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引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敢于嘗試挑戰性的工作“90后”大學生思維敏捷、敢于創新,有想法、有主見、有創意,喜歡挑戰性的工作,在他們看來,學習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據人人網對入職兩年的“90后”高校畢業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工作挑戰性較小、內容過于單調成為“90后”畢業生對工作不滿意的主要原因。[2]“90后”大學生更注重職業發展前景、挑戰性的工作機會、企業發展前景良好、能嘗試不同性質的工作、高企業知名度等。
(二)求職路徑多元化和網絡化隨著網絡的普及,微博、微信等媒體的興起,“90后”大學生的求職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和網絡化,網絡、電視媒體求職正成為“90后”大學生擇業的又一重要途徑,傳統現場招聘會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削弱。電視、網絡等新媒介為“90后”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更便捷、更廣闊展示自我的空間平臺,一些自信的“90后”大學生勇敢地走上電視、網絡求職的舞臺,一部分“90后”大學生通過觀看電視求職節目、職場選秀欄目來學習職場規則和求職面試技巧及求職禮儀。微視求職、網絡視頻求職也廣泛受到“90后”大學生的熱捧。
(三)求職目標生活化與功利化在影響畢業生求職的主要因素中,不少“90后”大學生表示,在擇業時,最關心的是工作時間的安排,企業的作息時間是否固定,是否有帶薪休假等受到畢業生的廣泛關注。實行彈性工作時間的崗位更受追捧,同時是否需要加班也成為“90后”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較為關注的問題。大部分“90后”大學生就業時優先考慮的是發展機會,其次考慮薪酬待遇,在他們看來,發展機會占主導位置,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的想法較少。因此,畢業生找工作時,更加趨向于給自己帶來實際物質財富的工作,而回避對社會發展有貢獻的工作。
二、影響“9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分析
(一)個人因素1.理想信念。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多樣化的價值觀念,對“90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短視化、功利性、物質化的不良消極思想嚴重影響“9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不同必然會產生不同的就業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從而促使他們選擇不同的職業取向。2.生活追求。“90后”大學生由于所處的特殊的生活環境,對生活的理解有其獨特性。他們追求個性、自信大膽、追趕時尚潮流,摒棄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生活方式,他們崇尚的生活理念是追趕流行,追求挑戰,熱衷時尚,要工作更要生活,要薪水更要自由,他們忍受不了沒完沒了的加班,寧愿少賺點錢,也不愿意被工作套牢。3.個性化。“90后”大學生年輕氣盛、強調個性張揚,工作中總是表現出與其他年代的同事的處事風格不一樣,同時也被其它年代的前輩們當作異類而不受歡迎。據專業人士認為,吸引“90后”大學生的工作崗位有三大特點:一是要好玩,“90后”大學生是娛樂至上的一代;二是離不開網絡,“90后”大學生整日沉迷于互聯網;三是互動性,“90后”大學生個性張揚,喜歡展示。“90后”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有著相對較好的家庭經濟條件,經濟負擔較小,所以在擇業時往往把個人興趣和愛好放在首位。
(二)社會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物質、利益和權力的過度追求,也催生了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不良風氣。伴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人民幣不斷升值,高等教育的去精英化,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也受到嚴重的影響和改變,作為社會成員的“90后”大學生也難處之泰然、置身度外,耳染目睹中也在有意無意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通過影響其職業價值觀的形成,使其在職業選擇上更加功利,更加物質,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謀福祉的工作理念削弱,表現在大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方向上更具目的性、功利性和選擇性。
(三)家庭環境家庭環境是影響“9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又一重要因素。作為學生個體生活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環境對“9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家長的職業現狀以及對職業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發展前途的思考往往影響著子女的擇業選擇。據研究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來源中,來自家庭以及家人所提供的就業信息占了35%以上,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影響最直接和最深刻的是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一崗定終身、求穩定、求保險的就業觀念、編制情節等保守就業觀念在農村大學生中表現的比城市學生更為突出,而依靠托關系走后門找工作的求職方式更受城市學生的認可。在就業渠道還不完全暢通、就業環境還不太公平的背景下,處于從幼稚到成熟轉折點的“90后”大學生還沒有走出心里斷乳期,缺乏獨立性,家庭環境將直接影響“90后”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
(四)學校因素就業難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認為自己招不到滿意的畢業生。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在高校層面培養人才需要改革,很多高校人才培養脫離實際,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知識結構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在傳授文化課程的同時,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高校是培養大學生的專門機構,不僅負責傳授各種科學知識和技能,也是培養和樹立學生的價值觀的重要場所,高校對學生所產生教育結果的成功與否,都能在就業過程中得到體現。
三、“9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
(一)強化“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生就業工作,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服務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為了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發展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需要,學校在就業工作中必須大力加強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成才觀,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以保證高校畢業生能順利、及時、充分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雙豐收。”面對新形勢下“90后”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正確地做好生涯規劃、如何轉變就業觀念、如何調整就業心態、如何維護就業誠信,等等,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從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心理素質入手,都是當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二)加強“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導沒有制定清晰的職業規劃不僅給學生今后的就業帶來很大的盲目性,也使當前的生活學習缺乏目標和動力,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提高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提高競爭力,及早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進一步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方法的指導,通過課堂講授、專題講座、拓展訓練、單獨輔導、測評等形式,增進學生對職業的了解,掌握自我認知的方法,能結合自身的實際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與指導,如一年級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二年級開展職業探索,三年級開展就業素質訓練,四年級開展就業技巧培訓,通過解決不同年級學生所遇到的不同問題,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針對性和覆蓋面。
(三)創新“90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形式很多“90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有過多次的社會實踐和實習見習經歷,對于未來的工作他們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但是對于將來的職業生涯認知和職業規劃、職場適應方面的知識較為欠缺。高校應該結合專業特色,重新定位就業指導課,就業指導課應該包括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公共關系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真正能起到指導畢業生就業的作用;學校要建立職業發展導師隊伍,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可以開展一對一的就業指導,開展針對畢業生的職業咨詢室、簡歷工作坊、職業大講堂等各項就業指導服務,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四)加強“90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自主創業已成為一部分“90后”大學生就業取向的一大選擇,高校要努力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積極創造條件,適時開設創業指導課必修課,將學生傳統的就業觀念從被動就業轉變為自主創業,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充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學校要通過教育和培訓等方式來提升“90”后的創業能力,出臺相關舉措來激勵大學生創業,做好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申領、審核、發放工作,幫助學生落實自主創業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地落戶等優惠政策。
(五)以社會需求和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是畢業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高校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更新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要進一步強化質量意識,突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做到應知皆知、應會盡會。積極構建大學生“見習+實習+就業”機制,切實加強實習、實踐與實訓教學,將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與畢業生的就業、用人單位考核錄用環節緊密結合起來,為大學生就業開拓更加通暢的渠道。
作者:劉建榮 鐘運華單位:贛南師范學院招生就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