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語支架教學觀念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吳曉簿李梅王麗萍單位: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面臨許多困難。筆者2008年曾經就高職學生學習英語動機和現狀做過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半數以上學生存在“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單詞量小”以及“不會表達”問題。蔣林珍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之淺析》一文中更是指出: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薄、底子差的問題,甚至會出現“課堂麻木”現象,即該思的不思或少思,該說的不說或少說,該做的不做或少做,導致學習記憶不清,理解不透,不會靈活運用,更缺少創新。
將支架式教學理論靈活運用到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就要從傳統的角色中跳出來,成為課堂互動活動的組織者,學習習得語言文化和培養交際能力的促進者及學生自主學習的鼓勵者。
根據該理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地學習,并逐漸形成學習能力,改變了陳舊的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的現象,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精講”學生“多練”,學生也實現了從教師的輔助下學習,同伴合作學習到自己學會學習的轉變。
支架式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如何將“支架式”教學應用到英語教學中,筆者認為如何選取和搭建“支架”至關重要。
1選取和搭建“支架”
“支架”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由于學生的學習是動態的,因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也是動態的,提供給學生的學習支架也應該隨時調整,當學習者能夠承擔更多的責任時,支架就要逐漸移走,給學生更多的意義建構空間。從支架的表現形式來看,學習支架可以分為范例、問題、建議、指南、圖表等。(1)范例。范例即舉例子。形象生動地展示有助于學生理解。它可以是直接呈現給學生的某個實體,解題步驟和技巧,也可以是他人的作品示范。例如教師在講應用文寫作格式時,在黑板上或幻燈片中給學生展示一個范文,學生一目了然。(2)問題。問題就是待解決的題目。教師根據教學設計提出相關問題可以激發學生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例如教師在講到中西文化差異話題時,可以提問,讓學生找出他們熟悉的某一方面的差異。學生在討論總結的過程中對這個主題理解的自然更加透徹。(3)建議。當學生在摸索答案或者合作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提出恰當的建議,以便于學生的學習順利進行。它同問題的作用是一樣的,區別在于問題一般是以疑問句的形式出現,而建議則多是陳述句。比如教師講解過去完成時,建議學生記住“過去的過去”這一個特點,也就是說只要句子中的時態涉及發生在“過去”之前的動作,就要用haddone的形式,如Hehadboughtaradiobeforeheborrowedhis.(他借他的收音機之前他買過一個。)學生在教師的建議下記憶這個規則,該語法知識點自然更易掌握、靈活運用。(4)圖表。包括各種圖式和表格。為了更加清晰地展現過去分詞和現在分詞的區別,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給學生畫出比較二者主要區別的圖表見表1
2具體應用
一般認為“支架式”教學主要包含五個環節(步驟):(1)搭腳手架———確定主題,建立框架;(2)進入情境———使學生進入一個問題情境;(3)獨立探索———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問題;(4)協作學習———二人對話,小組討論;(5)效果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他評。結合公共英語聽力教學sports單元為例,簡要闡述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搭腳手架———確定主題,建立框架。聽聽力材料之前,筆者首先以北京奧運會的幻燈片,圖片等形式,(見圖1)作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回顧體育運動這個主題,并且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建立可能與運動體育主題相關聯的知識框架,比如運動和健康的關系,有哪些運動的習慣,運動的優勢在哪里,如何表述喜好的運動項目等等,見表2。學生努力回憶相關詞語表達,喚起對該主題相關圖式的記憶,預測聽力材料的方向。
(2)進入情境———使學生進入一個問題情境。學生了解主題,在頭腦中建構了一定的框架,此時筆者根據聽力材料,進一步將主題縮小到一定范圍,將學生引入具體的情境中———發表對某種運動項目的喜好。學生加深對主題認識,通過前面的鋪墊,主觀上會愿意嘗試聽力練習。
(3)獨立探索———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問題。筆者針對具體的情境設置詳細的問題,讓學生單獨思考并回答,進一步預測聽力材料的內容。
(4)協作學習———二人對話(pairwork),小組討論(groupdiscussion)筆者播放聽力材料,根據題型依次做出停頓,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相互檢驗該部分題目的完成情況。學生在兩人或者小組合作中發現答案的不同,馬上進行討論———由于剛剛聽過聽力材料,在筆者先前搭建“支架”的幫助下,學生對所聽內容是有較深刻印象的;學生根據互相討論分析的結果,糾正公認錯誤的地方。
(5)效果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他評。接下來,筆者將相應題型的聽力材料再完整連續地播放一遍,公布正確答案。學生對漏聽,錯解的題目理解地更加透徹。這樣一來,學習信息得到快速反饋。
本堂課筆者運用到情景型支架、問題型支架、圖表型支架、圖片型支架。通過搭建一系列支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力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最終促進了學生知識的自我構建。從課后的作業和練習反饋來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此外,學生還掌握了書本以外的知識,如奧運會運動項目英文表達,如何運用句型表述不同的觀點,表達事物的優勢和劣勢等等,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結束語
筆者對該理論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實證研究,證明其能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通過教師指引和同伴互動來提高學習效率,尤其是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自己及學習小組的主動探索的特點使其更易提高教學氣氛,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