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學校班主任事跡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走進隆化職教中心的校園,你經常會看到一個年輕的身影,可能是在寒風凜冽的早晨,也可能是在赤熱炎炎的中午;可能是在宿舍樓里,也可能是在操場上………身影聚焦著職教學生的雙眸,匯集著老師由衷的敬佩;身影定格在人們的視線里,升騰為職教中心一道絢麗的彩虹………她,就是今年只有三十八歲卻送走了十屆畢業生,收獲了一次又一次優秀教學成績的農經專業教研組長老師。
丁老師于年月畢業于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同年到隆化職教中心任教。從教十二年來,她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年、年、年連續三次被中共隆化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年被選為承德市黨代會代表。年、年、年,連續三年被縣政府授予嘉獎。在—、-學年度被縣政府評為“百名模范班主任”。她所帶的班級被評為省級優秀班級體。年被承德市授予“三八紅旗手”。年被評為承德市優秀教師。年經學校推薦上報省級職教名師。
愛每一個學生是她的育人理念
班主任是班級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和組織者,是聯系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紐帶,在學校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工作運轉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學校辦學質量的高低。職教中心的學生大多數是被存中,一中拒之門外的“三四流學苗,”基礎差,底子薄是普遍的,要教好這樣的學生就要比其他學校多付出百分努力,萬分艱辛。丁老師在擔任班主任工作中,把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轉化“雙差生”上。丁老師認為“差生”經受著過多的挫折、失敗和痛苦,他們不需要批評、指責、埋怨,他們更多需要的是關心、理解和愛護。所以在教學管理中她采用了“嚴慈相濟,善待優等生;揚長避短,關心中等生;互相尊重,厚愛差等生;誠心誠意,幫助劣等生。”力爭讓學生個性發展、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在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無私援助貧困學生80多名。送學生去醫院,煎藥、給學生送飯等不記其數。由于丁老師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情感投入,善于接進學生,學生也愿意接近她,接納她的批評和幫助,她們之間已經建立了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尤其是年,面對非典疫情,為了不耽誤學生高考,她毅然離開剛滿周歲的女兒,和學生在校封閉吃住二個多月。非典疫情解除后,她回到家里,看到清瘦的女兒,她流出了愧疚的淚水。但年畜牧專業100%升學率,又讓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年她被隆化縣政府評為“抗擊非典”優秀共產黨員。
傳授知識是她最大的快樂
丁老師連續十年任教畜牧專業〈畜禽解剖生理〉、〈畜禽疾病防治〉、〈畜禽生產〉三門專業課,平均周學時16節。在教學工作中,她不計報酬,不講價錢,以傳授知識為快樂,無私的奉獻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丁老師每年都要利用休息時間帶領學生深入到山上、田間、養殖廠實地考察、學習,采集并制作動植物病蟲害標本。這些課外教學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增加了學生實踐技能,也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正式由于丁老師這種理論結合實際,勇于讓學生實踐的教學方式,職教中心畜牧專業連續八年對口升學計能過關率都是100%。她指導的學生連續八年在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在丁老師和她的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職中對口升學捷報頻傳,創造了畜牧專業連續八年升學率達98%以上的佳績。
深挖教材,專心教研是她的長項
在教學中,她注重理論研究,深挖教材,專心教研,年帶領專業組全體同志,擔任省級課題《貧困山區農村職業教育如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研究,她多方查找資料,大膽創新并運用大量詳實的數據,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年5月順利結題,并受到省課題組的高度評價、推廣。教研過程中,她撰寫論文十余篇,其中八篇在國家級刊物〈農村養殖技術〉、〈特種經濟動植物〉上發表,還有五篇在省級刊物〈河北畜牧獸醫〉、〈北方牧業〉上發表。年她又率領專業組老師,擔任省級課題〈農村職業教育服務于農民工培訓工作的研究〉。年底結題,順利通過河北省職業教育委員會的評審和鑒定,并獲得了省級三等獎。由于在教研活動中連創佳績,她深受學校領導的信任。贏得全體師生的尊敬和家鄉人們的擁護,她也成了大忙人。寒暑假別的老師正和家人團聚,盡享天倫之樂,她卻應鄉親們的邀請,多次到山灣鄉,步古溝等地給農民講解畜禽疾病防治、動物飼養及北方反芻動物飼料配方技術等。僅北方反芻動物飼料配方一項技術就會給我縣養殖戶節約資金上萬元,同時,她推薦采用的新型配方正持續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在丁老師的帶領下,職教中心農經專業組教科研氛圍濃厚,全體教師比、學、趕、幫、超,團結一心,無私奉獻,成為職教中心最具活力的教研組,農經專業也被命名為省級示范專業。
多年過去了,歲月的巨輪碾走了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惑,面對職業教育的現狀,她沒有妄想自己腳下是一個高臺,她樂于看身前身后的所有臺階。她在用自己的一片愛心和事業心寫著自己的人生。沒有人能數的清她的奉獻有多少。只有時間。時間的目光可以一刻不停地注視著奉獻者的前方和后方,明晰著愛的足跡,描繪著奉獻者一路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