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舞蹈教學中藝術實踐活動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校舞蹈教學藝術實踐活動開展的目標是讓學生結合自身喜好進行選擇性學習與實踐,這對鍛煉學生綜合表演能力、提升綜合藝術素質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而當前高校舞蹈藝術實踐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分析與研究其實踐開展路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舞蹈教學藝術實踐開展的重要作用
高校舞蹈教學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舞蹈專業技能性較強,藝術實踐互動是實現藝術與教學融合的選擇。舞蹈教學強調外形動作的美感以及情感的表達,對于學生而言,要做到既具備形體美又展現出情感張力,有著一定的難度。而舞蹈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則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引導學生鍛煉舞蹈技能以及發展想象能力,而學生創造力、想象力以及藝術思維能力的提高可為其后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加強藝術實踐教學可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進一步發展自身專業優勢,提升專業素養。對于部分想在舞蹈藝術上尋求長遠職業發展的學生而言,藝術實踐教學也能為其提供必要的平臺,學生通過藝術實踐了解自身的優勢與缺陷,進而在日常學習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鍛煉與提高;同時也能夠通過活動了解專業就業前景,做好自身專業發展規劃。第三,在舞蹈藝術實踐活動當中,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充分發揮自身協調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等多項能力,進而促進自身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形式與內容豐富的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可有效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且結合藝術實踐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暢通溝通渠道,實現舞蹈教學的“教學相長”。此外,通過各類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如公益性活動、社區活動等,可讓學生借助舞蹈藝術實踐活動平臺走入社會、貼近群眾,不但能夠使教學藝術實踐活動更具公益性與社會性,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社會責任感。總之,高校不僅要重視舞蹈理論教學,更要利用藝術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加強對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為學生提供各類實踐表現的機會與平臺,融合理論與實踐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二、高校舞蹈教學藝術實踐開展現狀
目前,高校舞蹈藝術實踐活動開展普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首先表現在教學體系不健全
許多高校由于對舞蹈藝術實踐活動教學不重視,思想上認識不足,舞蹈藝術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直接影響了對學生的專業培養。同時,舞蹈在高校眾多科目當中地位不高,難以引起足夠重視,舞蹈教學的人力與資金投入相對有限,舞蹈實踐教學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相對較少,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活動機會與平臺有限。其次,藝術實踐教學目標注重短期性,藝術實踐教育實施通常集中于某一學期,教學實踐成為了教學“任務”,學生與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參與實踐,自然難以獲取理想效果。
2.專業指導的缺乏
由于學校缺乏專業化引導,多數學生實踐活動參與意識較為薄弱,對舞蹈藝術實踐活動的認知不足,認為實踐課程只是作為一種表演或者演出形式存在,參與動力不足,實踐學習較為隨意;專業教師的指導不夠,實踐活動帶隊出演老師與負責老師通常也不固定,實踐教學模式難以穩固;部分高年級學生因長期參與各類表演比賽等活動,容易產生抵觸與厭煩情緒,導致實踐教學開展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學內容與形式單一
從教學內容來看,舞蹈實踐教學仍然存在著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由于沒有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進行教學設計,課程內容設置隨意,導致學生厭學,教學質量難以提升。一些學校也并未對藝術實踐課程實施嚴格界定,沒有考慮到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從教學形式來看,在舞蹈藝術實踐教學開展中,多數藝術實踐活動為學校自行組織的短期活動,讓學生隨意編排舞蹈并表演等單一教學模式,無法引起學生足夠的參與興趣,也難以讓學生得到真正的鍛煉。
三、優化高校舞蹈教學藝術實踐開展的對策
1.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要實現舞蹈藝術實踐教學目標,高校必須建立系統的教學體系,引領舞蹈教學藝術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首先,學校領導與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實踐藝術活動開展,引領實踐教學全面實施。實踐活動需由學校領導親自負責,由教師與相關人員組成專門舞美、編導、劇務等小組,動員全校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各類實踐活動任務。其次,需完善藝術實踐教學體系制度建設,以學生藝術實踐能力培養作為核心,將課堂、社會以及舞臺三個實踐平臺作為切入點,根據學生學習特征,制定系統的教學計劃,引領舞蹈教學藝術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具體需在實踐辦法、課時、教學方法與內容多方面予以明確,制定以實踐為導向的學習計劃。同時,需加強制度建設,如制定《舞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施辦法》《舞蹈第二課堂課時認定辦法》等制度文件,利用制度推動高校舞蹈藝術實踐教學體系的健全與完善。此外,還應圍繞教學條件、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結果三個方面構建起系統化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加強評價考核,總結積累實踐經驗。
2.加強專業化
指導開展舞蹈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通過專業化指導,使藝術實踐活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首先,需充實舞蹈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安排校內有豐富舞蹈實踐活動經驗的教師承擔藝術實踐教育重任,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指導。教師一方面要保障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應不斷強化自身舞蹈功底與能力,提升創新力,進而在實踐活動中做到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技能知識,積累藝術實踐經驗。同時在實踐活動中要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學生的不同特性實施差異化教學,使每一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得到提高。此外,要借鑒同類高校教學與實踐開展的經驗,基于學生需求,高校可實施“請進來”戰略,邀請地方或者省市級高水平舞蹈團體于學校演出,有計劃、有目標地對學生進行舞蹈藝術教育;積極邀請專家學者組織演講,普及舞蹈藝術教育,感悟藝術人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學習觀念。
3.豐富實踐活動內容形式
應針對學生實踐活動參與意識不足等問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不斷豐富藝術實踐內容,拓展實踐活動途徑,為學生積極創造更多元化的藝術實踐機會。首先應豐富校內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例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向每一個小組分配實踐課題,引導學生展開實踐研究,結合實際調研掌握專業發展情況,提升學習動力。再如,可自發成立藝術工作室、舞蹈團等,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一個學習單元完成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創編舞蹈作品、舞臺劇等,通過舞臺活動鍛煉學生表現力;多組織文藝活動,為學生創設更多校內實踐活動的機會與平臺。還要拓展校外實踐的途徑,引導學生加強同社會的接觸,提升藝術實踐經驗,鼓勵學生多同社會展開文化交流。高校可同社會上的有關機構與企業合作,利用校企合作等模式,給學生創設更多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登臺表演,在不同的社會社團、舞臺當中,扮演各類不同角色的舞者,培養學生舞蹈專業技能,提升其榮譽感與信心,使其在更高的藝術平臺上發揮自身特長,發展綜合藝術素質。
綜上所述,高校舞蹈教學需重新確立教學目標,將以技能教學為主的模式轉為藝術素質與實踐技能綜合發展的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作者:楊燦 單位:湖南省衡陽市藝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