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語教學論文:大學外語教程革新的缺陷與策略評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學目標設定為過級考試
大學英語的學習中,多數同學就是為了通過四六級、雅思、托福等考試,片面地追求考試過級率,忽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學習與實踐,使學生盲目地學習英語,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對英語內涵的掌握,導致死記硬背,極端地了解應試技巧,不能夠進行英語應用能力的練習與實踐,不能夠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訓練。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對策分析
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社會需求、專業特色等內容,認真剖析課程改革內涵,采取信息化教學手段、分方向教學、側重職業素養養成教育等策略來完善課程改革。
(一)信息化教學取代傳統教學
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比較分析發現,信息化教學不僅借助于現代化媒體技術,引入多媒體課件,插入三維動畫,采取融圖片、聲音、視頻于一體的教學模式,可以開發現代教育信息資源軟件,系統地將大學英語授課知識點整合到課堂中,使教學內容直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接受快速、理解深刻,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傳統教學模式中“黑板、粉筆、講義”勢必被淘汰。
(二)分崗教學取代分級教學
分崗教學內容依托于企業崗位需求實際,教師在編制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時,要充分考慮企業崗位的英語應用能力標準,注重實踐教學,加強頂崗訓練。因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實習與就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值得注意的是分崗教學要考慮到本科生就業崗位群的需求。分級教學因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兩極分化將逐漸被取代。
(三)職業素養養成取代過級考試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銳增,很多學生存在高分低能現象,工作實際中缺乏相應的職業素養。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需要在入學后開始逐漸養成。如過硬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溝通與談判能力等,以及相應的禮貌禮儀、職業道德。相對于過級考試,職業素養養成教育側重于現實生活,尤其是英語的應用性。而過級考試片面追求分數和證書,部分同學熱衷于探索應試技巧,單詞只會譯,不會拼讀,盲目追求證書效應,缺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逐漸與社會相脫節。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保障體系分析
大學英語教師應著力深入探索課程改革內涵,發現問題,研究對策,加強學生的英語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施相應對策時,需要大力加強保障體系建設。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隨著課程改革,英語教師需要加強信息化素養、崗位英語應用知識。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加強英語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學習,如課件制作的技術性與藝術性。也可以分小組進行課件的開發與制作,探究出量身定做的可行性課件。同時,結合學生的就業崗位,不同崗位對英語技能的需求與要求,有針對性地納入到授課內容之中,并強化訓練,以實踐教學為主,達到學校與企業零距離對接。
(二)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
教師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協作學習,達到終身學習目的。同時,構建不同等級學生共同學習的平臺,秉承“以優帶差、共同提高”的原則,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
1.搭建網絡學習平臺
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專業、就業崗位群等方式建立微博、QQ群。一是將授課內容通過網絡進行分享,并轉載相關的學習知識,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學習,查缺補漏,彌補課堂學習不足,并形成學習知識庫;二是定期發起討論話題和課后作業,學生可以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教師在討論中起到橋梁和總結的作用,要正確地引導學生的討論方向和作業質量;三是低年級學生通過查閱分享視頻、瀏覽博文、參與對話等方式,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2.營造學生互教互學環境
學生不僅通過教師講授、利用網絡平臺等方式進行學習,小組之間的討論與交流也是一種學習方式,能夠教其他同學也是學習。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一種學生間互教互學的環境。可以按寢室進行分組,設立組長一名,實行組長責任制,根據教師授課內容,負責組織小組同學進行口語交流、學習討論,安排優秀學生指導輔導沒達標的同學,實現共同進步與提高。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各組情況,適當地安排實踐性強的學習任務,為學生創建英語口語實踐環境。
3.創辦“體驗英語俱樂部”
“體驗英語俱樂部”旨在組織英語演講、辯論、小品、戲劇表演等活動,并定期開展英語角學習,為學生營造英語口語實踐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能力。從客觀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檢驗學生英語口語的掌握情況,能夠學以致用,能夠培養個人職業素養。同時定期邀請國際友人、留學生、英語專家參與,解答學生的疑問,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指導,提升英語角的功效和質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學生英語的應用性掌握程度的達標情況,不僅僅通過考級來衡量,更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以及未來應用情況和發展前景。
1.“多元化”評價取代“單一式”評價
“單一式”評價只注重考試能力,屬于終結性評價,不夠客觀。“多元化”評價不僅僅通過考試考級來評價,更體現在通過網絡平臺交流溝通的成員評價、小組互教互學的小組成員評價、參與“體驗英語俱樂部”的成果評價等綜合因素來考量學生的進步與提高。同時,能夠促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以及參與的質量和效果,使多元化教學手段能夠良性地運行。
2.“側重應用能力”評價取代“側重分數”評價
“側重分數”評價過于專注分數的提高,關注考級試題的內容,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掌握,忽視了學習英語的應用性。“側重應用能力”評價主要結合專業未來崗位群對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提高,能夠體驗出多元化教學手段的效應。相對以往“側重分數”的評價,學生更能夠積累英語應用知識,把握職業方向,為就業崗位群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