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等教育轉變期的戰略制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主要從戰略分析和戰略規劃兩方面來論述高校在高等教育發展模式轉變中的戰略制定。
(一)戰略分析
1.內部資源分析內部環境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對組織內部的資源進行盤查整合,為以后的資源優化配置打基礎。鑒于高等教育的實施主體是各大高校,因而首先要對高校的內部資源進行分析,主要從組織管理,師資隊伍和經費來源及使用三個方面考慮。首先,對高校的組織結構進行分析,這是內部資源分析的基礎。一是因為高校本身就是一個高度異質化的組織,各個院系都是圍繞著各自的專業知識領域形成的相互獨立的系統,是松散的聯合,高校在制定戰略時很難從全局出發來提升整個高校的內在質量。二是高校組織管理中存在著二元權力并行的問題,處理好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平衡對高校的發展至關重要。而我國高校管理定位于行政管理,使得學術權力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在制定戰略時就會忽視本身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的內涵式發展。其次,對師資隊伍建設進行分析,這是內部資源分析的核心。在高校的六大資源中,師資隊伍是第一資源,但我國高校的師資隊伍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重科研輕學術。很多教師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科研方面,而對如何教好書這樣的純學術問題投入較少。二是教師隊伍結構欠佳。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系統中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數量不足,普通高校中院士較少,青年人才成長不快、知名度不高。三是創新能力不足。很多高校教師的創新意識薄弱,教學方式呆板,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隊伍中的這些問題不利于高等教育內在實力的提高,勢必會阻礙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最后,對經費管理進行分析,這是內部資源分析的重中之重。各高校經費的來源、多少以及如何使用都會影響到其自身的發展。但就目前我國高校中的經費情況來看,雖然整體情況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著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經 費來源的單一化。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經費主要依靠財政撥款,這就使得高校的經費總量不足;同時也會使得高校對政府的依賴性增強。二是經費管理機制不合理。無論何種來源的經費都傾向于流向科研水平卓越的大學,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經費管理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對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勢必會影響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
2.外部環境分析PEST分析法是一種重要的外部環境分析方法,是從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四個方面對外部環境加以分析。現運用該方法對高等教育發展模式轉變的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從政治方面來講(P):首先,教育部和行政部為了落實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中推進協同創新的指示,啟動實施了“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這是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其次,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已經上升為我國教育的基本方向和目標。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從政治方面為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政策導向作用。從經濟方面來講(E):經濟的持續發展為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環境。一是國家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各類獎助學金的規模數量逐年擴大;同時對教育經費的管理也逐步規范,引導經費的合理分配。二是經濟的發展也對各類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提出需要,促進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有利于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向內涵式轉變。但是近幾年高校發展的經濟環境卻不容樂觀,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經濟環境不穩定,對就業的拉動力減弱,使得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形式極為嚴峻。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高等教育的規模式發展時期,不利于發展模式的轉變。從社會方面來講(S):社會總體的大環境有利于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一是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社會公眾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訴求日益強烈;二是隨著競爭的激烈,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接受高等教育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上兩方面使得高等教育的生源規模逐年擴大,促進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但是也應看到社會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一是獨生子女一代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他們在思想上自我意識強,但在實踐中獨立能力差,整體素質欠佳。二是各類職業教育迅猛發展,迎合了當前社會對各類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普通高校的發展。影響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動力。從科技方面來講(T):科技環境對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同樣是有利有弊。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也得到改進,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同時高校內部的科研水平也不斷提高,極大地提升了高校的綜合實力。但是也應看到科技環境中的不足,一是科技進步催生了教學模式的創新,如MOOC等,對傳統高校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作用;二是高校內部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有待提高。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
(二)戰略規劃
1.著眼未來,做好戰略定位在對內外環境進行綜合分析之后,高校在制定戰略時要做好兩方面的定位:一是學校自身的定位;二是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定位。首先,在學校自身的定位方面要明確普通高校開展的是通識教育,注重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有別于職業教育。其次,在發展模式的定位方面,要充分利用有利政治環境,推進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向內涵式的順利轉變。
2.完善管理體制,規范高校內部管理面對高校內部存在的諸多管理問題,高校在制定戰略時要完善管理機制。一是完善組織管理機制:針對各院系聯系松散的局面,需要從各院系中抽調相關的管理人員成立專門的戰略發展委員會,保證高校戰略的全局性;針對高校中存在的二元權力并存問題,要建立相應的權利平衡機制,保證學術權力在高校運轉中的發揮。二是完善經費管理機制:要完善經費來源機制,努力實現經費來源的多元化,提高自籌經費的比例,為高校自主權的發揮提供物質保障;要建立經費使用監督機制,保證經費專款專用,為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提供物質基礎。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鑒于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高校在制定戰略時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建立相關激勵機制引導教師回歸課堂,關注學生,同時要培養尊師重教的校園氛圍,增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二是建立更為合理的人才引進機制培養機制。尤其要廣開渠道引進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同時要注意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以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三是要完善創新培養機制,鼓勵教師實現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發展模式轉變的正確方向。
4.完善保障機制,促進高校功能發揮高校有四大功能: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功能的發揮,需要高校在戰略規劃時完善相應的保障機制:一是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高校開展的是通識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精英式人才。需要高校完善精英人才的培養機制,滿足社會需求對精英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需求,為推動社會進步提供動力支持。二是完善科學研究的保障機制。鼓勵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科技轉化能力,切實提高高校總體的科研水平,為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順利轉變創造有利環境。三是完善服務社會的保障機制。高校與社會的聯系日益密切,對社會的持續發展起莫大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的內在實力,發揮其服務社會的功能,需要完善相應的保障機制,促進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為高校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與水平提供保障。四是完善文化傳承的保障機制。當今是物欲橫流的社會,守住精神上的凈土顯得尤為關鍵,而高校是社會的良心所在,宣傳的是爾雅文化,對人們思想啟迪是大有裨益的。因而需要完善文化傳承的保障機制,保障這種文化的永久傳承,從文化上給予人們更多的啟示,引發人們在精神層面的思考。
作者:馮瑞華 吳宏元 楚旋 王永軍 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