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生涯指導隊伍建設落后,教學效果有待提高。目前,多數高校并沒有配備專職就業指導人員,高校從事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的教師,大部分是學生工作者和輔導員等,他們在經過了短期的就業資格考核后,就著手學生的職業規劃輔導工作。而且他們大多身兼數職,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另外,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專業性要求較高的領域,要對學生進行專業性較強的職業發展、人才測評、心理咨詢輔助指導,而目前從事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的教師是缺乏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影響了教育工作的發展提升。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上課方式仍有待改進。談到現在的職業生涯規劃,都會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無非就是聽聽一些職場成功人士的報告和講座。這是由于當前大多數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采用選修課和講座的形式進行,這種課程設置形式單一、內容空泛、課程滲透力度不夠、缺乏實踐性,只有畢業班的學生會把此類講座當成是求職前的救命稻草而“臨時抱佛腳”地去聽一下。其實職業規劃,不應僅僅傳授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自我規劃的方法和能力,高校應該把職業生涯課程設為必修課,分層次、分步驟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一)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由于職業生涯規劃引入我國時間較短,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還非常的陌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根據北森測評網、新浪網和《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共同實施的一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顯示,當前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情況相當普遍。有62%的大學生對自己沒有規劃,有33%的大學生的繪畫不夠明確,而只有5%的大學生有明確的規劃設計。深入訪談后發現,許多高校大學生誤以為職業生涯規劃是在自己就業以后才要進行的一種規劃,還有大一部分學生,抱著“邊走邊看,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極思想,從主觀上弱化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二)大學生自我認知不全。客觀認識自己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然而很多大學生不能夠正確全面地認識評價自己,有的自我評價過高,只看到自身的長處,從小都一直體驗著優越感,從而在擇業過程中期望值過高,追求的目標遠遠超過自身的能力范圍;還有的自我評價過低,只看到自身的不足,也會在職業過程中喪失很多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
(三)期望職業生涯規劃一勞永逸。有些大學生在做自身的生涯規劃時,全面透徹地分析了自我,也做了大量的職業前景調查,由此做出精細的規劃,在此后的奮斗過程中,即使處處碰壁也不放棄。看似百折不撓,實則是要看職業規劃目標是否合理和適時。由于外部環境變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要在不斷的實踐中修正,并不是一勞永逸的。
三、改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鑒于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既應該提高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又要改善高校提高學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水平,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充分利用職業測評的工具,在對社會人才需求的調研的基礎上,提高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效果。
(一)增強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加強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針對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大學生對自我認識不全的問題,學校應該加大職業規劃重要性的教育宣傳力度,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灌輸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學生自身發展的理念,并在學生大一入學時就安排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大學生對自我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從而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主動地規劃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
(二)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隊伍水平。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教育,它需要指導教師有多方面的知識,所以應建設一支專業的職業規劃教師隊伍,這些教師應該具有較廣博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這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水平的關鍵所在。對此,高校要注重對職業規劃教師的培養,鼓勵他們從多方面充實自己,考取職業指導師、心理咨詢師等資格證書,同時要安排他們參加培訓學習班進行系統的學習交流開闊視野,提高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對于校內職業規劃指導教師專業的局性限,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邀請各行業有經驗人士、職業生涯規劃的專家、社會成功人士、杰出校友來校講學,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力量,專兼結合、素質較高且實踐性強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目的在于引導大學生個體進行正確自我認知、分析職業環境、制定現階段的發展規劃,并努力實現,所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應是畢業生的專利,而是所有的學生都應享有的學習教育。例如,對大一新生,就可通過入學教育,讓他們培養職業意識和規劃意識。在之后的大學生涯中,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提高能力尋找以后的發展方向。而對畢業班的同學,就可進行就業政策、面試技巧、心理測試等方面的指導,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全程化。
(四)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目前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多是局限在課堂教學中,而缺乏實踐的引導,事實上職業生涯規劃少不了實踐的訓練,職業實踐也可以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職業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據社會需求發展自己的能力。對此,學校可以加強實習基地建設,讓學生通過在專業對口單位的實踐,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狀況,提高自己知識的運用能力。另外,還可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假期實踐,在實踐中了解社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
(五)充分利用測評工具,輔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你自己”,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但認識自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不僅要依靠個人的自我判斷,以及他人的評價,更要依靠科學的測量工具進行職業測評。專業的職業測評體系是以心理測試為基礎的,它能對個體的職業興趣、性格特征、職業能力、職業傾向性等做出科學客觀的評估,并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指導。目前的職業測評方面很多,如職業規劃測評、職業定位測評、綜合素質測評、性格氣質測評、職業發展測評、職業潛能測評、就業心理測評等,這些測評題目多有較高的信效度,可為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比較準確的定量參考。
(六)加強對社會人才需求的調研。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首先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因為在當社會,科技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著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所以為了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更好地符合社會需求,需要我們加強對社會人才需求的調研,以此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
作者:段曉莉單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