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審美教育與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學生審美體驗的不斷豐富,音樂品鑒能力的不斷提高是審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音樂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對于審美教育的指導性作用進行了明確規定,而且審美教育已經在鋼琴教學中進行了大力的推廣和應用,這也為我國音樂教育中的鋼琴教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鋼琴教育;藝術審美;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學生在進行鋼琴表演教學時,要求教師不但要積極的培養學生表演的能力,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思路的影響,導致了多年來高職院校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大多都是針對學生演奏技巧的培養,而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有從根本上擺脫這種教學思路的束縛,才能使高職院校滿足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
一、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中強調感知能力與鑒賞能力
學生藝術素養的養成是以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為基礎的,這也是鋼琴學習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在進入高層次的鋼琴學習階段之后,學習者的演奏水平已經不能簡單的通過其自身的演奏技巧和難度進行評價,關鍵是要看演奏者能否表現出對音樂的理解和詮釋能力。只有演奏者內心感受到了鋼琴音樂的美,才能將作品的內涵通過自身的演奏表現出來。這就說明了鋼琴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感知能力。必須深入的學習和鉆研才能促進演奏者鋼琴音樂感受的不斷提高。就鋼琴而言,其是所有樂器中表現力最為豐富,且可以制造出各種不同的音響效果的樂器。而鋼琴藝術所包含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通過鋼琴藝術不僅可以感受到作者創作的意境,難度極高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所進行的二度創作等,同時也完美的將整個作品的音樂風格進行了解讀與詮釋。
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怎樣引導學生用心去發現和領略這種美,是鋼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內在的潛力全部挖掘出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充分的激發出來。雖然目前鋼琴教學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已經非常豐富,但是根據學習者不同的年齡、性格、程度以及天賦去選擇最適合的教材,是鋼琴教師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和學習的。同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必須積極的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改變以往的一對一或者集體式的鋼琴課堂教學模式。隨著網絡媒體和傳播的迅速發展,也為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改革提供了基礎。比如,目前在網絡上非常流行的課、微課以及翻轉課堂等都可以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加以應用。只有教師不斷的對自身的知識儲備進度更新,才能掌握引領學生發現、感受美的能力和覺悟,為學生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中強調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鋼琴教學活動中“想象”與“創造”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是一種從量到質的跨越,必須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創作出最優秀的作品。語言不確定性較強是音樂最多的特點,要想深入的了解和感受音樂的美,就必須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就同一部作品而言,因為每個學生自身的經歷和感受不同所產生的想想也就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提高的關鍵,就是培樣學生的想象力,這同樣是鋼琴審美教育的核心。所有的音樂作品都有與之相對應的標題,而這種標題又分為標題音樂與非標題音樂。利用文字或者標題對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闡述就是這里所說的標題音樂,歐洲音樂家在十九世紀將標題音樂推向了發展的高峰。因為帶有標題的鋼琴曲,表現力非常的尖銳,使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
所以這種曲目也為學生的彈奏規定了聯想和想象的范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需要簡單的講解和啟發,學生就可以理解曲目所要表達的內容。比如《阿拉伯風格曲》等,而程度相對較深的像《噴泉》《邀舞》《蝴蝶》《致春天》等,我國在這方面比較著名的作品主要有《采茶撲蝶》《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賣雜貨》等,都是標題音樂中非常優秀的作品,經過標題之后學生對樂曲的內容理解起來就相對較為容易。而非標題音樂則說的是在樂曲中沒有具體的文字標題,一般都是用曲式的名稱或者樂器作為樂曲名稱的。由于名稱相同的樂曲很多,而為了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區分,大多數作品都會加上樂曲的開始調名。在進行非標題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客觀現實的意圖是無法用音樂表現出來的,音樂藝術只是抒發主觀情緒與精神意境的載體。
所以,無法在樂曲上添加與之相應的文字標題。還有一些創作者希望欣賞者用心去感受自己作品內在的精髓和美,只是以曲式名稱或者音樂載體的名稱作為曲名,而沒有設置標題,也沒有利用文字標題進行樂曲內容的說明。大多數學生在面對這樣的鋼琴作品時,很難對作品進行聯想和想象,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加以引導。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讓學生全面掌握和了解各類作品的規律這一基本的原則。比如在教授《回旋曲》時,大多數情況下,主體旋律都在樂曲的開頭,后面所有的內容都是圍繞主體旋律表現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需要掌握這種作品的演奏規律,就可以順利的完成作品的演奏。在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過程中,無法避免因為聯想到一種對象而引發進一步的聯想活動的。而大多數聽眾通過音樂聯想到第一種對象時,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引發一系列的經驗和觀念,從而使其對音樂的理解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復雜。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想象和創作,促進其審美體驗的不斷深化和提高。
三、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中教育內容和途徑多樣性
1、聽音彈奏
音樂實際就是一種聽覺的符號,因此鋼琴教學在進行聽音彈奏的學習時,要求學生不僅要準確熟練的掌握高音、聲部以及節奏之間的關系,同時要積極的利用更加直接的聽覺體驗,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價值和意義,這對于學生演奏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感受和把握演奏過程中的體驗和內心的感受,以便于進行不同觸鍵法的分辨。這也說明了鋼琴教學過程中的聽音彈奏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力。
2、移調練習
運用移調的手法使樂譜上的音符發生改變,但是這種方法并不會改變原來的音樂。為了從根本上避免學生總是機械的進行樂譜上各個音的復述,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移調彈奏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的體驗音樂的意義,同時也是學生可以及時的了解移調與鋼琴即興伴奏之間存在的聯系。目前,各個高職院校音樂專業都將鋼琴即興伴奏的課程安排在第三個學年,學習時間為一年。但是大多數畢業學生實際的彈奏后發現,很多學生在即興伴奏時不僅自信心不足,同時創新和思維的能力也較差。這些都說明了很多學生已經深陷機械式復述的泥潭不能自拔。而移調練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學生從機械式復述的泥潭中解救出來,因此,必須在鋼琴教學的第一學期就開始要求學生進行移調練習,并要求學生逐步的熟悉和掌握經常使用的鍵盤位置。
3、視奏練習
學生一旦掌握了視奏表演這把鑰匙,就可以輕松自如的打開世界鋼琴作品的藝術寶庫,并在其中盡情的領略和體驗不同時代的經典的鋼琴作品。因此,在無法感受到聽覺體驗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視奏所提供的聽覺體驗條件,在演奏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演奏的欣賞,從而使學生逐步的養成將樂譜創作為現實音樂的能力。所謂的視奏能力也就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離開學校和教師之后,就必須通過自學的方式完成自我充實。大多數學生因為自身并不具備自學能力,所以在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也只是可以勉強的彈奏幾首之前在學校所學的曲目。而在西方發達國家,早已將視奏作為鋼琴考級的重要內容,而這也體現出了視奏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而我國之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將其列入鋼琴考級內容,主要的原因是在高職院校的鋼琴教育中并沒有將其列為教學內容。
結束語
鋼琴教學必須與音樂審美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同時音樂審美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對鋼琴教學的興趣提升。然而要想全面的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鋼琴演奏水平的提升,必須要積極的參與實踐,才能使學生的技能在實踐的過程中迅速的提高,為其良好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施忠.試論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整合能力及其培養[J].鋼琴藝術,2007,(03).
[2]趙宇.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的思考[J].四川戲劇,2007,(05).
[3]薛瑾.高師鋼琴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大舞臺(雙月號),2009,(05).
[4]于瑞華.普通高校鋼琴選修課教學之我見[J].教育與職業,2009,(26)
[5]陳雪.鋼琴教學藝術的審美實踐[J].當代音樂,2016,(17)
作者:梅潔 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