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教育教學改革方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針對高校如何快速有效的培養一個優秀中醫生的問題,本文提出利用發達的網絡,采用電子商務中便捷工具——“二微一端”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搭載一個平臺,完善培養學生中醫思維的教學環境,解決了目前學生匱乏的臨床經驗和無法一對一指導的問題,實現古代中醫師徒之間傳道授業解惑的時間與精力要求。
關鍵詞:“二微一端”;中醫思維;教育教學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夠保持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等。更多的病不是簡單的化驗、治療就可以得到治愈,需要人們通過調理身體來達到健康的目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中醫院,不僅希望解決自己在西醫方面遇到的難題,更希望能夠通過中醫保持健康的身體。在中醫的治療過程中,醫生的判斷尤其重要,中醫強調的“望、聞、問、切”,都需要豐富經驗的醫生才能抓住病人身體問題的真正所在。中醫生的培養過程耗期長,難度大,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及方法一直是中醫培養的重難點。隨著網絡的發達,電子商務的應用越來越廣,其中的微博、微信、客戶端作為網絡工具,不僅豐富了大家的生活,而且作為網絡利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電子商務來完善工作。
1、中醫教育教學方面面臨的問題
相對中醫來說,現代的教育體系更適合西醫培養學生的醫學思維,大班進行理論教學,小班在實驗室驗證理論,在實驗室通過動物獲取藥物治療數據,將數據應用到臨床上得到藥物治療效果,同時西醫進行精細的分科,但是中醫講究學生對人身體全面的考慮,需要學習的知識更多,更瑣碎。基于此,可以看到中醫在對學生的醫學思維的培養中,古代做的最好。古代中醫通過師徒制,師傅與徒弟天天在一起生活、工作來培養徒弟的醫學思維。比如,古代師傅帶著徒弟去找藥是對徒弟進行藥物的藥性理解的思維培養,通過找藥,不僅讓徒弟認識不同藥材的生長環境會對它的藥性產生什么影響,進而影響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對病人用藥的區別,而且認識到不同地區的人用什么藥材效果更好等用藥細節問題,細微的區別都會導致用藥的差別,這也是中醫對學生的醫學思維的培養。得益于國家的教育體系發展,每個人得到高等教育培養的機會大大增大。
學生的數量不斷地攀升,但老師的數量在短時間內不會增加,但是受制于現代教育體系的影響,我們對學生的培養模式是通過西醫的培養模式進行的。采用了大班授課,小班實驗的教學體系,西醫本來就是一個在實驗室產生的學科,所以這種培養學生醫學思維的方法與西醫不謀而合,但是中醫是一個需要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更多的學科,目前的中醫教育系統不能對學生的中醫思維進行很好地培養。如何通過現代的科學技術,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真傳”,真正實現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知識無縫隙,不受地點、時間限制的傳遞。“二維一端”為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長,手機在不斷的豐富、方便我們的生活。截止2015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躍用戶數(MAU)已經達到2.12億人,較上年同期增長48%,其中9月份移動MAU在MAU總量中的占比為85%;9月的日均活躍用戶數(DAU)達到1億,較上年同期增長30%;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其中企業職員、自由職業者、學生、事業單位員工這四類占據了80%的用戶,由此可見,學生已經在大部分的使用“二維一端”,可以通過構建“二維一端”平臺,全方位、立體化、無時間、地點限制的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
2.“二微一端”在中醫教育教學方面的改革思路
經過三個月的問卷調查,筆者對上海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四所學校386位同學進行網絡問卷調查,分為四個板塊進行調研,分別是中醫思維的認知、培養、培訓以及考核。下面就幾個重要的問題進行探討,在“中醫思維的認知”板塊,最突出的問題有72.8%的學生不知道中醫思維是什么,而21.9%的學生知道但是不了解,只有5.3%的學生表示對中醫思維有一定的接觸。在“中醫思維的培養”板塊中,有25%的學生覺得沒有及時得到老師理論方面的解答;33.7%的學生表示上實驗課的人太多,看不太清楚老師的手法操作細節,38%的學生認為沒有在實驗課上得到一對一的輔導;41.2%的學生希望能夠在實踐操作環節得到教師長時間的指導。在“中醫思維的培訓”板塊中,95.2%的學生都選擇沒有明確的中醫思維培訓的課程或者活動,3.5%的學生認為在課程中有老師提及中醫思維的概念,1.3%的學生接受過中醫思維的培訓,并且大部分的身份為研究生。
在“中醫思維的考核”的版塊中,通過對這些學校教師的調查,幾乎沒有對學生中醫思維培訓非常明確的保障制度,有少部分教師也曾考慮過對學生中醫思維的培養,但是相對的考核以及教師激勵政策均無。所有的數據都表明,學生想得到教師在學業方面更多的親身指導,而不是只是聽一聽理論,看老師演示一下實驗,學生想更多的從不同角度去理解這個理論,尤其是同一個理論,在不同患者身上,怎么理解,怎么具體操作,希望得到“一手”資料。這些問題,都是學生中醫思維培養沒有引起重視的原因,基于此,需要在借鑒古代師徒醫術代代相傳的基礎上,來解決目前學生中醫思維培養的空白。希望能夠通過“二微一端”中醫教育平臺的建立,立體化、專業化的對學生的中醫思維進行培訓。這個平臺的建立非常簡單,需要學校花費心思去做,去維護。這里不僅需要有相對應的教師獎勵機制來促進該平臺的良性運轉,也需要對學生的考核機制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2.1“傳道”平臺的構建
該平臺的構建是為了解決教師“隨時講”、學生“隨時看”,借助該平臺來培養學生用中醫思維來發現問題的功能。由學校建立微博號“河南中醫藥大學傳道臺”,學校專任教師負責征集教師文章,不對教師文章的長短,格式等做出要求,主要收集教師認為知識點需要再詳細講解的說明,或者是上課講到的知識點在實踐過程中怎么運用等與教學有關的小文章。老師可以將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以短信、微信、截圖等各種形式發給負責人,實現自己可以“隨時講”的想法。學校負責整理文章,挑選文章,發到微博上。學生可以直接通過手機、電腦等形式關注微博號,然后從中學習,實現“隨時學”的想法。學生通過查看文章,對喜歡的文章進行點贊。學校通過不定期的舉行各種活動,評選出來優秀的教師代表。
2.2“授業”平臺的構建
該平臺的構建是為了解決教師“系統講”、學生“系統學”,借助該平臺來培養學生用中醫思維分析問題的功能。由學校建立微信或者今日頭條公眾號“河南中醫藥大學授業臺”,來解決學生知識點的“精度”領悟不到的問題。通過開設類似的公眾號,鼓勵教師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思想作為一個系列文章出品。通過做出系列的知識點文章,讓學生在同一個問題的理解上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理解。
2.3“解惑”平臺的構建
該平臺的構建主要是為了解決學生“有疑惑、隨時問”,教師“看問題、隨時解”,借助該平臺來培養學生用中醫思維來解決問題的功能。由學校組織班級建立班級群,教師群等,每個學期根據班級課表,拉教師進入班級群。每次上課后都有學生可以通過微信群向教師提問問題,請求教師為他答疑解惑。
3.“二微一端”在中醫教育教學方面的應用探索
在實行“二維一端”帶動學校教學質量的舉措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授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古代的中醫生最多只能帶2、3個徒弟,是因為精力有限。但是現在借助“二維一端”,可以實現教師無形之中帶多個學生的目的,可以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全部知識無縫的傳授給更多的學生,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
3.1實施過程
該平臺在2016年上半年選取河南中醫藥大學的2014級中藥制藥本科班、2015級制藥工程本科班二個班進行實施,由臨床的8名教師組成一個學生中醫思維培養測試組,一名計算機教師專門負責維護平臺的啟動、正常運轉,該活動同時在微博、微信和今日頭條上舉辦。在微博上舉辦了“我來講”,分別向8名教師征集了138篇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使用中醫,內容包含圖片、錄音、視頻、文字等各種形式,通過該活動,85.1%的學生覺得有點明白中醫到底是怎么運用的,通過該活動,評選出來學生最喜歡的文章,分別給予學生最喜歡文章的教師和發表文章最多的教師進行獎勵。在今日頭條公眾號上舉辦“我來說”,共征集到8名教師5個系列的16篇文章,其中的“中草藥分類我來說”系列,共5篇文章分別從不同中草藥淵源,分類說明,選取一味藥材在生活中使用、藥性、運用等方面來引導學生對中草藥分類的理解,學生通過系列的文章對同一個問題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微信上舉辦“我明白了”等活動,建立一個微信群,8名授課教師以及學生都加入進去,學生就自己課程上知識在生活中運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均可在該群中@某位教師進行提問,教師一有空閑時間就學生提問的問題進行解答。這種教學手段的補充不限制時間、地點,可以隨時隨地進行。
3.2實施的顯著效果
通過在2個班級一個學期的系列活動的舉行,經過后期的調查問卷,84.6%的學生表示對該課程的知識點有更深刻的認知,尤其明顯的是52.7%的學生利用課程的知識來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93%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更深入的了解,認為自己更喜歡本專業。該專業發展12名有潛力的學生到專業實驗室學習,老師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學校的認可,并給出相應的獎勵。發現只要前期宣傳、激勵機制到位,老師愿意將自己的時間投入一部分到這個活動中,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理解的更到位。在學期末的時候,能夠對知識點融會貫通,有自己的見解。
作者:王林景;廖璠;王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