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創活動引領下的工業工程教育教學機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工業工程專業教育的目標,也是科創活動的人才培養目標。如何構建基于科創活動融入和引領的工業工程教育教學機制,是實現創新型工業工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是加強課堂育人與科研育人相結合的重要舉措。為此,文章在分析科創活動融入和引領工業工程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給出機制設計的具體內容和機制實施的路徑與具體方法,進一步地,呈現機制實施的預期效果。通過論文研究,將為培養創新型工業工程人才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工業工程;教育教學機制;科創活動
工業工程是以系統效率和效益為研究目標,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術,結合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預測和評價系統成果,改善系統運營的一門學科[1,2]。工業工程的精髓在于不斷追求改進和創新,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工業工程專業教育的目標[3]。同時,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和主要內容[4]。而科創活動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其要求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通過自主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于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對于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5],對于學生專業發展道路和職業價值觀的養成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6]。因此,科創活動是樹立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課堂。可見,工業工程的人才需求正是科創活動的人才培養目標。如何構建基于科創活動融入和引領的工業工程教育教學機制,是實現創新型工業工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是加強課堂育人與科研育人相結合的重要舉措。
一、機制設計的具體內容
1.生成科創活動融入和引領的措施。實施科創活動“育人”機制的基礎在于教師的引領與指導。如何借助工業工程課程教學的平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變追求分數的被動接受知識為基于興趣的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參與科創活動解決實際問題,是實施機制的關鍵所在。2.構建科創活動的保障與提高機制。影響科創活動“育人”機制的核心因素是專業團隊建設和相關配套制度建立。探索有針對性的科創專業團隊組建方案,探索有利于科創活動開展的配套制度體系建設。3.整合科創活動培育人才的內外部資源。制約科創活動“育人”機制實施的瓶頸在于“閉門造車”。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突破該瓶頸的有效措施,將企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教學,從而將其轉化為科創題目,并為企業定向培養創新型人才,使科創活動成為學生提升自我、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
二、機制實施的路徑與具體方法
1.以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為抓手,引領科創活動。圍繞工業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方案,授課教師注重將課程知識點與實踐應用相銜接,提高知識吸收和轉化率;結合課程知識體系,深入挖掘創新內容、培養學生工業工程思維、激發工業工程靈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科創項目和學科競賽。2.以“導師責任制”為保障,提高科創水平。組建專業工業工程競賽指導教師團隊,并配套指導教師激勵機制,建立低年級學生與指導教師雙選機制和高年級學生與指導教師聯動機制,從而形成高效穩定和有效保障的科技創新競賽團隊和相關措施。3.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孵化科創新星。搭建并拓寬校企合作平臺,滿足每一名本科生的意向實習企業,使校企聯合科技創新競賽成為專業建設的一部分,通過學生參與競賽的方式將企業研發項目引入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中,提升學生參與行業科研的能力,推動科研反哺專業建設。
三、機制實施的預期效果
1.專業教師在課程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工業工程思維和研究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和環境;學生渴望利用所學的工業工程知識或通過自學途徑,培養自身解決實際工業工程問題的能力。2.組建多支工業工程科創活動專業競賽團隊,專業指導教師全程參與其中并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創新,學生參與各類科創活動和學科競賽的覆蓋面達到50%以上,其中高年級學生需達到70%左右,各項配套制度建立完善,科創活動可持續開展。3.在現有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尋求優質社會資源,與全國范圍內的意愿企業構建戰略合作關系。滿足每一名工業工程本科生的實習意愿,以“項目式企業實習”和“項目式校企畢設”形式,解決企業實際面臨問題,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創方案,進一步以學術論文或學術報告的形式固化科創活動成果。
四、總結
本文針對基于科創活動融入和引領的工業工程教育教學機制,分析了在工業工程人才培養過程中,科創活動融入和引領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給出了機制設計的具體內容、機制實施的具體路徑和方法,并預測了機制有效實施的效果。通過設計構建該機制,是將課堂育人與科研育人相結合的有益嘗試,其必將在提升專業知識轉化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志鵬.工業工程高等教育研究評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159-162.
[2]李衛紅,李和瑾,范海龍.“學以致用”模式的“基礎工業工程”課程改革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7,30(3):1-4.
[3]楊維平,施文麗.工業工程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4):90-94.
[4]繆新穎,何東鋼,崔新忠.聯動科創活動和科研,提高畢業設計質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2):144-161.
[5]李宏,周銳,劉穎.以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融入促進大學物理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40):140.
[6]伏勛,任曉明.科技創新活動對大學生的影響分析與思考[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7,39(4):5-7.
作者:高廣鑫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