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成人高等MOOCs教育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MOOCs在全球迅速發展,已經給成人高等教育帶來沖擊和變革,主要體現在教學對象、教學師資、教學方式、教學改進、教學范圍和發展模式等方方面面。但我國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高等學校繼續教育已開辦網絡遠程教育,已有一定規模;有的高校繼續教育只是傳統的函授模式,招生人數逐年減縮,面臨倒閉。面對這樣復雜而具體的情況,筆者認為,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向MOOCs改革,不能一刀切,全部實現一步到位的跨越式發展,而應采取逐步推進的漸進式發展策略,尤其應根據各高校辦學的實際,逐步推進,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類是截至目前仍是傳統函授模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將最終發展目標規劃定位在MOOCs上,但在步驟上不宜一步到位,應根據實際,可以向網絡遠程教育發展,作為過渡,當網絡遠程教育在軟硬件設施,教學管理和規模范圍都達到一定程度后,再向MOOCs推進。另一類是已開辦網絡遠程教育的高等學校,可以直接向MOOCs推進。因其一是已具備完善的辦學系統,雄厚的師資隊伍和龐大的學生數量,能保證MOOCs大規模的學習者,又可避免MOOCs重復建設;二是具有規模較大的網絡學習平臺,強大的網絡平臺能夠為MOOCs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三是具有多年遠程課程的開發經驗,有能力辦好MOOCs;四是其具備數字化技術與資源建設的深度融合條件,可以縮短MOOCs的建設成本和時間;五是其具備由學分銀行向學分轉化的條件,促進MOOCs與學歷教育之間的銜接,提高MOOCs的含金量。
二、我國成人高等教育需建設本土化的MOOCs
“因國外MOOCs在中國的發展會遇到網絡和語言交流方面的障礙。如承載Udacity平臺中教學視頻的YouTube在國內無法訪問;因網速產生的時間成本影響了學習者的欲望。目前開放的MOOCs絕大多數是英文課程,盡管有志愿者參與了字幕翻譯,但因時間翻譯產生的文化差異和信息轉達過程中的損失影響了學習體驗和效果。”[2]可見,我國成人高等教育面對復雜的學習群體,直接引進國外的MOOCs并不現實,還需根據實際重新設計與改造。因國外MOOCs平臺的快速擴展,我國在學習借鑒國外Coursera與主流平臺時,應結合自身實際,推出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具有剛性需求的精品、優質課程,努力提高國際MOOCs的占有比例,積極開創本土化的在線教育特色。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更應根據中國學習群體,盡快建設一批優秀中文課程,可利用中國學習者慣用工具QQ、微信、微博、博客等建設本土化的MOOCs平臺。我國MOOCs課程建設主要包括:(1)基礎課程(如高校聯盟合建,可以減輕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2)特色領域課程建設,如南方五所交通大學聯合推出MOOCs平臺;(3)實戰課程,如可以將某行業領域的技術高端人才引進來,以真實的創業體驗和鮮活的案例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職場競爭力;(4)本土人文課程的建設,目前,MOOCs的不少課程多以西方文化為背景,我國高校可盡快推出以亞洲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為研究主體的人文社科類課程,以英語講授版或者英文字幕,讓本土MOOCs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
三、我國成人高等教育開展MOOCs的措施保障
MOOCs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探索多種運營方式。在管理和運行機制方面,既可以借助政府宏觀來推動,高等學校具體參與資源和課程建設,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采取商業化運營手段,保證MOOCs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在版權方面,還要充分考慮教師、學生、高校和第三方機構即運營商的產權管理以及利益分配等合理機制。在學習結果認證方面,既可以考慮高等學校之間形成認證聯盟機構,可以通過學分互認的方式來促進各高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甚至允許學員進行跨校選課。也可以成立獨立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實現企業、社會與高等學校的有效對接。
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正常的運行平臺,面對平臺操作、數字和語言方面的鴻溝與障礙,如何保證在學習面前實現人人平等也顯得非常重要。師資隊伍的激勵機制也不容忽視。開設MOOCs高等學校的教師既要做好本職工作,還需要承擔課程資源建設、在線答疑解惑、輔導考核和其他教學任務。可向開設MOOCs課程的教師在工作量和評價考核、激勵制度上有所傾斜,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最根本的是要在教學法的層面進一步探討教與學的創新模式,在教學質量、效率與評價方面還需努力改進與提高,保證MOOCs能獲得大眾廣泛認可。
作者:高生軍李期趙芝瑞單位:延安大學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