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素養提升高校就業指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程度也在不斷提升,我國每年都有大量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發展,但是目前人才素質還需要得到提升,很多畢業生還存在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技能不足的問題,或者由于職業素養不足、目標不明確經常更換工作。面對該問題,需要高校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不僅可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也有利于保證就業率和提升高校社會影響力。本文從我國當前的整體就業形勢入手,并分析如何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素養為目標進行就業指導,希望學生就業水平得到整體提升,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素養;高校;就業指導加強
對人才的培養是實現“兩個百年計劃”和“中國夢”的根本保障,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生力軍,高校需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同時要在人才培養上以就業為導向,進而讓大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成。據相關統計顯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834萬,使得大學生必須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而國家也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高度重視,不斷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同時也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戰略上以就業為導向。新時期下,畢業生質量關系到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學校發展,需要學校自身不斷加強師資建設,創新教育模式,進而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提升,更好的滿足社會需要。
1我國當前的整體就業形勢
自黨的十八以來,我國不斷推進企業深化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同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整體經濟發展形勢利好。在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諸多新興領域和行業應運而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同時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局面,人均收入在不斷提升。從高校的就業情況來看,2011年畢業人數為660萬,隨著畢業人數的逐年上升,2019年達到史無前例的834萬,隨著高校畢業人數的增多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崗位競爭空前激烈,畢業生在城市立足愈發困難。為此,我國在兩會中對大學生的培養提出把大數據、人工智能、教育、家政服務、環保、旅游文化、新聞傳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專業,同時也支持大學生返鄉下鄉創業,在政策上為高校建立實訓基地,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增設就業崗位。當然,不論學生從事哪個行業,都需要具有專業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就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2如何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素養為目標進行就業指導
首先,抓好理念、制度和條件建設。高校的領導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就業理念,結合市場導向開設課程,完善師資建設,同時要不斷創新管理思想,深入探究推進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方法,為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努力。高校要把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出發點,將畢業生就業納入整體規劃,同時把畢業生就業作為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定期召開就業工作會議,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明確教學重點方向,讓廣大教師時刻關注學生今后的就業工作。加強師資建設可以對教學質量起到保障作用,不僅要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建造有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實驗室,還要對教師加強培養,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性,然后教師要組建成就業指導隊伍,其中包括就業指導師、創業導師、心理咨詢師。高校要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制度,為學生創業提供環境和實習機會,借助就業指導隊伍的幫助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2]。此外,高校還要加強檔案管理工作,做好相關的制度建設,將學生信息及時報送,實現規范化管理,通過以上管理方法,可以為高校就業工作提供保障。其次,強化就業質量的人才基礎。高校需要圍繞就業能力進行教學和培養,以此深化教學改革。當代高校畢業生作為新時代青年,個性鮮明,志向不同,每個人心中都有心儀的崗位。以往學生帶著專業的知識求職由于缺乏專業指導會遇到各種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指導團隊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通過相關技巧以及心理指導,有利于學生調整好心態,盡快投入到工作環境中[3]。高校還要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其中校企合作就是十分有效的途徑,目前諸多的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為了提升就業質量會和就近的企業合作,進而為輸送優質人才做好鋪墊,企業要對所需人才提前關注,然后企業可以加強培養和就業指導,幫助畢業生盡快適宜工作崗位。同時高校要緊貼社會需求對專業進行調整,讓專業人才服務社會始終是高校的辦學的重要宗旨,需要打造出與地方經濟發展適應、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體系,讓招生和就業聯動,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4]。再次,創新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高校需要從學生入校開始著手建立健全就業指導體系,比如在大一學期先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的選修課程內容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教師要把學生的個人發展規劃內容進行下來,以此作為引導學生奮進的動力,學校也可以根據這些內容采用線上+線下的雙向教學和就業指導,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需要在全部開設的專業中覆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通過資深教師的在線指導,學生對就業會有更加明確的認識,進而接下來三年的校園規劃和畢業后的人生規劃,在學生步入社會之后,學校也要跟蹤和調查學生就業意向與實際工作情況是否存在差異。從學校的角度來說,要把國家的政策以及相關的就業信息及時向學生公布,進而為學生提供多種就業崗位,同時也要鼓勵學生面向基層就業,在就業人數龐大的就業市場環境下,要讓學生轉變觀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思想。高校需要從多個方面豐富人才培養模式,比如可以邀請學院優秀畢業生返校做事跡報告會,企業和事業單位也可以來到學校招聘,讓大一和大二學生提前感受面試環節。加強心理指導工作同樣重要,在每年的畢業季前夕,學校可以針對畢業生開展簡歷設計大賽,這樣會讓學生認真思考自身的簡歷創作。學校要成立就業心理輔導服務站,針對學生就業恐懼癥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通過為學生答疑解惑排除心理壓力,助力學生更好的找到心儀崗位[5]。最后,形成創新創業就業的工作特色。創新創業是近年來國家大力關注的人才培養模式,所以也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創業的機會,學校要為學生提供一些項目,同時也要爭取當地政府、銀行以及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高校可以每年定期推薦創新創業項目,然后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進行積極籌劃,以創業帶動就業。在學生創業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揮出自身的專業優勢,關注行業發展,進而讓學生的創業產品走向市場,通過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有利于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在引導學生創業的過程中,高校可以邀請行業專家、創業導師開展講座,向學生分享創業中會遇到的趣事和經驗,鼓勵學生勇于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高校還要加強科研水平,進而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技術支持[6]。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需要高校制定出系統的人才培養計劃,抓好理念、制度和條件建設,并且強化就業質量的人才基礎。此外,還要創新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形成創新創業就業的工作特色,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朝紅,喬海英.基于大學生就業素養提升的高校就業指導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19):40-42.
[2]盧昱靜.高校就業指導中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J].法制博覽,2019(12):232.
[3]多力坤•阿不力米提.大學生就業指導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7):272.
[4]張彩鵬,徐爽.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20):171-172.
[5]張曼,許苗苗.大學生就業人文素養構成指標體系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159.
[6]宮曉慧,黃雪飛.面向就業能力的嵌入信息素養教育的就業教育模式研究[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8,17(4):109-112+127.
作者:李偉東 單位:長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