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PBL教學的教育改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pbl的師資準備
雖然課程形式為學生的討論式自主學習,作為導師只負責引導,但是這種形式對授課教師是非常有挑戰性的[4],有些老師也會有抵觸情緒。為了迎接這一挑戰,首先應充分做好課前的師資準備。我學系積極派出青年教師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參加教學系統培訓,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參加校內外舉行的有關PBL的培訓講座、經驗交流會議,使教師深入了解并接受這一授課方式,摒棄教師主宰課堂的固有觀念,充分理解PBL不是理論講解課,要避免教師控制課堂成為中心和主角;其次,由于案例密切聯系臨床,這就要求教師要擴展自身的知識面,接受臨床的一些新進展和掌握藥物綜合應用,這樣才能夠有能力和自信把控課堂,引導討論沿著正確的方向進展。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我們在師資上將有臨床醫生經驗與無臨床醫生經驗的進行1∶1配備;而且為了密切配合課堂教學,我們要求導師參與編寫病例,并且在授課前后分別組織備課會議和總結會議,這樣能夠及時發現共性問題并且商議有效的解決辦法。
2PBL課程病例的選擇和編寫
2.1案例的合理性PBL的實質為以問題為導向的一種學習方法,醫學院本科階段的教學培養目標是以培養臨床醫生為目的,而不是培養專科的科學家,故而作為PBL課程靈魂和核心的病例,“案例設計以我國當代重大疾病、常見病、多發病為主[5],問題設置與臨床門診、急診所遇到的情景相似,且病例設置需具有合理性,以臨床病歷為基礎,嚴格遵守病人的發病及治療轉歸客觀事實”。為達到這一標準,所有案例的編寫由一線教師完成,并由臨床醫生或有臨床經驗的教師審閱,以保證案例的臨床合理性、真實性。
2.2案例的趣味性作為學習的載體,一個好的案例,需要具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在用中學”和“在學中用”。所以在遵守病歷合理性的原則上,加入背景及故事情節,例如病人的家庭社會背景、職業背景,發病誘因等各種因素,使案例如故事一樣具有立體感和可讀性,有引人入勝的特點,案例問題直觀,比如:“醫生,我的媽媽昏迷了”,“醫生,我的女兒不能呼吸了”等,但是案例情節留有懸念,使其更加生動,具有可討論性。
3PBL課程實施形式
臨床藥物治療學共為20學時,我們這次嘗試共設置4個案例,每個案例一共四個學時,分別于每周的周一、周五以兩個學時完成,剩余學時配備給學生留為自主學習時間。PBL學習小組一般由9個學生和一個導師組成,每個案例需要指定組長及秘書各一人,通常由組長領導討論,秘書記錄。
3.1PBL的課堂流程成功的PBL在教學當中應該滲透臨床循證醫學的理念,使其有早期接觸臨床的意識[6]。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周一初次接觸案例的時候,案例一般按門診或急診接觸病人的順序分為幾部分序貫發放,比如通常第一部分為病人現病史,第二部分為一些輔助檢查,第三部分為治療措施,在接受每一段病例時,學生需要識別關鍵信息,建立假設,從已有信息決定下一步需要什么新的信息并且推斷診治計劃,在討論中不斷修正假設,提出并篩選學習目標。這樣的序貫發放案例各幕,首先可使學生在看到下一幕前有充分的腦力激蕩過程,迅速提煉信息、建立假設及提出診治計劃,其次能使學生在后續逐漸豐富的線索中學會處理臨床問題的思維方法,避免討論方向偏離。通過對討論的過程管理,促進學生臨床思維的建立。討論結束后整理、分配學習目標。周四中午之前,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書寫一篇論文。周五,將自己的學習目標以PPT形式展示給組內成員,組員有疑問可以自由提問并討論。最后由組長回顧并梳理病例,著重于案例中疾病發生、診斷及治療等各個環節的機制和內在聯系。
3.2PBL的課外學習方式PBL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后要求學生書寫參考文獻充足、論點明確、信息足夠,并且有關學習目標的論文,文字總量在1500字左右,通常引用3篇或3篇以上可信賴的參考文獻。除了前兩個病例,學生每周花費2-3小時準備學習目標(因為最初學生需要逐漸培養必要的學習技巧),這樣能夠減輕學生負擔。為建立整個學習小組的密切聯系,我們為每個小組建立了QQ群,學生和導師可以在這個信息平臺上討論未明了的問題。周四8點之前必須將學習目標的論文上傳于本討論組的QQ群,以供導師及其他學生分享、學習。
4學生參與規則
4.1在討論中的要求為保證課堂討論順利進行,并充分考慮同學個性、性別及文化方面的差異性[7],我們要求學生保持必有的職業操守,必須準時到課,尊重其他同學和導師,并且注意討論過程中不要一個人占用時間太多以凸顯自己,允許其他成員積極參與;也不要過于害羞,勇于表現出來。需要的時候,以適宜的方式給予同學及導師建設性的反饋意見。
4.2在回饋過程中的要求因為PBL為小組學習,成功的小組學習依靠所有學生的努力和相互分享,故而學生需要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大家分享。在第二次課匯報之前,需要學生準備在第二幕復述病例,并閱讀學習其他成員的論文。周五以PPT形式將自己的學習目標展示給組內成員,時間控制到5-10分鐘以內。
5PBL的考核標準
有文獻證明,經過PBL學習過程的醫學生雖然在考試卷面分數上與傳統方式的沒有差別,但是在促使醫學生向臨床大夫轉變的能力準備上卻較傳統教學有很大優勢[8]。基于此,本次課程的考核采取形成式評價,共分為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課堂參與度、論文完成情況及匯報表現,由學生自評、組內互評和導師評價共同完成。
5.1課堂參與度課堂參與度占總成績的40%。如學生是否能從病例中積極尋找線索、提出假設,推動討論的順利進行;能否在討論過程中尋找自身的不足及知識欠缺,留下適當的學習目標;能否根據現有的知識積極分析、解決問題等。通過導師評價和學生的自評、互評,從以上幾方面培養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知識的實際應用、組內溝通、團隊合作能力。
5.2論文完成質量論文完成情況占總成績的30%。從論文能否按規定準時上交、格式是否正確、是否與病例緊密相關并解決問題,是否對知識進行泛化,參考文獻是否權威、可信等方面多角度考核。通過以上幾方面考核學生的文獻查閱、信息綜合提煉能力以及問題的解決能力。
5.3匯報表現匯報表現占總成績的30%。幻燈片制作質量是否精美、匯報是否簡潔、清晰、自信,是否能積極回答其他組員疑問等。通過以上考查學生的表達能力、現場的應變處理能力。
6學生反饋
有文獻表明,與傳統教學相比,PBL教學法在知識的吸收、發散思維的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的提升、實際問題的解決等方面有顯著優勢[9]。在本次課程結束后,我們亦對該班的學生做了反饋調查,結果大多數學生對這種形式的學習比較滿意,他們認為這種學習方式雖然對于基礎知識的系統性掌握優勢不大,但能夠很好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臨床思維,激發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對活躍課堂氣氛很有幫助。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課程設計和硬件配備上的不足,比如師生共同感覺到第一次課的討論時間節奏很好,但是第二次課由于9個小組成員逐個匯報,2個學時時間有些緊張;另外每次案例結束后案例編寫者應進行統一的病例梳理和總結會。在硬件的配備上普遍認為需要有適當面積的PBL教室和投影,以防止教室過大、筆記本電腦屏幕過小等因素影響討論和回饋的實際效果。針對教學效果和以上反饋意見,我們深深感到,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總會找到一個師生都能夠滿意的學習方式,逐漸摸索出一條培養現代化醫學人才的教學之路。同時也為其他兄弟院校過渡到課程整合教學模式下的PBL教學提供參考及經驗。
作者:關鳳英石卓靳英麗紀影實陳立單位: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