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有機實驗教學融入德育教育體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戰略主題”中明確指出“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德育為先”寫入報告與《綱要》,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現階段學生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有機化學實驗是化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獨立的基礎實驗課,實驗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以加深對有機化學基本理論的理解,教會操作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智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能在情商上得以升華。作為基礎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淺談在有機化學實驗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體會。
1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感和使命感
愛國主義是我們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情感,愛國主義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是形成各種優良品德的落腳點。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為振興中華貢獻聰明才智,這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是學校全部教育工作的基礎。在有機實驗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寓德育于傳授知識之中”的原則,挖掘教材內容,尋找愛國主義與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將與有機實驗有關的我國文明史、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作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在學習蒸餾這個重要的基本操作時,介紹我國在公元770~780年,就有關于煮酒的記載,其中煮酒工藝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蒸餾,這比歐洲早一百多年。在有機合成實驗中,介紹我國于1965年9月,在世界上首次用化學方法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在1981年11月,我國科學工作者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全合成工作[1]等。在做醛酮的性質實驗時介紹1946年黃鳴龍在美國哈佛大學工作時,在做Wolff-Kishner還原反應時,出現了意外的情況—漏氣,但他并未棄之不顧,而是照樣研究下去,結果得到出乎意外的好產率,于是他仔細地分析原因,并多次試驗,不斷總結,最后終于發明了“黃鳴龍還原法”[2]等等。通過介紹我國古今的偉大成就,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為祖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奮斗精神。
2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環境污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有機實驗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有機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液、廢渣對環境的污染非常嚴重,并且一些教師和學生對有機實驗中的環境污染問題缺乏必要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因此,在有機實驗教學中加強環保教育迫在眉睫。
2.1加強藥品和試劑的使用管理有機實驗需要的多為強腐蝕性、強毒性、易揮發的液體藥品,如管理不善,必然會造成浪費和環境污染,甚至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因此一定要要求學生在稱(量)取藥品時嚴格按照規定的方法與用量準確取用,這樣,既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又節省藥品,減少排污量,更重要的是保護環境。
2.2整合實驗內容,優化有機實驗順序基本操作實驗、有機物性質的驗證、有機物的制備是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內容。本著加強訓練學生實驗能力為原則、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教學改革目標,根據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具體情況,對實驗內容進行整合,以有機物的制備為實驗的主線,將基本操作實驗、有機物性質的驗證進行分解整合在各個制備實驗中。如乙酰苯胺的制備產物可以用于下一屆學生進行“重結晶”的基本操作,經純化的產品除了可用于熔點的測定和酰胺的性質實驗外,還可以作為對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原料,進而制備磺胺藥物對氨基苯磺酰胺。通過整合優化,大大的減少了藥品消耗,自然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2.3回收有機實驗廢棄物,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有機實驗的廢棄物一般由無機酸堿和有機物組成,如隨意排放,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會淡化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不良的習慣。因此我們在設計和準備實驗時就制定了處理措施:廢棄的有機物通過萃取、蒸餾等處理后回收再利用;廢酸用于吸收堿性尾氣和除去金屬氧化物;廢堿用于吸收酸性尾氣和除去油污等;對不能再利用的廢棄物,將其分別收集起來,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實驗過程中要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在實驗操作中一定要進行尾氣處理。如溴乙烷的制備中,教材上只要求接引管的支口用橡皮管導入下水道或室外[3],我們則要求學生將產生的有毒氣體用廢堿液進行吸收,避免直接排放到環境中,造成環境污染。
3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就是科學家在工作中依據科學發展的要求而采取的態度和在行動與言論中表現出來的特征[4]。傳統的有機實驗教學只注重通過實驗來掌握良好的實驗技能、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而忽視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教育。在有機實驗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精神和品德,對他們的成長和事業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3.1尊重實驗事實科學理論都來源于實踐,又接受實踐的檢驗,科學不容有半點虛假。在實驗教學中,教師的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品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驗中,要求學生如實地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尊重實驗事實,即使測定的數據與理論上出現了偏差,也不能臆造事實或修改數據。對實驗結果誤差較大的,要求學生仔細查找原因,在實驗室開放時間進行重做,同時要求學生在實驗報告中要如實反應和總結實驗的過程和結論,并進行誤差分析。
3.2銳意進取,勇于探索存疑、創新精神,敢于破舊立新是崇尚創新精神的表現。歷史上所有的科學發明和發現都是這種精神的結果。探索進取就是不滿足于對事物表觀現象的認識,而是不斷地追究事物的本質現象,由宏觀進入微觀[5]。實驗失敗、發生安全事故等都會減弱學生對實驗的興趣,甚至喪失信心,做為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查找產生失敗的原因,再通過不斷的實驗,直至實驗成功,以鍥而不舍的敬業精神感染學生。
3.3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與他人協作的能力,使他們學會適應社會,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分享。在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往往需要兩個人合作或者多人共用一臺儀器,如學生在減壓蒸餾或抽濾時多位同學共用一臺水泵,在性質實驗中,一組同學公用一組試劑,這時,小組成員之間是一種協作關系,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信任、共同配合、相互協作,才能保證實驗順利地完成。因此,在實驗中教師要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在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將儀器洗滌干凈,以便下一小組同學可以直接放心使用,這是不同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關系,同樣需要相互信任、共同配合,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與實驗人員的心情順暢。
4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和勞動觀念教育,培養學生尊重勞動成果的良好習慣
培養學生勤儉節約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必須從點滴做起,使勤儉節約和勞動觀念教育滲透在有機實驗的始終[6]。在有機實驗教學中,每次實驗都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實驗要求用量范圍的最少量取藥品,嚴格控制化學試劑的用量。損壞儀器、設備或其他公物要登記,并按實驗室有關規定進行賠償。有機實驗的儀器不易清洗,可以用實驗回收的有機溶劑、廢酸或廢堿進行少量多次將其清洗干凈。由于有機實驗的整個過程有較大的勞動強度,因此實驗完畢后,要求學生收拾干凈實驗臺,洗凈用過的儀器,并打掃實驗室。教師要以身作則,與學生一起打掃實驗室、整理實驗器材和設備,帶領同學們在勞動中掌握技術,同時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5結語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育和造就有用于社會的各類人才,實現大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的轉變。要在有機實驗課程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滲透,就必須加強提升我們自己的專業水平、道德素養,將德育與知識、能力放在同一個目標水平上,使德育內容有機地融合、貫穿于整個教學內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