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成人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思考范文

成人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成人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成人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思考

一、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主要特征

國家統計局將青年界定為15歲至34歲之間的人,失業青年主要指在此年齡階段,有勞動能力和工作愿望,但在一定時間里失去工作或沒有找到工作的人群。無業青年是指既沒有固定工作,也尚未在找工作的年輕人。本文的“失業無業青年”是指年齡在15歲至34歲之間,接受過初中等甚至高等教育之后,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目前還沒有進入從業領域,或曾經有過短暫的工作,處于失業、無業狀態的年輕人。目前,這類青年失業無業群體呈現如下特征。

(一)構成上:文化水平參差不齊

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學歷構成復雜、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高學歷失業無業現象顯現。盡管這一群體中不乏初、高中甚至更低學歷的青年,但是大學生也在其中占不低的比例。國家統計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在15歲至34歲的失業青年中,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是相當大的。這一群體在接受初等或中等教育后,由于各種原因未能繼續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使他們在現代社會發展中處于弱勢地位(見表1)。在15歲-34歲的無業青年中,很多人都是初高中畢業即待業在家,然而,部分大中專畢業生甚至研究生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由于缺少專門的職業技能學習與工作經驗以及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他們往往一畢業就意味著失業。

(二)心理上:大多心理脆弱,心理健康狀態欠佳

大多數失業無業青年心理脆弱,對自己由學生突然轉變為失業無業青年猝不及防,并且有的青年在上學期間表現優秀,地位的轉變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同時強烈的就業愿望和無法就業的殘酷現實更加劇了他們的心理矛盾與沖突。大多數低學歷青年在受教育期間學習成績位居中下等,無法接受繼續教育。作為所謂的學業失敗者,以落伍者的心態離開校門,又以失敗者的精神面貌步入社會,加上自身能力不足,社會經驗缺乏,長期無業導致的自卑心理以及對學校、社會的失望,致使大部分失業無業青年對就業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并逃避就業帶來的壓力。而對于部分大中專畢業生甚至研究生來說,因為本身素質較高,自尊心較強,有明確的職業定位,但過分看重自我,急于實現較高的個人抱負,且不愿降低自己的就業標準,當客觀現實與既定的目標出現差距時,他們大多不愿委曲求全去從事那些自認為不會實現自身價值的工作,最終只能閑置在家。

(三)生活上:大多無穩定生活來源,“啃老”現象普遍

“溺愛”與“啃老”的一代是失業無業青年的主體。對于多數作為獨生子女的失業無業青年來說,由于從小嬌生慣養,受到家人的百般呵護,他們一方面缺乏堅韌的毅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在遭遇挫折或面臨失敗時,缺乏獨自解決問題的意識,傾向于詢求父母的幫助,依賴性較強;另一方面他們勤儉節約、獨立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由于閑置在家,即使大多數人沒有工作,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他們也很少有衣食之憂,依賴父母、親友甚至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供養,成為我們平常所說的“啃老”族和“寄生”階層。對于大多數學歷較低的失業無業青年來說,童年期家人溺愛帶來的副作用以及普遍的低學歷問題,使得他們在就業市場中缺乏基本的知識水平、勞動技能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以至于毫無競爭力可言。而對于較高學歷的“啃老”族來說,即使相對來說有一定的就業優勢,卻因為就業能力欠缺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此外,由于家庭條件相對較好,也為該群體的“啃老”提供了物質條件。

(四)能力上:大多無知識技能,就業能力欠缺

應試教育背景下的青年失業無業群體在校期間很少學到與就業、職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包括那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他們就業經驗不足,甚至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習慣將所學的知識過于理論化,將書本上的知識硬搬到實際生活或工作中,思維模式化,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動腦筋,無法靈活地處理。此外,他們極易情緒化,做事隨心所欲,與人溝通和協作方面的能力不強,不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這些都使得他們在人才市場上不易被錄用。由于長期處于失業、無業狀態,無法掌握相應的職業知識,也沒有接受過相應的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他們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缺乏進入職業生活的競爭能力。因此他們在就業擇業中處于劣勢,很難找到適合的就業機會,或者由于工作收入太低而不愿就業。

二、阻礙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社會流動的原因分析

阻礙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社會流動的因素復雜且相互聯系,包括個體素養、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社會背景等,它們影響了青年無業失業群體的產生乃至他們進一步向上發展的空間與可能性。

(一)個體素養

首先,個人心理不成熟。大多數失業無業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很少吃苦,心理不夠成熟,心理素質不高。進入社會后,面對周圍的環境以及社會的壓力,青年失業無業群體極易產生自卑、暴躁、沮喪、孤僻等不良心理。在面對就業的高期望與客觀實際之間的差距時,他們往往無法調整這種落差對心理的打擊。由于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欠缺,內心較為脆弱,經不起打擊,當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選擇主動失業。其次,自身技能缺乏,就業經驗不足。對于青年失業無業群體來說,他們在學校期間學到的知識技能有限,幾乎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職業技能培訓,更沒有相應的工作經驗,綜合素質不高。因此,缺乏謀生的職業技能、就業技能成為他們向上流動的主要障礙。再次,自身就業觀念落后,職業意識淡薄。很多失業無業青年拈輕怕重,怕做辛苦的工作;也有一些失業無業青年看重面子,怕被別人瞧不起,對有些工作不屑一顧;還有部分失業無業青年因有較高學歷而高估自身能力,對就業崗位期望過高,好高騖遠,不愿意從事低工資、低技能的工作。這些傳統的就業觀念也成為青年失業無業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影響青年失業無業群體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父母行為的影響。大多數青年失業無業群體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父母的過度溺愛使他們從小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養成好吃懶做、游手好閑的惡習,從而找工作時拈輕怕重,不愿接受辛苦的工作。這種教育方式也會造成失業無業青年對家庭以至于對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形成對父母的依賴心理,獨立意識差,心理不成熟,這些都成為他們被排斥出勞動力市場的原因。另一方面,家教方式不當。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多數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更關心生理健康,而忽視了對孩子性格、獨立性、責任心等心理素質的培養,使孩子從小就養成凡事依靠父母的習慣。在教育方式上,偏重于溺愛、放縱,對孩子的行為大多不聞不問、放任自流。這種方式使孩子從小養成貪圖享受、自私自利、不能吃苦耐勞的習慣,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是積極地尋求解決的方法,而是選擇用逃避來解決問題,影響了正確世界觀的形成。

(三)學校教育

無論是中等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一方面,從中等教育層面看,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學校過多重視升學率而忽視了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育方式單一,片面地注重書本知識的記憶和灌輸,學習內容枯燥,學生所學內容脫離現實生活,畢業后難以學以致用。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綜合能力低下,往往缺乏靈活性、創新性。另一方面,從高等教育層面看,專業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由于許多高校沒有對市場的需求進行調研,也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對知識進行更新,更多的只是按照傳統的設計安排學科課程,理論性較強,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不能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與社會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脫節。有些高校雖然設立了就業指導中心,卻缺乏對學生開展系統、完整的就業教育,導致學生在完成學業后,無法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導致就業難的局面出現。

(四)社會背景

首先,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勞動力的技能水平、整體素質以及工作經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大部分失業無業青年來說,技能不足、就業經驗和社會閱歷少等使得他們在就業中毫無競爭優勢可言,所以成為首批被拒之門外的群體。其次,城鎮化進程使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導致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再加上每年新達到勞動力年齡的人口就業與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積聚,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再次,用人單位觀念功利化。一些企業基于成本的考慮,不愿招收經驗缺乏、社會閱歷少的新員工,特別是應屆畢業生。人們往往認為,學生進入企業后,需要進行培訓,在培訓期間,非但不能為企業創造任何價值,反倒要企業支付培訓期間的費用和工資,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導致企業負擔加重。這都在某種程度上導致青年無業失業群體數量的增加。

三、成人教育促進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社會流動的使命

對于大部分失業無業青年來說,如果他們能夠有相應的繼續學習機會,能夠根據市場需求接受相應的就業創業培訓,就可能從社會最底層上升為產業工人、個體工商戶等中間階層,實現自身的向上流動。因此,成人教育應該關注這一弱勢群體,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通過提升失業無業青年的文化和生活技能,提高他們的職業、就業技能,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保障他們的就業權利,形成他們的社會支持網絡,來幫助青年失業無業群體實現向上流動。

(一)提升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文化和生活技能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人們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工作崗位也都相應提高了就業門檻,因此學歷、綜合素質偏低等成為失業無業群體向上流動的制約因素。對于大多數初、高中畢業甚至輟學的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由于學業失敗而被學校淘汰,學習過程就此中斷,個人綜合素質較差,尤其是文化技能欠缺和社會經驗缺乏,導致他們幾乎很難順利找到穩定、理想的工作。因此他們比其他成人群體更需要基礎科學文化知識和相應的生活技能。對此,成人教育應提升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學歷層次,向他們提供以學歷提升為主的補償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對于學歷層次較高的失業無業青年來說,他們的學歷教育已經基本完成,但適應生活的能力欠缺,無法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成人教育應提供與市場需求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實用技術學習機會等,提升他們適應生活的能力。成人教育應承擔起提升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綜合素質的使命,依托網絡教育,形成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中心,建立“學分銀行”。根據失業無業青年的需要劃分為學歷教育、職業培訓教育,其中職業培訓證書可轉換為學歷教育學分。學生只要學完一門課就計一定的學分,參加技能培訓、考證也計學分,最后按全部應得學分累計。只要累計學分總數達到相應學歷層次的要求,就可以獲得相應學歷。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選擇自己感興趣或對自己有用的課程,也在提高學歷的同時增強了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保證了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銜接。

(二)增強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職業技能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個體再社會化是指在生活急劇轉變中,一個人放棄原來的生活方式而適應另一種對他來說是全新生活方式的過程。青年失業無業群體職業技能素質的提高是他們進行再社會化過程中的技能社會化,即他們通過學習逐漸獲得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須的技能的過程,包括生活自理技能和職業技能。因此既沒有職業技能,又缺乏工作經驗的青年失業無業群體要實現自身再社會化中的技能社會化,就必須增強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鑒于此,成人教育應承擔起提高青年失業無業群體職業技能的使命,按照市場的實際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制定適合失業無業青年的技能培訓課程,提高他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切實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就業技能,適應市場需求。依托社區對失業無業青年進行有效的職業技能指導與培訓,通過設立職業生涯指導中心,為失業無業青年提供教育與就業咨詢服務,建立就業信息網絡,收集市場就業信息,同時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優勢與不足,掌握職業規劃知識,選擇自身職業發展的計劃,增加就業機會,順利完成從“無業”到“有業”的過渡。

(三)加強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心理輔導

由于各種原因,青年失業無業群體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問題。他們對目前的失業無業角色與他們之前在學校的學生角色之間的差異無法適應,再加上他們強烈的就業愿望與他們無法就業的事實之間的矛盾,使得大多數失業無業青年因沒有工作而自卑,無法接受現實而對社會失望、對現實不滿,這些消極心理使他們無法正常就業或再就業。此外,父母的過多干涉也無形中造成了他們脆弱的心理。因此,他們更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除心理障礙。成人教育應承擔起加強青年失業無業群體心理輔導的使命,依托社區加強失業無業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促進這一群體健康人格的形成。通過設立心理輔導及咨詢室,對心理存在一定障礙的失業無業青年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矯正,提供人性化關懷,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同時,對失業無業青年的家庭提供家庭生活教育、家庭健康教育輔導,聘請專家指導家長正確教育子女,并長期跟蹤指導,幫助失業無業青年與家長融洽溝通,切實提高家庭對實現子女向上流動的援助水平。

(四)保障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就業權利

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法規大多是為失業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著眼于較為消極的救援,忽視了對失業人員進行積極的就業幫扶,提供就業機會,從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失業人員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即使2005年《福建終身教育促進條例》、2011年《上海終身教育促進條例》以及2012年《太原終身教育促進條例》出臺后,失業人員的教育培訓特別是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培訓費減免等開始受到重視,但是目標指向仍然較為籠統,并沒有關注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的青年失業無業群體,并沒有就如何保障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平等就業權利,以及取消歧視青年就業者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因此,成人教育應推動制定適合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政策法規,明確規定要根據市場、企業的需求以及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優勢與不足,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規定不得歧視就業經驗不足、社會閱歷較少的青年就業者,以保障青年弱勢群體的就業和生活狀況。只有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規,才能切實保護青年群體的利益,保障失業無業青年的就業權利,為他們的就業提供良好的環境,以促進他們向上流動。

(五)形成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社會支持網絡

由于阻礙青年失業無業群體向上流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個人、學校、企業、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影響的結果。因此,成人教育應整合促進青年失業無業群體向上流動的社會力量,形成促進他們向上流動的社會支持網絡。首先,成人教育應與政府部門合作,通過多種途徑加大中間階層地位及獲得途徑的宣傳力度,激發青年失業無業群體向上流動的積極性,加強成人參與學習與培訓重要性的宣傳,引導廣大失業無業青年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或職業技能培訓。同時,通過輿論宣傳消除人們對弱勢群體特別是青年失業無業群體的偏見,使人們對青年失業無業群體關注和支持。其次,成人教育應與企業合作,使企業完善用人體制,轉變傳統用人觀念,充分意識到青年失業無業群體作為人才資源在其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為失業無業青年提供就業機會。同時,企業應參與失業無業青年的職業培訓,按照其上崗要求進行培訓,為青年失業無業群體創造就業機會。再次,成人教育應加強與勞動部門、職業部門的合作,在失業無業青年進行學習和培訓期間,安排他們到勞動部門或職業部門進行實習,培養工作技能,積累實踐經驗,為促進失業無業青年的向上流動做好準備。(本文來自于《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雜志。《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孫立新趙翠云單位: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2019中文字幕在线电影免费|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日日躁|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狠狠热精品免费观看|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蝌蚪视频app下载安装无限看丝瓜苏 | 日本一道本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武侠古典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六月丁香色婷婷| 自拍偷拍国语对白|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0国产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好紧我太爽了视频免费国产| 中文字幕一级片|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 网络色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观看|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91不卡在线精品国产| 在地铁车上弄到高c了| www.中文字幕在线|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中国黄色一级大片| 打扑克又痛又叫原声| 丰满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乱岳合集500篇|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8|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