撞肩膀,而后者正是滿族平輩人之間的一種禮節(jié),體現(xiàn)了滿族人注重禮節(jié)的特性。滿族所獨有的“旗袍”、“旗頭”、“旗鞋”,給滿族現(xiàn)代舞劇和舞蹈添加了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和風韻。所以,在歷史長河中,滿民族的民俗、民風、民情為其民族舞蹈的孕育、繁衍和成長提供了基本的土壤和營養(yǎng)。

(二)開放性

從滿族的文化基因看,滿族的文化主要以女真文化為主題。由于滿族是一個開放的民族,善于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的優(yōu)勢,滿族入主中原后,通過與漢文化相互碰撞和滲透、吸納和融合,同時通過政治聯(lián)姻、軍事合并等進程,融合了蒙族文化。滿族文化在融合北方漁獵文化、游牧文化、中原農耕文化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其開放性的特點。與滿族文化對應,滿族舞蹈也體現(xiàn)出了相應的開放性,比如從滿族舞蹈語匯的表達、舞蹈服飾的風格、舞蹈形態(tài)的特性等均從蒙、漢民族的舞蹈中吸收了大量的元素。

(三)多元性

如前所述,滿族文化的開放性,決定了其多元性。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必將體現(xiàn)在其民族舞蹈的多元性上。滿族集體舞蹈“阿罕拜舞”源自東北地區(qū)達斡爾族舞蹈“罕伯舞”;滿族秧歌吸納了很多漢族秧歌的元素,比如滿族秧歌的戲曲人物扮相等;同時滿族舞蹈還與同樣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古老民族之一的朝鮮族舞蹈有較多相似之處,有相互學習和吸納的痕跡。如滿族舞中的“別步”,與朝鮮族“手舞”中的抹墻動作相似,滿族《婚禮舞》中的轉動作和朝鮮族的舉手扛手與、伸膀,轉動作比較相似,滿族舞蹈“跳家神”通常均系腰鈴、戴神帽、手持鼓,還有的手持串鈴,邊念詞,唱神歌,邊擺腰跳舞。朝鮮族也有跳神舞蹈,舞者一手持刀,一手持串鈴跳舞。

(四)差異性

由于歷史和文化原因,不同地域的滿族舞蹈各有差異和各具特色。現(xiàn)今在遼寧省盛行的滿族舞蹈(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滿漢民間舞蹈的融合體)為例,撫順地區(qū)的“韃子秧歌”、鐵嶺地區(qū)的“地秧歌”,從內容上重點表現(xiàn)了滿族重禮儀的風俗,從舞蹈韻律上具有剛健、沉穩(wěn)、大幅度擺動腰身等特點;河北省承德地區(qū)的滿族腰鈴舞“滿鄉(xiāng)歡歌”和“四海普寧”具有較強的宗教祭祀特點。

三、滿族舞蹈的現(xiàn)狀

民國時期,在各地軍閥和國民黨政府的統(tǒng)治下,滿族人民受到反動民族政策的歧視和迫害,許多滿族人民隱姓埋名,流離失所。進而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滿族舞蹈也面臨衰落的窘境。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滿族獲得了民族平等的權利和地位,廣大文藝工作者通過發(fā)掘、搜集、整理和搶救滿族民間舞蹈遺產并研究、恢復相關滿族舞蹈歷史文獻記載。尤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滿族舞蹈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沉寂民間的滿族舞蹈變得活躍,新創(chuàng)作的滿族舞蹈和舞劇逐步涌現(xiàn)。滿族神話舞劇《珍珠湖》是遼寧歌舞團創(chuàng)作演出的中國第一部滿族舞劇,取材流傳于鏡泊湖地區(qū)的民間傳說《珍珠湖》,反映了滿族人民生生不息的生活故事,謳歌了真善美。除上述典型的滿族舞蹈之外,還有《莽勢》、《盛世行》、《腰鈴舞》、《白鹿額娘》等一系列作品。這些現(xiàn)代滿族舞蹈作品不僅對滿族的舞蹈文化具有傳承作用,而且還起到了滿族文化的普及和宣傳作用,同時還證明了滿族舞蹈存在與發(fā)展的社會、文化價值。

四、滿族舞蹈的傳承

從滿族舞蹈生存與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看,滿族舞蹈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時刻,它面臨現(xiàn)代舞、洋舞和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挑戰(zhàn)。從滿族舞蹈自身的相關特性看,由于其與其他民族舞蹈間的融合導致部分民族自我的東西已經(jīng)喪失。在這種情勢下,如何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滿族舞蹈已成為藝術從事者們的重要課題。在滿族舞蹈未來的繼承和發(fā)揚方面,首先要秉持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藝術特色,必須走保存自己風格的道路。其次要借鑒兄弟民族舞蹈和國外優(yōu)秀舞蹈因素,應從舞蹈的表達語匯、器樂、服飾、表演形態(tài)上進一步豐富和創(chuàng)新滿族舞蹈。再次要大力發(fā)揚民間舞蹈,任何一種文化藝術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均在民間,沒有群眾基礎的文化藝術形式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應鼓勵和發(fā)揚形式多樣的滿族民間舞蹈,夯實滿族舞蹈發(fā)展的根基。最后要具體做好滿族舞蹈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性建設,包括舞蹈語言的創(chuàng)建、舞蹈教材的編寫、舞蹈人才的挖掘以及常態(tài)化演出平臺搭建等等。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另类videosgratis妇| 韩国理论片中文字幕版电影|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玉蒲团2之玉女心经|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激情图片在线视频|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色偷偷8888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国产99re在线观看只有精品| 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欧美国产激情18| 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 笨蛋英子未删1至925下载|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91黑丝国产线观看免费| 奇米影视奇米四色888av| 两根一进一出啊灌满了视频| 日本高清一二三| 二代妖精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字幕网免费高清观看电影|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毛片在线看免费版|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四虎成年永久免费网站| 草莓app下载2019年|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韩国日本一区二区|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黄色软件app大全免费下载2023| 大ji巴想cao死你高h男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