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教育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英語課堂是英語知識及語言點講解的主陣地和主戰場,也是作用于綜合能力提升的外力所在。課堂教學改革是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及效果的前提,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及優化主要體現在教師應注重素質教育滲透,抓基礎重效率,在課堂上不僅要做到關注全體學生,還要擅于設計各類豐富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達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英語;教學;改革;觀念
1引言
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并指出,英語課堂教學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建立自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1]。因此,如何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尤為重要。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新型課堂教學是一個關注教學效果的過程。在英語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教學的立足點首先是營造學生積極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將教學過程視為對話,交流,合作,分享的活動。其次,為學生提供空間和機會,積極探索和發現,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英語,實現有效,多方位,高質量的互動也是教師教學改革實施的基礎。中學階段的英語與小學英語相比,教學內容更加全面,教學形式也更趨于豐富,但不論教學內容和形式等如何改變,優化英語課堂教學一直是全面提高基礎教育各階段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基本途徑之一。因此,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師應立足英語課堂,優化課堂教學觀念,多層次多角度深入研究課堂,真正充分發揮英語課堂教學的作用。
2優化課堂教學觀念的基本路徑
目前,國內基礎教育包括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本文所指的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指的是小學、初中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尤其出于各方原因和教育教學現狀,部分學校對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不是很重視,過于側重學生的讀寫能力和應試能力,并將多數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精力投入其中,從而導致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得不到明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也得不到有效改善。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尤其是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師應跳出“重讀寫輕聽說”的怪圈,真正意義上實現“聽說讀寫并重”。與初中英語相比,高中英語對教師以及學生都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并且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速度及要求也更緊迫。為了優化英語課堂教學觀念,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強化。
1)反對應試教育,在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又稱填鴨試教育,是指擺脫社會發展需要,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的需要,以應對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是教育工作弊端的集中體現。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相悖,學生接受機械化教育培訓。它以學生升學率的高低、教師的工作表現和學生的學術水平來評估教育質量[2]。目前,應試教育中的基礎教育存在異常發展現象,其主要特點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片面追求高分。在高考前,部分學校和教師不顧學生的發展前景,甚至會出現勸阻噓聲放棄高考或改變志愿者的現象。應試教育這一體制對學生、教師、學校乃至整個中國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于應試教育本身更注重知識的被動傳遞和概念的記憶,因此一般不十分注重或者是忽視培養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綜合能力。因此應試教育這一概念才被一些人評價為填鴨式的教育,死記硬背的學習形式。然而,對于基礎教育英語教育教學的一線教師們來說,我們應該客觀看待所謂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社會上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素質教育旨在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質量的教育模式,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人格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提到應試教育,人們就會想到素質教育,但他們是一組對應但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并非反義詞。并且我們可以說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互融合和并存的關系,但也并不是說應試教育中就完全沒有素質教育的影子,也不是說素質教育就不用考試。“堅決反對應試教育,毫不猶豫地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社會上反對應試教育的人呼聲最高的觀點之一,但這種觀點是極為片面的。首先,我們所謂的反對應試教育更多指的是英語教師在英語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科教學的改革,譬如,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在學法方面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語言學習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可能創設一個適宜于英語情景交際的語言環境,使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質教育落實到日常教學之中。其次,教育教學工作者反對應試教育的觀念是所有一切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縱觀基礎教育階段各學科的設置,譬如歷史、自然科學等科目從課程設置上來說是極有必要的,而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意義也在于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的本質建立一個相對科學的認識,從而能站得離真理更近。科學是宇宙的語言,這是大多數孩子認識世界的基礎,但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所受的教育,包括來自孩子家長、學校實體以及社會的外界因素都在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更多地關注其如何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獲得家長和教師的贊許。這就導致學生對自然、科學、文字等缺乏熱愛和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究和發現式學習,只把其認為是一種學業負擔和壓力。這已不再是教材是否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是否有精美插圖的問題;也不是教師教學方法不當,自身科學知識欠缺的問題。因此,應試的體制確實會妨礙孩子習得與世界溝通的語言,與豐富多彩的世界產生隔閡。從另一方面來看,應試教育存在的根本還在于學生能力所涉及的考查標準問題。當然,摒棄應試教育舉步維艱,這當中還涉及歷史問題,但改革的力度和步伐不應該停滯,我們應該從各類考試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開始分步驟多角度評價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總之,素質教育一直以來作為我國教育界的一個重要實踐課題,主要在于它是以最大程度促進學生的提高與發展為目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注重開發個人的智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素質教育的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方面[3]。英語教師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必須重視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這也是“教書育人”的教育原則。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把素質教育和能力的培養融進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所有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要立足于為學生走進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素質教育首要要求的是要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作為英語教師而言,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成為一名合格的外語教師。
2)抓英語基礎,重教學效率英語基礎知識主要由發音,詞匯和語法組成。以英語語法為例,英語國家并沒有過分強調語法。學生在與他人互動時,在適當的英語環境中,自然而然地能夠感知并巧妙地理解英語的語法規則,了解英語的使用習慣,提高英語表達能力。但是,在中國,情況卻截然不同。當然,這和我們的語言文化氛圍息息相關,但除去國內大環境的因素,加強英語基礎知識學習,包括語法的學習,對于學生真正掌握英語的組合規則和使用習慣極為重要。只有注重學生英語基礎的掌握,才能更快、更準確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成績和英語學習效果,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提高他們的綜合英語能力。新的英語課程要求倡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任務設置,并根據任務組織教學活動,力求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生也可根據活動的內容,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式地學習英語語言,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相互配合、相互溝通以及相互協調,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3)關注全體學生,豐富教學活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到所有學生,引導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參與課堂活動,激發每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師應分配好教學內容,掌握英語教學內容的分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保證學生都能夠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成功點,并獲得自信、滿足和快樂。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才能使教學取得成功。如果英語老師盲目地遵循傳統的輸入式教學方法或填鴨方法,無論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何,無論學生的學習習慣如何,這樣的課堂必須枯燥乏味,學生學習也必然是痛苦和低效的。因此,教師必須設計教學內容,以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提高英語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教師的關注點主要集中于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文本、記憶單詞、記語法點、背誦短語和分析句型。這種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但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因此,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必須靈活教學方法,通過模擬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交際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比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創造各種生活情境,豐富教學活動。事實上,通過立足學生實際、注重教學實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溝通,教師定能讓學生參與課堂的各個環節,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和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及相關教學研究成果顯著。學者們對于學生的成長規律、學習形式及其效果也有了新的認識。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師,只有不斷更新和優化教學理念,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規律和需求。但教師也應意識到,教學活動是一種雙邊活動,課堂教學效果要達到教師的預期需要師生共同合力才能實現,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信任感、包容心、合作意識以及和諧的課堂氛圍營造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關愛學生、研究學生、注重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與時俱進地優化教學觀念,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深化英語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禹明.小學英語教學理念與教學示例[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2]扈中平.教育目的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建軍.心理素質概念的內涵新探[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4]羅忠民,何高大.外語新課程教學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張春艷 單位:楚雄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