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各種新媒體技術開始與我國教育實踐相結合,不可否認,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還能為不同學科以及專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社會對不同行業的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本文站在宏觀發展角度,將理論分析與實踐調查相結合,對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進行進一步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
從目前來看,各種新媒體技術與教育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對于傳媒行業來說,要想實現自身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穩定運作,必須積極利用不同的媒體技術,其中,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尤為重要。新媒體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為播音主持的行業帶來了更多發展機會,同時該行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該行業必須站在客觀角度,充分考慮各類正面及負面影響,立足于提高自身核心力量,實現專業技能以及水平提升。結合相關實踐調查可以看出,我國各大院校在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策略比較傳統及落后,沒有結合社會對人才發展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現有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差異,對此高校必須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及思路,采取創造性教學策略,通過引入全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真正為社會培養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1新媒體教學信息傳播的特點
1.1隨時互動的特點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互動性更強,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各種新媒體技術水平越來越高,信息的傳播開始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由之前的單向傳播轉變為現在的讀者傳播。在完成好前期信息制作后可以直接在信息現場中進行有效直播,這種直播形式對傳媒行業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播音人員以及主持人必須結合節目現場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該專業的人才必須提高自身的隨機應變能力以及播音能力,更好地應對一些突發狀況。
1.2信息的共享性
在新媒體背景下,各種信息開始實現了有效傳遞以及共享,信息渠道越來越豐富和多元,信息傳播所涉及的知識面越來越廣泛,除此之外,在對同一個信息進行播報的過程中,不同媒體所占有的角度有所區別,報道方式差異較大,為能夠保障自身所報道的信息真正展現全部情況,播音主持專業學生除需要立足于信息資源共享的實質情況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播放外,還需要對觀眾個人的信息需求進行分析。在實踐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積極控制個人情緒,保證客觀公正地進行信息播報以及信息共享。
1.3個性以及平民化的特點
為能夠真正滿足觀眾個性化以及多樣化的需求,對于傳媒行業來說,首先必須注重提供個性化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自身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更好地滿足受眾要求。其次,在對之前的信息進行傳播時,大部分主要以公眾性人物的信息傳播為主,但從目前來看,老百姓不僅僅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主體,老百姓信息開始成為時展的趨勢,同時作為信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老百姓這一類型的傳播主體規模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
2播音主持專業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現狀
2.1教學內容比較落后
我國高校在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過程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更新滯后,沒有嚴格按照時代對人才發展的實質需求引入全新的教學內容,現有的教學內容已經無法與時代保持同步,各大電視臺積極創辦不同的新節目,同時新興節目類型也大量涌現。為能夠積極適應時展需求,許多播音人員以及主持人開始對自身風格進行有效嘗試。在新形勢下,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內容必須要進行針對性調整以及更新,但結合具體的面對面訪談可以看出,許多高校在開設該專業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教科書內容十分落后,同時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較少,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學習壓力,個人學習積極性不高,這種教學模式以及教材內容不僅使各種教學資源被浪費,還嚴重影響了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效果。
2.2專業的師資力量結構復雜
目前,學生報考各大院校播音主持專業的熱度越來越高,各大院校該專業的師資隊伍也有所壯大,但對于播音主持專業來說,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現有的專業教師的整體數量無法滿足該專業發展的實質需求,一些相似專業的教師在進修后直接在播音主持專業中授課,盡管這些教師在之前已經有相關教學經驗,但還沒有對具體專業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學習,同時個人實踐經驗比較缺乏。其次,部分高校直接聘請在電視臺工作的主持人以及播音員,由這些人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這一類教學人員盡管實踐經驗相對比較豐富,但個人的理論知識還不夠完善以及系統。最后,學校直接聘請該專業畢業的學生,他們在畢業后就可以直接當教師,不管是教學經驗還是實踐經驗,這些剛畢業就上崗的教師都難以符合相應要求,這嚴重影響了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3播音主持專業新媒體與教學策略的研究
3.1對傳統教材的固化模式進行改變
我國大部分院校在設置播音主持專業的過程中會直接在大三兩個學期中安排與播音主持以及廣播播音主持相關的課程,而現有教材中還存在許多交叉環節。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在設置教材時學校可以立足于電視以及廣播的具體界限,有效彌補兩者的不足,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安排及設置,比如,可以在新聞播音的過程之中對相關知識進行專門講解,保障學生能夠了解話筒前以及鏡頭前的具體表現形式,在完成前期的專業培訓以及教學后,學生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新聞播音的不同表現形式,同時這一教學方式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力。從目前來看,國家對傳媒業的發展越來越關注,電視廣播對節目的服務質量以及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這一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突破以及改進。
3.2提升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播音員以及主持人往往成為媒體爭奪的對象,因此,在播音主持專業教學過程中,學校必須提供給學生更多實習機會,從整體上提高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使其能夠在實踐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4結語
隨著我國傳媒行業的快速發展,許多高校開始結合新媒體發展的實際要求不斷采取創造性教學模式以及理念,有效突破傳統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各種不足,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表現機會,保障其能夠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研究相結合,實現個人的全方位成長及發展。
參考文獻:
[1]夏青.新時期下高校雙語播音主持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價值[J].電視指南,2017(5).
[2]張靜.廣播電視雙語節目的語言創作與表達[J].青年記者,2016(32).
[3]李歡歡.基于新媒體背景的高校雙語播音主持教學模式探討[J].時代教育,2016(19).
[4]朱亞楠.媒體傳播全球化背景下英漢雙語播音節目主持人的能力培養探析[J].智富時代,2016(10).
[5]鄭琬.晚會雙語主持的意義和現實困境[J].黃河之聲,2015(14).
[6]徐曉紅.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教育的價值取向[J].新聞界,2012(1).
[7]鄭毅.主持人素養層次論[J].新聞知識,2011(3).
[8]劉想如.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專業的應對思考[J].電影評介,2010(12).
[9]楊偉光.未來的主流媒體——新媒體[J].當代電視,2009(11).
作者:李詩涵 單位:湖南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