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課程下初中物理教學探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物理這門學科自身存在的特點導致了它實驗性較強,可以說,在這門科學發展歷史中,實驗一直是推進物理學發展的動力。因此,在學習物理這門學科時,應該根據其自身的特點來進行探索學習,所以,實驗在物理學的學習中占的比重還是很大的。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將實驗的利益全部發揮出來。本文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措施展開討論。
關鍵詞:
初中物理;試驗教學;問題及措施
新課程標準中加強了物理學科實驗教學這方面的要求,這也說明了物理實驗在物理這門學科中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是學生們剛進入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們對這門學科還處于懵懂狀態,因此,此時他們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加強他們的實驗教學有助于他們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同時也有助于開發他們的創造力。但是我國現階段的物理實驗教學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這些問題的具體情況和它們的應對措施。
一、傳統實驗教學通常以教師講解為主,改進應該以學生討論為主
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中,上實驗課的時候,教師都是根據實驗講義將實驗內容講解給學生聽,然后將實驗演示一遍給學生看,其實,根據這樣的教學模式,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學生們太過于被動地接受實驗知識,這也違背了實驗課開設的初衷,并沒有達到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物理實驗課改進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初中生都是十五六歲的年紀,正處于對什么事務都感到好奇的年齡段。對于新的知識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教師可以把一些學生實驗和演示類的實驗改成是探索式的實驗,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進行討論,進行教學實驗步驟更高層次的探討,教師將實驗的課堂交給學生,學生在不斷猜測探索中學習,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和思維空間,同時又鍛煉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在動手的過程中,將課堂所學的知識成功運用,又鞏固了所學的課堂知識,這對于剛開始進行物理學習的初中學生來說,這是很有利于他們日后的學習的。例如:學生在做《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的特點》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實驗的原理部分,剩下的在實驗儀器的選取和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數據的記錄和處理等這些環節,教師可以采取指導的方式,讓學生們自我探索,相對獨立的完成實驗,在探索中找出平面鏡的成像具有什么樣的特點,這樣學生們開動腦筋進行操作得出的結論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對于平面鏡的成像知識他們會記得更牢固,這對于開闊學生的思維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傳統的物理實驗太拘泥于教材,改進應該敢于質疑敢于探索
實驗中,有許多實驗的操作比較繁瑣,甚至現象不明顯,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進行實驗,遇到這些實驗現象不明顯、操作比較復雜的實驗時,教師通常選擇自身演示,進而讓學生進行觀查。教師太拘泥于教材對于實驗的講述,從而不能讓學生更明白的理解實驗內容和實驗原理,不利于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在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的改進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教材,在不違實驗原理的知識的情況下,敢于指出教材的不足之處,同時改進教材中的不足,提出合理的實驗方案。這樣是很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思考和創新能力的。例如:在測試物體密度的實驗過程中,教材會要求準確測量一杯果汁的密度,這時教材給出的實驗操作是測出燒杯的重量,倒入果汁,再次稱重,從而得到果汁的重量,然后將燒杯中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果汁的體積,進而計算出果汁的密度。乍一看,這個實驗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學生在做實驗過程中就發現燒杯壁上會有殘留的果汁,并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中。這時,學生就想出了一個更加合理的方案:將果汁倒入燒杯中,然后進行稱重操作,倒出一部分的果汁到量筒中,然后測出該部分果汁的體積,然后將燒杯中剩下的果汁和燒杯一起稱重,兩次稱重之差就是測量出體積的果汁的重量,此時根據公式就可以計算出果汁的密度。這樣學生開動了大腦,既完成了實驗內容,又成功避開了教材中實驗方案所帶來的誤差。
三、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實驗器材和教師的實驗水平有限,改進充分利用有限資源
就我國現階段的初中物理實驗器材的確是有限的,因此,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自己制作實驗儀器,例如,實驗中的放大鏡、天平、游標卡尺、氣壓計都可以自己進行制作。雖然,這些自制的實驗儀器不能投入實驗中,但就從外觀結構來看,它們與實物都還是大致一致的。在一部分的演示類的實驗中,學生可以用自己自制的儀器進行實驗,同時用標準的儀器進行實驗,把兩者進行對比,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自制儀器不能使用的根本原因以及與標準儀器的差距,并進行改進,在不斷改進中進步,在一些精確度要求不高的實驗中可以運用自制的實驗儀器進行實驗。這樣可以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同時在使用他們自己制作的儀器會增加他們的自豪感,這樣他們會對實驗更加的熱情,教學效果也會變得顯著。就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來說,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宰,因此物理實驗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實驗素養,更何況物理本就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的學科,因此,教師的表現是整個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實驗教師應該將實驗的設計、實驗原理、實驗內容以及步驟等熟記于心,在進行上課之前,教師自己也應以身作則,做一遍實驗,將實驗原理弄清楚,以及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狀況進行總結,對實驗原始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找出實驗值和理論值的差距所在,并研究出現這種誤差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教師自己對實驗掌握的透徹了,才能更好的指導學生。同時,教師應該多去參加一些與其他學習教師的討論,多去聽一些專業物理實驗的講座,這樣更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實驗素養,從而能夠更好的去指導學生。
四、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在實驗中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在教學改進的過程中聯系學生學習的情況,找到最適合學習的實驗方法,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物理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綜合來說,是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興趣中學習知識,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羅建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新探[J].南北橋,2015,(11):96-96.
[2]斯正賢.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南北橋,2015,(11):50-50,34.
[3]蒲永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南北橋,2013,(7):140-140.
作者:方春燕 單位: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第三中學
第二篇:新課程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摘要:
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實驗教學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但是在目前實驗教學中都存在很多問題,限制了學生能力培養和發展。實驗教學創新對初中教育來說至關重要,本文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探析,希望對廣大師生的物理教學和學習有所幫助。
關鍵詞:
新課程背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重視物理實驗的操作性和趣味性,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物理邏輯思維和良好學習習慣。物理實驗能夠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能夠促進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下面筆者將從實驗內容和實驗手段兩大方面闡述創新的模式。
1.實驗內容的創新模式
1.1演示實驗
傳統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容易趨向簡單的介紹性演示,將教材上的實驗步驟原原本本復述一遍,對于學生來說,這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演示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實際操作演示,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實驗步驟。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速度測定實驗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時間、路程概念進行理解,要控制好不變量和應變量之間的關系,本次實驗探究的是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得到速度。然后進行實驗演示,準備5個不同重量的小球,從相同的高度釋放,記錄小球落地的時間,根據時間、路程,計算小球運動的速度,并繪制表格。最后引導學生自行組織合作小組開展實驗,并填寫、整理、計算實驗數據,如表1所示。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可以更快的掌握實驗技巧,能夠快速開展實驗,并通過整理數據、分析數據、計算數據,得到最終的實驗結果,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對物理實驗中學到的知識將會更加深刻。
1.2探究式實驗
在探究式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課堂的主體位置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設計、開展并得到結論,并與教材內容相比較。例如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聲音的傳播》教學時,應用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第一步,創造實驗教學情境,播放汽車鳴笛、空谷回音等聲音視頻,引發學生思考,視頻中的聲音都是通過什么途徑進行傳播,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第二步,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通過交流溝通得到更多實驗猜想,并設計猜想實驗步驟,經過討論,他們認為聲音在液體、氣體、固體中都能夠傳播,根據猜想進行實驗。第三步,猜想驗證,首先是聲音在液體中傳播實驗,將發聲的鬧鐘放在水中,隔著水依然能夠聽見鬧鐘的響聲,說明液體可以進行聲音的傳播;其次進行聲音在氣體中的實驗,其實這個實驗學生每天都在做,我們生活在空氣中,彼此發出的聲音就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最后進行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實驗,安排兩名同學在鋼管或書桌的兩邊,其中一名同學敲擊鋼管或是書桌的一角,另一名同學貼近鋼管或書桌,判斷是否能夠聽到聲音,并描述聲音的大小和品質。通過實驗驗證,同學們對聲音的傳播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實驗中,教師抓住時機,進行課堂紀律教育,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不在課堂上隨意聊天,上課不帶手機,避免手機在課堂上突然發出聲音,干擾其他同學的聽課進度等。探究式實驗強調培養學生的探索、求真、創造精神。
2.實驗手段的創新模式
2.1加強多媒體在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多媒體具備形象、生動、有吸引力的特點,是初中教育中比較新穎的教學工具之一,加強多媒體在實驗教學中的運用,即通過多媒體資源更加直觀的向學生展示實驗的過程,還能在實驗過程中配上形象化的聲音,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可以清晰的展示各種實驗儀器的使用步驟,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儀器具體操作步驟,同時可以將實驗儀器與多媒體進行連接,學生在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可以實時的傳送到多媒體中,更加詳細、準確的記錄實驗數據,并快速計算實驗結果,促進學生在實驗中培養求真、務實的精神,保持嚴謹的科學態度。
2.2加強電子書在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電子書在實驗教學中運用效果與多媒體差不多,多媒體比較偏向于集體教學,而電子書更有針對性,可以根據每個人學生能力的不同進行不同程度設計,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自主調節實驗視頻播放進度,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采取倒退重復學習的方式,保障學生在物理實驗學習中對每個知識點都能夠形成比較深刻的印象。同時電子書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就像是另一位老師,一位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貼身家教。
3.小結
總而言之,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驗教學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整體物理教學質量和效率,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對實驗教學保持高度的重視,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作用,激發學生創造和創新能力,提高初中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好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6.20:95-96
[2]許寶貴.新課程下初中物理實驗高效教學的實踐與探尋[J].學周刊,2015.29:145
[3]張鵬華.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新模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6.15:114
作者:陸宗元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
第三篇:新課程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探析
摘要:
物理作為初中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在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帶領學生認識世界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在新課程理念影響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成為每個物理教師積極思考的主要問題。文章在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基礎上,探討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措施。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初中物理;有效教學;應用
初中作為學生學習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是知識積累、思維形成的關鍵環節。初中物理課程憑借內容豐富性、邏輯性強等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初中物理教學常常將教師作為主體,且在教學中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實驗教學,物理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這種固步自封的教學模式不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因此加強對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能夠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且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知識體系。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傳統教育存在一定缺陷,其中教師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較為突出,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且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往往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使得學生在做物理習題時,并不會運用所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科,學生只有通過主動學習、發現并思考,才能夠真正透過物理現象,學習并了解物理知識[1]。另外,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需要親自動手實驗,以此來解決問題。可見,制約我國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問題是學生主體性被削弱,剝奪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自由。
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對策
有效教學主要是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運用合理教學方式和方法,在課堂時間內,最大程度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完成教學目標。結合當前我國初中物理教學現狀,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調整:
(一)尊重學生,調動學生興趣
初中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身心正處于發育階段,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會引起學生心理反感,甚至對學習產生恐懼感。如此一來,不僅會影響教學活動有序開展,且不利于學生物理知識的積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新課程理念內涵,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興趣作為切入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教師還應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開發設計適合學生自身愛好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興趣,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在此基礎上,當學生在遇到物理問題時,能夠利用物理知識很好地解決問題。
(二)創新方法,優化教學方案
物理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建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通過形象的方式,將物理知識呈現出來,既能夠貼近生活,且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理解物理知識。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還可以加大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力度,借助多媒體課件等向學生呈現物理常識,或者采取小游戲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學生一定刺激,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2]。此外,可以采取提問方法,通過一些啟發式、開放性問題,對學生加以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學習,如在學習密度與體積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問“同質量的水和冰哪一個體積更大?”,學生憑借以往知識會回答“水”。此時,教師再進行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鼓勵學生自主發現答案,然后進入到密度與體積教學當中,最后得出“冰的密度小,使得水的體積變大”原理。
(三)實驗教學,深化物理本質
物理本身是一門通過實驗而探索發展的科學,尤其是初中物理,很多教學內容都需要實驗的支持。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現有實驗工具,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幫助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了解知識、抓住重點,逐漸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3]。如在學習電阻與電流關系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滑動變阻器,對電阻值進行調節,觀察點燈亮度,促使學生對電阻與電流之間的關系具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最后得出“電阻與電流二者之間呈反比關系”的科學理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有所提升的同時,還能夠在實驗中獲得更加強烈的成就感,逐漸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
(四)合作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程理念下,合作學習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增強師生、生生之間交流和溝通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入合作教學方式,圍繞著物理問題進行探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想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各自發揮優勢,以此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對教學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且需要加強對學生創新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中占據的主體地位,樹立創新思想、觀念,加強對新教學方法的研究,結合學生個性化特點,創建相關情境,調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與教師共同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不斷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塞力克•阿克別爾汗.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中),2015(03):70.
[2]季連玉.基于新課程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案例探究[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4(21):62-63.
[3]石泓鑫.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16-17+40.
作者:劉含笑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