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的舉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中歷史教學,是高中學科教學體系的重要部分,對學生了解世界和人類的傳承與發展情況,掌握不同時期人類所創造的不同歷史文化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備受國家和社會的重視,著名教育家楊賢江也曾論述過,“人不學史不足于明志”。在人類的歷史傳承中,創造出了很多優質文化,這些文化與歷史事實對于現今人類的發展均具有積極意義。再就是高中歷史教學作為很多地方高考的主要考試內容,在學生的高考成績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成為我國高中教學重要的學科組成部分。國家為了最大程度的向學生闡述正確的歷史唯物主義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意識,也為了更好的培養出符合時下市場經濟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對歷史教學進行了幾次改革。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來基層高中歷史教學經驗及新課改的一些教學理念,探討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的一些舉措,以便更好的促進歷史教學的發展。
一、高中歷史新課改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正確教學觀
新課改在教學理念上的最大變化,是教學觀發生很大變化。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側重于歷史學科知識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側重于系統歷史知識以及歷史事實的講授,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歷史重要事件,需要讓學生進行記憶和背誦,從而達到提升學科教學水平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出的學生確實在高考中分數較高,且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相對較強,掌握的歷史事實也很嚴謹。但這樣的學生缺乏應有的創造性,對很多歷史知識僅僅能夠知道,但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及其對自身的影響則相對反饋較少,不能夠熟練應用。國家進行本輪新課改的核心主旨是倡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現實的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注重歷史學科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轉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摒棄滿堂講的錯誤教學方法,轉而給學生留有一定探討、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深度了解歷史知識,并且能夠將所學應用到現實的文化生活中。
二、高中歷史新課改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做好以評促發展的評價方式
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在評價過程中也存在較大弊病。如很多學校、家長和學生均過于注重學生分數的提高,學生的卷面分數較高則皆大歡喜,學生的卷面分數較低則表現出不悅和批評的態度。對學生歷史知識的評價屬于一門綜合學問,所包含的內容也相對較多,如果在給學生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中,僅僅從分數層面來進行判斷的話,僅僅能夠反映出學生的識記能力,而歷史學科學習所要求的能力均很難得到體現。本次新課改在評價方面的變化相對較大,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淡化分數,轉而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判斷,利用學生的進步度來判斷高中歷史知識的學習。其實早在上世紀中葉美國的教學觀中便已經開始對評價進行改革,但由于我國高考制度對分數的迷戀,使得現實高中階段的學科改革舉步維艱。如何平衡高考分數與現實學生能力的發展依然是時下高中新課改的主要研究課題。
三、高中歷史新課改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參與式、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內驅動力使其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要引導學生善于把知識轉化為智力和能力。如在達成某一教學目標時,教師可圍繞教材的核心內容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思考、討論相關問題,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構建知識網絡等。
四、結語
高中歷史課程是高中學科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現實發展學生的人文知識,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具有積極意義。在新課改轟轟烈烈開展的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要順應當下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根據新課改的要求來修正自己的教學理念,讓自己的教學行為更符合時下育人理念的需要,為更好的在現實高中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在歷史教學中要從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正確教學觀;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做好以評促發展的評價方式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等,為我國培養出更多具有歷史唯物主義觀念和正確歷史意識的新時期建設者做出貢獻。
作者:李玉賢 單位:華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