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教師課堂口語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運用課堂教學口語的技巧主要表現為發音的技巧、運調的技巧、掌握節奏的技巧、自我控制的技巧。
一、發音的技巧
聲音是口頭語言的載體,是師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教師的聲音美與不美,直接影響到教師表
情達意的效果。教師在聲音運用方面常常存在以下問題:(1)方音濃重,普通話水平不高;(2)聲音過低,響度達不到特定要求;(3)音質不好,表現為聲音沙啞、嗓音過于尖細、鼻音太重等;(4)口齒不清,咬字不實,如吃字、音節含混不清等;(5)語速不當,表現為語速過快或過慢,不能根據思想內容,感情色彩的變化調整語速;(6)語氣單調,缺乏抑揚頓挫。教師要使自己的口頭語言在音質上圓潤動聽,在音量上高低適宜,在音速上疏密相間,在音色上純正悅耳,就必須從發音的技巧開始訓練。
⒈力求發音準確
教師教學必須采用普通話,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教師必須以現代漢語語言規范糾正方言,使自己發音準確,吐字清楚。
⒉掌握發音原理
人類發音器官可分為三大部分:動力部分(肺部)、發音體(聲帶)、共鳴腔(口腔、鼻腔、咽腔)。教師講課時,首先要正確地吸氣,使用動力部分。其次要正確使用共鳴腔。此外要正確使用舌、齒、唇。教師可有意識地放大舌、齒、唇的使用幅度,用靈活的舌頭把好字音形成的最后調節關。
⒊美化發音質量
聲音清晰、悅耳是教師聲音運用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糾正一些不良發音,美化音質,主要做到:(1)靈活運用發音器官;(2)充分調動五腔共鳴。
二、運調的技巧
運調的技巧即掌握正確的語調或聲調的技巧。教師的教學口語不僅要清晰準確、字正腔圓,而且要婉轉動聽,如珠落玉盤,這就要熟悉語調,并能正確而恰當地運用語調技巧。語調一般包括重音、停頓和句調。
⒈重音的技巧
重音在教學中的直接作用就是強調,它通過教師對某些詞、詞組或句子的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或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可以從三種方式上運用重音:(1)語法重音,即一句話中的某些語法成分重讀。(2)邏輯重音,即根據教學中表情達意的需要特別加以強調的重音。(3)感情重音,即教師著重表現愛憎或喜惡的感情時所造成的重音。
⒉停頓的技巧
停頓是語句或詞語之間語音上的間歇,它就像是文章中的標點符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使教師的口語具有韻律美和節奏感。教師同樣可從這三種方式上運用停頓:(1)語法停頓,即根據語法關系來處理停頓,其目的在于保證語意的清楚、明確,通常以標點符號為標志;(2)邏輯停頓,即為突出某種語意而處理停頓的一種方法,其目的在于增強說話的邏輯力量,顯示講話內容的邏輯層次,通常是在意群之間而不是意群中間出現。(3)情感停頓,即為了表達特殊情感而做的停頓。它不受邏輯的制約而受感情的支配。它常常出現在教師感情較為激動的時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而巧妙地運用停頓。
⒊句調的技巧
句調就是說話時語音高低升降的變化。通常有四種:高聲調——全句調子由低到高,尤其在句末有明顯的上揚,且氣息多呈短促狀態。它多用于表示驚訝、疑問、號召、命令、激動的句子。降抑調——由高至低,句末有明顯下降,且氣息一般呈緩慢、深長的狀態。它多用于表示肯定、感嘆、請求等句子。曲折調——調子變化多樣、或是前升后降,或是兩頭低中間高,或是兩頭高中間低,且氣息呈深淺、長短、緩急、粗細等多種狀態。它常用于表示感嘆、諷刺、憤怒、懷疑等句子。平直調——全句沒有明顯的上升或下降,從頭至尾句調平直舒緩,且氣息在運用上較為均勻和平穩。它常用于敘述、說明和解釋。表示冷淡、遲疑、思索、嚴肅的句子多用平調。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將四種句調交替使用,以使教學口語波瀾起伏、變化多樣。
三、掌握節奏的技巧
教師講課時,由于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說話的高低強弱、輕重抑揚、長短快慢等方面進行有規律的交替重復,從而形成聲音上的變化,這就是節奏。掌握教學口語的節奏,要注意:
⒈音量音速高低起伏,錯落有致
教學口語的輕重緩急,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教學質量。如果聲音過高,會引起超限抑制,學生的神經容易疲勞;如果聲音過低,達不到感覺域限,學生的注意力便容易渙散因此,應以適中的音量音速來進行教學。
⒉講究整齊、抑揚、回環的和諧美
只有和諧的聲音才是美的。而聲音的和諧可以通過整齊、抑揚、回環幾種形式獲得。教師如果能巧妙運用這些形式,就能使自己的語言更富有魅力。
⒊處理好疏與密、濃與淡、雅與俗、斷與續、展與收的關系
教師的課堂教學口語要獲得節奏感,應該做到:疏密相間——大密度的知識傳授之后有短暫的放松;濃淡相宜——濃烈、熱情、充滿激情的表達與天井、柔和、平緩、持重的講述有機結合;雅俗共存——溫文爾雅、純凈高尚的語言伴之以通俗易懂的講授;斷續結合——整堂課連續的教學中有停頓、有過渡、有轉換;展收并蓄——一節課的教學要求要舒展、流暢,也要明快、果斷,獨立成章。這樣,教師就能以優美的旋律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教學的成功。
四、自我控制的技巧
教學語言的自我控制,是指教師在講課中,能意識到自己的語言輸出,并對自己的語言輸出給予準確的控制,使其在發音、語調、節奏等方面合乎自己預先的設計,并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的。
⒈備課中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教學良好效果的取得依賴于許多條件,其中,教師備課是否認真細致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備課不僅要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還要特別注意準備好口頭語言。既要準備語言內容,也要準備語言形式。
⒉自我監聽中及時調整語言的輸出
所謂自我監聽,即教師不斷將自己實際發出的聲音與自己想要發出的聲音進行比較,及時調整那些不符合自己預想的語言,從而使講課的效果更接近于自己的意圖。因為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時,不僅學生在聽教師講話,教師也在聽自己的講話。如果教師不是無目的地聽,而是自覺地將講出來的話與想要講的話進行一番比較,對自己所發出聲音的強度、速度、語調、語音等進行檢驗,對不合乎自己預先設計的語言加以修正,那么,教師就會對自己的教學心中有數,就會使教學活動更為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