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德育工作現況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評估體制的缺失
目前,雖然國家在中小學中三令五申地倡導素質教育,但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對學生來說,分數就是升學,分數高、學習成績好就是一好百好。對學生的德育評估考核只是“做個樣子,填個格子,蓋個章子”。在初三的升學考試前,教委要求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評估,學校就會要求各班主任對自己班上的學生進行德育評價,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會評為“優秀”,依次分為三六九等,學習成績差的自然就被評為“不合格”!對學生的德育評估只是流于形式,學習成績的好壞成了衡量學生思想品德好壞的標準。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也很干脆,哪個學校的升學率高,哪個學校就好!誰的升學率上不去,無論你在德育工作上做得多么出色,還是不行!于是,學校的德育工作就沒有了動力。
1.2社會教育風氣不純,家庭環境不良,德育教育的效果缺失
學校教育離不開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如今經濟建設的大環境中,盡管學校使出渾身解數,竭盡全力,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但效果卻大打折扣。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受到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種種消極因素的影響。社會上的“寧在寶馬車里哭,不在自行車上笑”、“富二代”、“官二代”等的言行頻頻在電視和其他媒體中出現,網絡上的各種黃色、暴力的誘惑、賭博、黃色文化的回升……一些家庭中父母行為的不軌、親情的冷淡、“留守兒童”、“90后”現象……等等不健康因素的存在以及社會轉型過程中所帶來的道德滑坡現象,都多多少少地影響著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所謂“學好要三年,學壞只要三天”,既說出了德育工作的困惑,又道出了教育工作者的苦衷。“藥家鑫案”的發生就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了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中的德育教育的負面影響。
1.3德育工作者工作積極性的缺失
受“升學率”指揮棒的影響,很多學校往往都是指派教副科的老師兼任學校的德育工作者,使得這些老師從心里有一種被“貶”的感覺,工作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加上很多學校對德育教育的經費投入不足,使得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設、德育活動的開展等等無法正常進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使德育工作陷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宭境,這也制約了學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很多從事學校德育工作的老師,在教學上,有著扎實的功底和技巧,但在德育教育上缺少深厚的理論知識,甚至自身的言行也與中國的傳統道德倫理相違背,這也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出現偏差。
2解決德育教育缺失的主要對策
2.1規范德育教育的考核,防止隨意性
為了考核的規范化,教育行政部門可以依法制定量化的德育考核細則,并且要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要求班主任每個學期都按照德育考核細則對學生進行一次德育考核,而不要三年到升學時才考核一次,而且每次考核的結果都要記錄在學生的檔案里。在學生升學時,還要對學生進行一次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統一命題的德育理論測試,旨在測試學生的“德”如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還可以考察學生對現實生活中重大事件的認識。然后將學生三年來的德育考評與德育理論測試結合起來,對德育考核不及格者或者有嚴重錯誤言行的,可采取降低錄取層次或進行德育補修后方可錄取。這樣,把德育考核和文化考試結合起來、學校與升學率直接掛鉤,德育工作就顯得有了直接的意義,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學校,都會獲得強大的動力。
2.2創立良好的德育環境,創辦德育教育基地
創建良好的德育環境,是提高學生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徑。一方面,黨和政府要繼續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著力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鼓勵人們做一個好公民。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強化輿論監督,尤其要加強對網絡、電視等主流媒體的正確引導、監督,倡導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弘揚社會正氣正氣;嚴厲打擊各種精神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鏟除各種思想污垢、精神垃圾,凈化社會風氣。
總之,要創立良好的德育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長輩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缺乏對子女教育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學校有必要建立家長學校,定期對學生家長進行理論指導。在行動上,家長要帶頭抵制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家庭成員要團結民主,讓家里充滿親情,才能使自己的子女感到家庭的溫馨。
學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創辦德育教育基地。如舉辦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展覽、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展、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每學期通過德育教育為主題的板報、學生征文、演講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尤其要表揚學校的先進事跡,讓學生感受到好人好事就在自己身邊。
2.3加強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待遇
學校是未成年初中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陣地。要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要有一支堅強的領導力量,學校的校長、書記必須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學校的黨支部書記除了要在全體教師中抓好師德師風工作,還應該肩負起對全校學生德育工作的領導,成立包括書記、主管政教的副校長、政教主任等在內的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各班班主任為成員,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德育教育體系。對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學校要制定專門的考評制度,選派工作責任心強、理論水平高的老師,提高他們的崗位津貼,并在評優、評先、晉級、入黨等方面給予優先。這樣,有利于調動他們德育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