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解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實驗教學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初中物理學科涉及的實驗較多,分組實驗教學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團隊意識和交流能力都有積極意義。但是目前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本文筆者詳細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
初中物理;分組實驗;問題;改進策略
物理作為初中基礎學習科目,對于提高學生知識儲備和參加升學考試都有較大的影響。物理實驗課程常見的教學方式有: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演示實驗是指教師將實驗步驟演示給學生看,實驗的主體是教師,學生主要是靠記錄和教師講解進行實驗記憶。分組實驗是指學生作為實驗主體,獨立完成實驗內容,對于實驗記憶主要是依靠實驗結果構建物理實驗概念,可以將抽象知識具體化,但是由于學校不重視加之學生自身問題造成分組實驗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由于初中物理學科自身特點,所以在進行教學中需要采用分組實驗方式進行知識點學習。雖然目前的初中物理分組實驗在實踐和創新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還有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
1.1實驗模式單一:在進行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時間,會在分組實驗開始前將所有實驗用具和實驗材料準備妥當,實驗儀器調試完畢,實驗報告的形式也是統一格式。這種單一的實驗模式雖然達到了節約課堂時間的目的但是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學生按部就班的進行實驗步驟沒有對實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摸索,不便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大大影響了實驗的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的實驗目的。
1.2學生缺乏實驗興趣:初中學生自制能力有限且心智還不成熟,很多學生還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很多學生還沒有建立物理實驗學習重要性認識或者認識不足,在分組實驗中參與度不高,對待實驗任務也不認真,常常出現實驗中打鬧現象甚至出現故意損壞實驗儀器的現象,對于實驗報告填寫也是照抄其他同學,對于實驗過程和實驗目的也存在不理解的現象。
1.3學生實驗預習能力欠缺:很多學生實驗前沒有仔細閱讀實驗書本知識,這就導致在分組實驗課堂中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完全了解進行物理分組實驗的目的、實驗儀器、實驗材料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無法迅速進入實驗狀態,也影響了實驗的順利進行以及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很多學生認為分組實驗就是教師發號指令學生照搬照做,缺乏一定的課前預習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
1.4缺乏團隊意識: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個性較強且性格差異大。這就造成很多學生對于分組實驗中不愿意與組員交流溝通、對于分組組長安排存在不滿導致故意打亂實驗步驟、放慢實驗速度等。組員之間不懂的配合和協作,甚至一些組員在實驗中只充當局外人和觀賞者,參與性不高,這些都導致分組實驗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2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改進措施
目前分組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積極的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對于提高分組實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有重要意義。
2.1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初中物理教師要解決物理分組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首先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愛好。其次教師還應該在課余時間增加自己的物理知識儲備,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及時獲取有趣的物理實驗,可以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最后實驗儀器準備上,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自己制作教學設備。例如:重力實驗中,教師可以自己設計一些造型各異的儀器設備。在進行課堂前期準備時,教師可以按照實驗分組,每次實驗準備與兩組學生一起準備,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儀器設備的了解,還能夠提高學生實驗興趣。
2.2對實驗模式進行變革和創新:很多學生對于物理分組實驗的認識還存在“你說我做”的階段,對實驗沒有自我探索興趣,對于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出現不配合、不接受、不排除的狀態,這大大影響了實驗效果和教學質量。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物理教師要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和創新。例如: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激勵方法,在實驗進行后選出班級“最優實驗小組”,這種激勵政策,學生會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興趣,增加團隊意識,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分組實驗前,要提前告知學生此次實驗的目的和實驗的樂趣,告知學生需要做哪些課前準備。在實驗結束后,教師要積極的加強學生的討論和交流。及時分享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以及如何減少實驗誤差等。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進而形成物理概念的構成,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2.4發揮學生實驗主體地位:傳統的實驗教學,沒有發揮出學生主體地位,很多學生只是按照教師指令進行實驗開展。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驗中,要學生根據實驗目的,采用小組討論方式,進行實驗摸索,教師可以給予指導和建議,由于減少了教師的實驗指令,學生會更有實驗擔當,樂于與學生配合。這樣既可以調動實驗興趣還能夠增加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便于學生及時發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復雜的物理名詞,教師要及時對其概念進行講解,消除學生對抽象難懂名詞的畏懼心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例如:教師在進行電流實驗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可以采用用時的多少進行小組名次排比,沒有了教師的指導,學生為了節約時間,會進行自我探索,也會提高動手能力。
3結語
初中物理分組實驗的順利進行不但需要教師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教學質量,發揮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作用,還要注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時間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加團隊意識,進而達到提高物理分組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志愿.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修煉組內合作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01).
[2]黃坤倫.農村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困惑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2(24).
作者:韓長華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第八中學
第二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析
引言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滲透生活元素,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現象,掌握物理原理,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拉近物理實驗與學生間的距離,還能夠引起學生對于生活現象的好奇,吸引學生主動對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與思考,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滲透生活元素談點體會.
一、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
教師應該以生活化的教學觀念為引導來進行物理實驗教學設計,意識到生活化物理實驗教學所存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改變原來那種以課本為教學參考主體的教學觀念,將眼光放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能夠將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與物理實驗進行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貼近實際生活的物理實驗.
二、設計生活化的課堂教學
1.實驗教學語言生活化.初中物理原理大多較為抽象化,學生在學習與記憶的過程中常常產生理解與記憶困難,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避免使用過多抽象化的語言,盡量將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轉變成學生易于理解的表達方式,但是要注意,不要影響其本意表達.例如,在講“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將光的折射現象表述為一個調皮的皮球在遇到一堵墻時,便會被彈回來,如果被彈到另一堵墻上,便又會被無情地彈回來.這就是“光的折射”的生活化原理.通過這種生活化語言的講述,學生對于光的折射便有一種直觀與形象化的感知,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與理解.
2.實驗引入生活化.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實驗之前導入生活化場景,能夠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所形成的認知,再進行深入講解,可以減小學生的理解難度.例如,在講“摩擦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讓一個乒乓球在一個斜坡上靜止下來,學生發現,在傾斜的坡上乒乓球很難靜止下來,然后學生通過嘗試將斜坡坡度降低、在斜坡鋪上雜物等形式,讓乒乓球在斜坡上靜止.之后,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引入“摩擦力”的概念.由于之前生活化的實驗導入,讓學生了解了與摩擦力相關的生活現象,再進行摩擦力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3.問題情境生活化.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可以將學生快速帶入物理實驗氛圍,了解實驗的側重點,便于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達到想要的實驗效果.例如,在講“壓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提重物實驗.相同重量的重物被放到兩個包裝袋中,其中一個包裝袋的提手為寬布條,而另外一個包裝袋的提手為一根線,教師讓學生分別將兩個重物提起地面,然后讓學生判斷哪個包裝袋中的重物較重.在提起重物的過程中,學生都明顯感覺提起寬布條包裝的重物較輕松,而提起線包裝的重物較費力.最后教師公布答案為兩個重物的重量是相同的,但是親身提過重物的學生會產生質疑,之后教師可以為其解釋受力面積大小與壓力間的相互關系,進而將這種關系上升到壓強的概念范圍,讓學生理解受力面積與壓強的關系,最終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壓強的相關原理.
4.習題教學生活化.課堂物理實驗結束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物理習題,考查學生通過生活化的物理實驗教學是否已經掌握實驗原理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將物理原理轉變為解決生活問題的工具.例如,在講“二力平衡”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三個人去冒險時進入險境,他們需要拿到高空中的鑰匙才能夠逃離險境,他們接觸到鑰匙的唯一途徑便是一個大圓盤,大圓盤只有中間有一個著力點,稍微受力便會歪向一方.請問:他們三人能否順利站上圓盤拿到鑰匙?這個題目,可以用二力平衡的原理來解決.只要有兩個人先站上圓盤兩端將圓盤控制平衡,第三個人漸漸站上圓盤,其他兩個人不斷移動自己保持圓盤平衡,然后第三個人逐漸向圓盤中間挪動,其他兩個人繼續調整自己的站位,確保圓盤平衡,最終一個人站到圓盤中間,兩個人平移到圓盤兩端,就能夠成功拿到鑰匙.這種生活化思考習題,能夠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物理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結語
總之,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滲透生活元素,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現象,掌握物理原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是教師應該明確生活與物理實驗教學的界限所在,物理知識雖然來源于生活,但是其又超越于生活,成為一門知識性課程.許多物理原理的歸納并不是依靠實際的物理實驗觀察而得出的,而是依據物理學家的合理歸納與演繹而推理出來的.因此,許多物理實驗是無法運用生活化元素進行演繹的.為了避免生活化元素無法解釋物理實驗的狀況發生,教師應該掌握生活與物理實驗相結合的合理度,發現生活化元素對于物理實驗的意義所在.
作者:俞俊 單位:江蘇溧陽市周城初級中學
第三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
摘要:
隨著我國不斷加深對教育事業的重視,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運用新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本文試圖淺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現狀,并提出幾點培養建議。
關鍵詞: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能力;策略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促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探究能力所遇到的阻礙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單方面注重考點知識的灌輸,教學重點只在學生的解題能力上,忽略了物理實驗教學的真正意義,導致學生機械化學習,對于知識點總是理解不夠深入。傳統實驗教學模式下,實驗教師為學生展示所有的實驗步驟,并為學生講解實驗結果,學生只是進行一遍流程模仿,無法自主思考。這種情況使物理實驗成為了一個空殼,無法教導學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識點。
二、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探究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了探究式教學的真正意義
探究性教學重在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對于初中物理來說,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獲得結論的同時也就學會了知識點。但是在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忽略了這個實質原因,很多教師打著探究式教學的旗號,實質上依然是傳統教學方式,形成了不倫不類的教學方式,無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連基本實驗課程都無法完成。
(二)探究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在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時,很多教師確實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實驗操作與結果探究,但是,卻僅僅是以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探究。物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眾多聯系,可以說,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教師僅以課本理論為實驗對象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脫離了實際,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遇到現實問題時無法學以致用,導致教學失敗。
三、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培養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發揮實驗課程的優勢
物理實驗是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受物理理論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良好基礎。探究性教學主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物理實驗也需要學生親自操作。在教師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可以對學生循循善誘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生在不斷實驗不斷分析中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答案。如,進行初中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聲音是由物體的震動產生的,并提出問題,如何區別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利用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感受不同物體的振動,并觀察不同物體發出不同聲音時的狀況,學生根據仔細觀察,回答教師的問題,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物體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結論總結,物體的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振動頻率越低,音調越低。接著,教師再一次引導學生如何判斷聲音的強弱?學生再次進行實驗,仔細觀察聲音強弱時五的振動幅度,通過觀察,學生探究總結,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物體振幅越小,響度越小。教師再次根據學生的總結進行結論歸納,響度與振幅有關,響度與發聲體距聽者的距離有關。最后,教師對于學生的自主研究進行鼓勵,激發學生對于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這種教學方式,利用了實驗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進行自主探究,不僅掌握了物理知識,同時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
(二)營造輕松地課堂氛圍
初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情緒復雜敏感的時期,很多學生在眾人面前有些小心翼翼,很在意外界看法。在進行物理實驗過程中,如果課堂氛圍沉悶,比較敏感的學生就無法順利進行實驗。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考慮學生的感受,加強師生溝通交流,緩解教師與學生長久以來的僵硬氣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營造輕松的實驗氛圍,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大膽投入到探究性學習中去。如,進行初中物理“升華和凝華”教學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升華和凝華的理論知識,使學生構建出基礎概念框架。接著,教師活躍氣氛,為學生展示干冰,并請學生近距離感受一下干冰,激發學生對于升華和凝華的實驗興趣,教師看到課堂氣氛以及輕松自然時,引導學生進行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并請學生根據實驗得出了什么結論?學生自主實踐,并根據實踐自主探究出升華需要吸熱,凝華需要放熱,教師對學生結論進行點評。最后,請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并在下節課談談感受。
四、結論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究式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兵.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2]李紅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白雪超.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4]高亞飛.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作者:沈克磊 單位:如皋市搬經鎮常青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