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慕課與教師繼續教育結合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慕課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隨著以后的發展,正如教育工作者中存在著爭論了多年的兩種教育理念,慕課也可相對分類為基于聯通學習理論,強調非同一機構、相對自由的群體之間互相協作、連接在一起學習的C慕課和X慕課,它是一種強調學習內容的行為主義學習理念,也就是大學課程的延伸和擴展。C慕課較為激進,提供了一個研究教學法的平臺;而X慕課則主要包括視頻講座、章節測驗和課程考試等“練習和測驗”的教學方法。目前提供慕課課程的在線教育網站有非營利運作模式的:(2011年啟動的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投資的edX、由商業公司創建于2010年的Udemy、由Hewlett基金和huttleworth基金支持并創建于2009年的P2PU及由SalmanKhan于2008年創建并得到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和谷歌等公司支持的khanacademy)和以營利為目的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兩位教授創建的Coursera、由商業公司投資的Udacity)兩種類型。在國內提供慕課課程的在線教育網站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有由87所高校參與(其中包括24所985高校)的中國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和上海30所高校參與的上海高校課程共享中心。基于教育領域中強調知識應該免費共享,人口、經濟和地理因素不應當限制人學習的需求的開放教育理念,慕課有兩大明顯特征,即開放獲取(任何人都可免費聽課)和擴展性(課程可以有無限多的人同時聽課)。從現有的觀察來看,慕課不同于傳統的通過電視廣播、輔導專線、互聯網、函授等形式的遠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興起的教學視頻網絡共享———公開課,更不同于基于網絡的學習軟件或在線應用。慕課形成了“翻轉課堂”———也就是把知識的學習從原來的“課堂內到課堂外”轉變為“課堂外到課堂內”;從“講授主導的學習”變為“研討提升的學習”。在慕課模式下,大學的課程、課堂教學、學生學習進程、學生的學習體驗、師生互動過程等被完整地、系統地在線實現。最主要的,慕課可以降低高等教育課程成本和風險,使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有助于解決預算撥款限制問題。
從長遠的發展來看,發展農村落后地區的教育不能靠暫時的輸血,而是要培養當地自己的人力資源,建立適合當地教育市場和經濟體制的造血機制,加大培養在崗教師的力度,多方面給予資助,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完成。2010年6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10—2012)(即“國培計劃”),大力推動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國培計劃”是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在新時期的重要形式,是加強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示范性舉措。但是隨著國培計劃的推進,隨之出現一些需要討論的問題。如由于繼續教育多采用集中培訓、脫產研修等方式,造成了時間安排上的“工學矛盾”的存在。雖然近年來逐步采用“頂崗實習”的方法,即出來繼續教育的老師有相應人數的大學生去該校教育實習,以補空位,但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負擔較重,較長時間的外出培訓仍顯得動力不足。其次,現有的繼續教育培訓課程大多模仿或照搬師范教育課程體系,較少按照實際農村中小學的實際需要來設置課程。因此,有調查顯示,有47%的受訪者認為“繼續教育課程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此外還有“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繼續教育的現狀是迫切呼喚教學名師以及經典優秀、有吸引力的課程出現。再次,繼續教育課程考核機制、評價體系不健全,忽略了受訓教師的主體作用,評價標準單一,還停留在以前那種教師崗前培訓的水準。最后,由于培訓經費的限制,農村中小學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人員多集中在學校“教學骨干”等少數教師,范圍難以擴大到每位教師。
三、慕課與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結合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可以動用全國最優秀的教學資源,包括名師,優秀專家學者,優秀中小學教師代表,優化的課程設計等;由于同時在線學習的人數眾多,所以意義和價值十分重大,并能使成本最小化。
其次,慕課的低成本運行、教學時間的靈活性可以使每位農村中小學教師按需所取,并不受名額的限制。再者,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慕課所構建的社交網絡使每位受訓教師擴大了交際的范圍與教學的視野,不但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而且在工作、生活中都受益不淺。
最后,慕課有其特有的評價方式與評價體系,而且形式多樣、又不流于形式,真正構建了受訓教師為主體的教-評體系。總之,慕課這一新的教育教學形式,正在影響著世界,滲入我們的生活,不光是大學生的教育,當然也包括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關于慕課,它的發展有些會超出我們的想象,但是技術是為人而服務的,對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而言,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
作者:張慶常國華陳明凱陳映全張鳴單位:蘭州城市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