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班主任管理語言藝術創新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靈魂,其管理藝術大多是通過班主任管理語言體現出來的,提升班主任管理語言藝術,自然成為班級管理重要突破口。班主任語言設計是一門學問,需要在實踐體驗中慢慢總結經驗,什么地方需要啟發、什么時候需要鼓勵、什么場合需要教育,這是班主任管理語言研究的重要關注點。
一、運用啟發語言,體現以生為本
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語言的篩選,不同管理環境需要配置不同語言,而且要注意體現語言的啟發性和人文性。作為班主任,需要利用藝術語言,調動學生積極心理,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是對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可做的。所謂言傳身教,最重要的體現方式還是言語傳授和啟發,班主任要對啟發性語言展開深度探究。班主任管理語言設計時,需要考慮具體的管理場景,以及面對的學生群體。要運用啟發性語言,還要觀照學生心理,體現生本意識,這對班主任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如有幾個學生集體遲到了,按照一般處理程序操作,先要問清緣由,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適度給出批評,學生認識到問題嚴重性了,教育也就結束了。教師語言根本不需要設計,都是即興發揮的。這樣操作真的能讓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嗎?教育效果真的可信嗎?對此,大家都應是心知肚明的,學生違紀,班主任處理,不是體罰就是語罰,想讓學生“長記性”,但操作效果往往難盡人意。如果班主任能夠科學設計管理語言,了解情況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育效果自然大不同。有教師這樣教育學生:“你遲到了,的確不是故意的,老師能夠原諒你,但你換位想想,如果每一個學生都這樣認為,都可以隨便遲到,這個班級還有什么秩序可言呢?這樣吧,咱們來個約定,如果下次再遲到,你以后負責班級遲到處理工作。”班主任這樣說過之后,這個學生再也沒有遲到過。因為學生有了換位思考,他會時時提醒自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這種看上去是班主任的“威脅”語言,其實是很有人情味的,給學生帶來深刻觸動。
二、優化評價語言,做到張弛有度
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認知偏差是正常的,班主任對學生展開評價時,也要注意分寸,注意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利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對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班主任也不能姑息和遷就,而是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明白是非曲直,從而建立鮮明的是非觀念。班主任在評價學生表現時,對語言的設計常常流于形式,或者是輕描淡寫,或者是故作姿態,讓學生接受起來感覺有點別扭。有兩個學生拾金不昧,將撿到的東西交給了班主任。一個班主任這樣評價:“表現不錯,撿到東西知道交公,這是值得肯定的行為,說明你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我要在班級內宣傳你的行為,讓大家都來學習你的先進事跡。”另一個班主任這樣說:“拾金不昧,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的素質。我們可能都丟過東西,那著急焦慮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我們需要快點把東西交還給失主。”兩位班主任,兩種不同評價操作,學生的感覺會一樣嗎?很顯然,第二位班主任的語言更貼近學生接受心理,夸獎學生不可太過,一旦讓學生感覺到假,就容易得到反效果了。像第一位學生,以后不敢拾金不昧,會擔心被當成典型。班主任評價學生語言要張弛有度,多接地氣,也就是多說實在話,少來虛的。
三、借助寓理語言,實現以理服人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只靠單純說教是不行的,還要注意語言的豐富性。如果班主任能將道理蘊含到故事中、生活案例中,學生接受起來更為自然順暢。小學生對故事有特殊情結,對故事蘊含的哲理容易信服。班主任不妨利用學生喜愛的故事情節,對學生展開管理教育,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其教育意義。有兩個學生發生口角,大打出手,班主任把他們叫到辦公室,起因是兩個人原來有矛盾,現在懷疑對方在陷害自己,一時話不投機,就撕巴起來。班主任沒有直接批評他們,而是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了他的斧子,觀察對方臉色、表情、說話、走路,都感覺太像偷斧子的。后來,丟失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時,找到了丟失的斧子。這個人再來觀察鄰居家的兒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這兩個學生聽完班主任講述的故事,都陷入沉思。班主任讓其回去之后好好琢磨一下這個故事,有時間再跟班主任匯報思想。班主任用一個寓言故事順利擺平了學生打架事件,而且留給兩個當事人更多思考的機會,相信這兩個學生一定會好好反省自己的做法。教育不應該是疾風暴雨式的,和風細雨可能效果會更好。語言是教育利器,準確說是一把雙刃劍,關鍵要看如何利用。總之,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以語言為武器,調動學生自律意識,疏通學生思想,解決學生糾紛。特別是管理語言,需要講究啟發性、人性化、哲理性、激勵性,這樣才能成功實現管理作用。
作者:孫成仿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北旺鄉東戶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