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大學生教育管理方式的轉變范文

大學生教育管理方式的轉變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教育管理方式的轉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教育管理方式的轉變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后大眾化階段,即將步入普及化階段,這不僅意味著我國高等教育在數量和規模上的擴張,同時意味著大學生個體和群體特點的巨大變化。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新特點,正視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積極轉變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學生;教育管理

2018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1],中國高等教育穩步邁入高等教育后大眾化階段,并即將向普及化發展。高等教育后大眾化既不同于精英教育,也不同于普及教育,不僅僅意味著高等教育規模的進一步擴張,更意味著高等教育系統外部和內部的深刻變化,再加上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網絡的普及,使高等教育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特征[2],大學生群體呈現出眾多與高等教育精英和大眾化階段所不同的新特點,傳統的教育管理方式無法完全適應這些變化。正確認識這一階段大學生的新特點,正視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積極轉變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

一、當代大學生的新特點

(一)價值追求的個性化

當前,高校在校大學生出生于2000年前后,“00”后也于2018年秋季入學后正式作為一個群體進入大學校園。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中國經濟和互聯網高速發展時期,物質生活富裕,成長環境優越,信息高度發達,網絡普及程度高,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知識豐富,思維活躍,充滿自信。豐富的物質生活和優越的成長環境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他們所處的時代文化變得更加多元,受外界環境影響也更為明顯,突出表現在他們的人生規劃中更加注重自我情感體驗和價值實現,價值追求更加多元,更富個性化。調查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更加關注個人層面的價值目標,排在前10位的分別是身體健康、家庭和睦、事業成功、心情舒暢、獨立自主、舒適生活、真誠友誼、純真愛情、多彩生活和美滿婚姻[3],更多的是關注與個人健康和幸福有關的問題,而與國家和社會層面有關的價值目標,如國家富強、社會穩定、奉獻社會等則排到了第10位以后,表明當代大學生更關注小我價值目標而不是大我價值目標,這有別于20世紀末的大學生。

(二)學習方式的自主化

進入后大眾化階段,大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跨越式的變化,他們擁有更多個性化選擇的權利,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可以休學創業、參軍入伍、出國交流、提前畢業等。學習的途徑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學習。通過網絡完成學習任務的比例必將逐步提高。近年來,各種網絡學習平臺如雨后春筍興起,以“慕課”為代表的網絡教育,使跨學校、跨區域甚至跨國家的教育方式成為可能[4],拓展和豐富了大學生的學習渠道,更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習時間也不再是標準的4年,可以是3年或更長的時間,學生何時開始學習、學習多長時間都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靈活掌握。如,西北大學全面施行“完全學分制”,2018級新生學習年限變為3至6年,在校期間可享受專業自主選擇機制,可定制個性化學習計劃,自由選擇學習專業、課程、教師[5]。

(三)生源結構的多樣化

在精英和大眾化教育階段,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年齡相當,學習經歷相當,多是完成中等教育后進入高等教育,基本沒有工作經歷。進入后大眾化階段,這種情況發生了巨大改變,大學生的學前經歷不再是精英和大眾化教育階段那樣單純的學校教育歷程,他們學習經歷的個性化更加明顯,生源結構更加多元、復雜。大學生源拓寬至各類往屆畢業生、休學創業、退伍復學、具有各類中學畢業資格的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非傳統生源的年齡跨度將明顯大于傳統生源,生源結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

(四)生活方式的網絡化

當代大學生可以說是“銜著鼠標出生的一代”,他們對互聯網的接受與依賴程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代大學生。根據中國互聯網中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其中學生群體占比最高,為24.8%[6]。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低廉的價格和遍布校園的網絡為大學生隨時隨地上網提供了極大方便,調查顯示,17.4%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超過6小時,27.1%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為4~6小時,42.9%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為2~4小時,且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7]。網絡已經融入了大學生獲取信息、人際交往、消費等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大學生的主要信息來源、新的精神寄托和日常生活重心。

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目標管理,輕視過程管理

在學生教育管理中實行目標管理能調動學生組織、學生干部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目標管理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各高校在學生目標管理過程中,學校與學校各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與二級學院,二級學院與輔導員甚至學生組織之間層層制定目標,使得管理者將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目標的實現上,而忽視了對學生成長過程的關注。目標管理重視結果,強調自主、自治和自覺,這種管理模式在精英乃至大眾化教育階段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但在后大眾化教育階段,由于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學制的改革以及學生特點和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重視目標管理、輕視過程管理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培養的需求。

(二)重視共性教育,輕視個性培養

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重視共性教育、輕視個性培養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過分追求整齊劃一。統一的教育培養目標、統一的教育方式、統一的教育內容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等雷同,無個性可言。二是對學生的評價方法簡單。高校對學生的評價以知識評價為主,簡單地以學科成績作為評價內容,以班級或年級為評價單位,并以該群體的他者為評價中心,忽視了學生歷史性的、縱向的自我提升,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不利于學生發展性品質的提升[8]。三是學生應有的權利沒有得到尊重和保障。高校大多以各類剛性的規章制度、獎勵和懲罰、綜合測評等措施對學生進行規范教育管理,而在此過程中,學生作為教育對象沒有參與制定規范的機會和權利,僅僅是簡單的被執行者[9]。

(三)重視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輕視輔導員隊伍建設

專業教師對一所大學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專業教師的作用尤為突顯。因此,高校都非常重視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從人、財、物等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而與此相反的是輔導員隊伍建設卻并未受到足夠重視:一是數量不足。教育部要求高校設置輔導員的師生比不得低于1∶200,但是,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遠遠達不到此標準。二是政策執行不到位。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為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出臺了完善的政策體系,但是,高校在制定內部政策時往往把大量的資源投向學科建設、辦學規模、科研究等部門,卻對輔導員隊伍建設政策執行不到位。輔導員隊伍建設政策執行的督導檢查或測評結果與教育資源配置少有關聯,導致輔導員隊伍建設政策執行的權威資源運用不足,缺乏剛性制約[10]。三是待遇低,任務重。突出表現在職稱評聘、職務晉升和收入等方面不如同期進校的教師,從而導致了輔導員工作上的積極性不足,而又因整天忙于事務性工作,一定程度降低了職業認同感。

(四)重視管理工作,輕視服務工作

對學生依法進行管理,是高校應有的職責,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內容。高校歷來重視學生管理工作,機構健全,管理制度嚴格,但是,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絕對權威的信息灌輸,在事關學生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管理者總是處于管理的中心,管理方法簡單、粗放,很少真正和學生溝通,認真聽取意見。雖然高校也時常強調“服務育人”的理念,但總是說得多、做得少,更多的還是以管理代替服務,沒有真正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聯系。尤其在個性化服務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體現在不尊重教育對象的差異性,對不同教育對象實施相同的教育管理方案和激勵機制等,從而無法調動教育對象的積極性。

三、大學生教育管理方式的轉變

(一)管理理念:從目標管理到過程管理

過程管理是現代組織管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過程管理理論認為,不能只盯著目標向結果要質量,更應該關注產品生產的每一環節與每一過程[11]。對大學生教育管理而言,過程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即根據學生特點,制定符合其自身發展特點的總目標和為實現這一總目標的各階段小目標。當前,各高校多在全國范圍內招生,由于學生成長背景不同,素質差異較大,每個學生的成長期望值也不一樣,因此,在制定具體培養目標時應做到因人而異。二是適時進行過程指導。即根據大學生的特點,不只關注其成才結果,更關注其成長過程,通過有針對性地教育指導和過程評價,形成階段性目標評價和信息的及時反饋相結合的目標評價體系,達到預期培養目標。

(二)管理方法:從集中統一到個性發展

與精英和大眾化時代相比,后大眾化時代,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更大,高校必須改變過去過于強調集中統一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一是要真正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著力培育其主體意識、懷疑精神、批判思維和創新精神等,從而激發每一個學生獨特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二是要尊重個體的差異,確立多元化的培養目標,力求對學生進行多維度評價,構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評價機制。要重視和了解學生的入學動機、學習目的和學習需求,根據辦學定位因材施教,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12]。三是要保障學生應有的權利,如獲得獎學金、貸學金以及助學金的權利,公正評價權,知情權和申訴權等基本權利,保障學生參與學校治理的權利以及其自主選擇權利。

(三)管理重心:從管理育人到服務育人

在國內,一談到服務育人,人們很習慣地認為這是后勤保障部門的事。事實上,服務育人是學生教育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內容。在美國,大學學生事務管理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常規的后勤保障與幫扶工作,而且許多服務內容是針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量身定做,細致、周到、具體,溫馨、靈活、管用,深受學生歡迎[13]。英國的學生事務管理部門弱化“管理”的概念,把學生當“顧客”,圍繞著“顧客”的需求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當前,管理者要切實轉變工作重心,將以“管”為主變成以服務為主。一是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的理念,構建全方位的學生服務體系,提供豐富多元的服務內容,滿足不同學生合理的個性化需求。二是要建設一支熱心為學生服務、高效精干、敬業奉獻的專業化隊伍,切實落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精神,關心隊伍建設,確保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三是加強硬件建設,為服務好學生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如,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體育設施,設立“一站式”服務大廳等,為學生提供及時便捷的服務,真正讓服務育人落到實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管理手段:從單向灌輸到多元互動

當代大學生個性張揚、渴求表達,對于單向的教育管理權威具有本能的反叛,對學生的單向灌輸必須變為多元互動:一是在各類規章制度、獎懲措施的制定上要根據教育部要求,做到與學生互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充分反映學生意愿和匯集學生智慧。二是在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方式上要多元互動。學生教育管理要適應形勢的變化,不斷推陳出新,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途徑進行溝通。三是管理過程的多元互動。當代教育管理過程就好像是一張立體互動的網絡,由一個個的網結組成,而這一管理過程中的管理者、被管理對象、管理上下級及其他各層的任何一方都是該網絡中的一個網結,所有網結間都要有互動溝通關系和溝通過程。這種互動過程,可以有效調動管理各方的力量,將各方融為一體,使彼此都成為管理的主人、參與者和完成者。

作者:侯文軍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巨人草莓香蕉丝瓜菠萝|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香蕉久久成人网| 日韩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黄色网| 男人天堂999| 啄木乌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视频|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人猛交日本人xxx|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 杨幂下面好紧好湿好爽|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 黄网站色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欺凌小故事动图gif邪恶| 国产又粗又长又更又猛的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新版天堂资源在线官网8| 久艹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欧美一级高清|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美女脱了内裤张开腿让男人桶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99久久精品全部| 无料エロ同人志エロ漫汉化|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有没有毛片网站|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午夜dy888|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一区二区手机视频| 成年女人喷潮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aa免费视频| 色多网站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