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家庭教育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廣義講:‘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孩子的父母言行舉止,行為規范,思想觀念對孩子成長所起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狹義講:幼兒從出生起,父母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父母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應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揚長避短,進行有目的地培養。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系、撫養關系、情感關系,子女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面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母對子女有較大的制約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p>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今社會,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責任絕不僅僅是能讓孩子吃飽穿暖那么簡單,父母還承擔著栽培孩子、教育孩子的任務。我認為,一個人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教育早于其他任何一種形式的教育,即使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初中乃至大學,不管生活環境再怎么變,家庭教育都是一個人一生中接受最長的教育。“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這位教育學家心中占據相當的地位?!币虼?,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家庭教育的誤區
1.有的家長片面地認為,孩子吃飽穿暖是他們的事,而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所有責任都推到學校身上。有這樣觀念的父母,其孩子當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嚴重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須糾:教育孩子不僅是學校的事,父母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過分溺愛導致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過分溺愛的孩子嬌氣、缺乏獨立能力、自主意識,什么事都依靠父母。溫室里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過分溺愛還會造成孩子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與成才是非常不利的。
3.過分嚴厲導致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嚴厲甚至苛刻。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學什么,孩子就必須學什么。孩子不會、不能完成其家長的任務和要求,家長輕則吼罵重則辱打。這極易導致孩子性格上的扭曲。有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這對孩子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是非常不利的。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必要的心理健康輔導是非常重要的。
4.家庭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圍,導致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的方式和原則等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中講的,飯桌上表妹對她的一個的表弟(兩個孩子都是小學生)說:“你你吃麻醬加白糖嗎?”“麻將能吃嗎?”表弟回答說??梢娫诓煌募彝ブ谐砷L的孩子常常會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象表弟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創設的是麻將桌的氛圍。很顯然這樣的氛圍對孩子的健康發展是有害的。
四、家庭教育要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教育態度
1.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不能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要積極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
2.家庭教育要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該表揚孩子的時候決不吝嗇,該批評孩子的時候絕不心慈手軟。同時二者都應有分寸、適可而止。表揚和批評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關住孩子的心理健康。只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是遠遠不夠的。家長還應該從細微處關心孩子、觀察孩子,及時發現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并給以輔導。讓孩子的心里一直處于積極、陽光的狀態,而不至于出現心理畸形甚至變態。
五、家庭教育要重視榜樣的力量
簡單的言語灌輸許多情況下并不能對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我認為,家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必須重視榜樣的熏陶、感化作用。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我曾經帶過的一個孩子,她媽媽跟我說,她非??鄲浪畠阂环艑W就回家上網,根本就不知道學習,怎么說孩子都不聽,孩子成績在班級是倒數幾名。孩子的父母要求我對孩子厲害些,讓我看著孩子學習,但孩子上網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了,短時期內很難糾正過來。經過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一個事實:孩子的母親成天出去玩麻將,有時甚至一宿不回來。這樣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想要改正孩子的壞習慣,必須先從父母做起。難怪孩子總說,上網是跟父母學的,父母沒有資格教訓她。有人說:子女是父母的折射鏡。這話一點都不假,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做人的準則,父母對子女的榜樣作用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分每秒、一點一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特別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努力樹立自身優良形象,給孩子以健康、積極的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