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學教學中真靜實教學方案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數學課堂要有“數學味”,就要體現其精髓———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課堂教學本身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完成并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活動。數學教學要返璞歸真,就要摒棄那些浮華的東西,不讓非數學的因素擾亂學生的思維,偏離數學教學的本質,影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正常體驗。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程序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活動的組織等都能影響課堂教學的本質。因此,一味追求數學課堂外表的華麗,是無法完成數學教學本質所要求的任務的。
數學課要有數學味,決不意味著否定數學生活化。因為數學化的過程,數學方法的提煉與應用,都是以有效的問題情境或生活背景為基礎的,任何熱鬧、嘩眾取寵的數學課是達不到數學教育應有的目標的。數學課堂“數學味”的體現,應該作為我們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抓手和不懈的追求。只有把數學的“根”留住,數學教學才會有屬于自己的精彩。
一、關于數學教學的“靜”
這里所說的數學教學中的“靜”是安靜、寧靜的意思,指有益于學生思維,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靈動且深刻思維的環境。相當多的數學課堂特別是一些示范課、公開課,教師熱衷于形式上的合作探究,圖像精美絕倫、文字翻轉飛動的課件。這樣的數學課,熱鬧有余,安靜不足,數學課缺少了深層次的思維,變得膚淺與浮躁。在這種紛繁華麗的現象掩蓋下,數學教學改革容易迷失方向,陷入盲目或盲從的泥潭。
活躍的課堂氣氛是必要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利于構建一種和諧的課堂。然而,數學本身是理性的,是抽象的,是思維的體操。在熱鬧活躍的背后,還應多一份必要的安靜。特級教師朱樂平在南京的一次全國數學觀摩活動中指出,我們需要“安靜的數學課堂”,數學課堂不應該缺少學生靜靜地思考,不應該缺少學生自我內心的獨立反省,不應該缺少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冷靜與頓悟。讓學生靜靜地觀察、靜靜地傾聽、獨立地思考、認真地分析、靜靜地嘗試、充分地體驗,學生的觀察、概括、分析等能力才能在“靜”的環境中得到孕育、發芽、成長。
安靜不是靜止,不是封閉,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是一種更豐實的安靜。因此,還數學課堂一份必要的安靜,是熱鬧之后的理性思維,是浮躁之后的沉淀積累。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如何應用要根據學習內容而定,關鍵是要看實際效果。教師備課時,在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哪些問題應該由學生獨立解決、哪些問題應該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解決,應做到心中有數。很多問題,看不到合作交流的必要和合作交流給學生學習數學帶來更好的效益時,就沒有必要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否則,合作交流中那些思維更活躍的學生的表現和思考會掩蓋、替代其他學生的思維。學生自主探索時,就要放手讓學生獨立進行嘗試,而在自主探究遇到困難時,可以再讓他們合作交流,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這樣的合作交流更有針對性,更有實際意義。沒有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交流必定是低效的。我們倡導數學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要根據學生水平和內容實際,采取恰當的學習方式,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輔助工具,有效地改進了教與學的方式,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過于注重形式,雖然看起來很熱鬧,但學生的注意力常常被吸引到教學內容以外的其他地方,背離課件制作與使用的功能。信息技術的使用,要注重實效,充分了解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熟悉它在數學教學中的特點,明確在不同內容的使用上的長處和短處,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解決教學上的難點,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思考。
數學學習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動靜結合,張弛有度,既要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張揚學生的數學個性,又要給予學生靜靜地學習、靜靜地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靜靜地學習與思考中不斷完善數學思維品質,運用數學思想方法,陶冶數學情操。這是學生終身受益的事情,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關于數學教學的“實”
這里所說的數學教學的“實”,指的是聯系學生真實的生活,使教學具有實效性。一些教科書為了呈現數學知識,設計脫離現實情境、違背常理的純數學問題,導致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的數學嚴重脫節。數學情境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數學情境的設計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數學情境的目的性不強,等等。相當多的數學課堂上,缺少了一些傳統教育特有的樸實和扎實。
我們所說的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大多是指停留在一個個看似來源于生活的情境設計上,學生真正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機會其實非常少。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們認為數學內容不能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覺得學數學沒有實際用處。課程內容的選擇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這一點,我們當前數學教學做得還很不夠。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教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們選擇教學內容應該是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具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征的現實性、生活化的內容。我們在處理教材時,既要尊重教材,明確教材內容中的知識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尋找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點,從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特點出發,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讓數學生活化,讓生活數學化,讓生活成為數學課堂的有效延伸。
我們不能為了讓學生會解題,善解題,為應試而教,而應努力培養學生數學地思考周邊事物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數學意識,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素材,經歷數學知識的構建過程。能使學生保持自然的神態、平和的語氣、凝靜思考的狀態、活躍的氣氛、成功的喜悅的數學課堂才是真實的數學課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數學教學中的“真”“靜”“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綜上所述,對數學教學中的真、靜、實的教學策略的思考,有助于應對當前義務教育數學教學改革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有助于讓義務教育數學教學改革不斷地從形式走向實質,有助于義務教育數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地開展下去。
作者:沈利軍單位:葫蘆島市教師進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