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工程半年工作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1年以來,我鄉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立足生產經營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狠抓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現就半年來的重點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立足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
加快發展節水農業、設施農業等高效農業,培強種養基地,壯大龍頭企業,創辦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逐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在節水農業方面,主要抓好秦家坊千畝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園區內水、電、路配套齊全,全部采用全移動噴灌和大型指針式噴灌,成為我鄉節水的農業示范典型。今年,1000畝地全部種植西蘭花,目前,長勢良好。在設施農業方面,引進先進科技,積極扶持玻璃彩雙孢菇栽培項目、王家灣千畝甜菜科技示范園區和喜順溝馬鈴薯示范項目。通過積極跑辦,玻璃彩雙孢菇栽培擴模項目正式立項,并注冊了中都口蘑有限責任公司。計劃投資435.5萬元建栽培面積為700平方米的高標準大棚30個,一次發酵大棚1500平方米,二次發酵窖8個,并配套鍋爐房、原料庫、恒溫庫等。目前,一次發酵大棚、二次發酵窖、原料庫、恒溫庫等已經建成,栽培大棚正在規劃中,即將開工建設,建成后栽培面積可達5萬平方米,為該村發展為雙孢菇專業村邁出關鍵的一步。王家灣千畝甜菜科技示范園區是我鄉培樹的重點農業典型,有效推動了我鄉甜菜種植任務的落實。園區轉變了傳統的栽培方法,全部采用機械覆膜種植,每畝定株達到700株,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喜順溝馬鈴薯示范項目計劃投資50萬元建設馬鈴薯優質高效生產示范園及科技服務站,帶動馬鈴薯科技種植,目前正在規劃。在基地培育方面,注重發揮資源優勢。主要圍繞馬鈴薯、奶業等全鄉主要產業做文章,帶動產業科學、快速、規模發展。重點抓了喜順溝馬鈴薯育種繁種基地和4個奶牛養殖基地的建設。喜順溝馬鈴薯育種繁種基地計劃再投資847.6萬元擴模續建,建設組培室1棟、全自動現代化溫室一棟、日光溫室1棟、網棚100個、示范基地100畝、育種基地150畝,正在規劃。今年,搶抓縣大力扶持奶業發展的政策,并通過向鄉村干部及社會籌資300萬元,建立了奶牛風險保障基金,鼓勵奶牛養殖大戶建立規模養殖場,壯大奶牛養殖基地。目前,總投資1200萬元的4個高標準規模奶牛養殖場均在建設當中,建成后將極大地帶動全鄉的奶業發展。到年底,全鄉奶牛存欄可達1500多頭。在龍頭企業方面,主要抓好喜順溝寶龍燕麥加工企業的建設。目前,正在安裝設備。二期工程正在規劃中,計劃新建年產1500噸蛋白米粉、纖維素生產線,延伸產業鏈條,極大地帶動全鄉的燕麥產業發展。在合作組織創辦方面,充分發揮石頭橋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興隆村農友蔬菜專業合作社、史馬溝永順奶牛專業合作社等、喜順溝寶龍燕麥專業合作社等的帶動示范作用,鼓勵種養大戶、創業能手等牽頭,圍繞全鄉產業建立新的專業合作組織,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截至目前,今年已創辦了喜順溝馬鈴薯倉儲和秦家坊奶業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鄉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達到8個。幾乎每一主導產業都有合作組織,在引領產業規模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上發揮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二、立足改善生態環境,狠抓村莊綠化建設
我鄉將村莊綠化、通道綠化作為全鄉的一項重要任務來狠抓落實,為構建綠色生態和諧新農村提供優良的生態環境。明確一名副科級領導全面協調,林業辦公室人員具體負責,抽調農業、水利、畜牧等其他部門干部組成工作組,深入一線具體實施,并將責任落實到人,確保任務有效落實。同時,由鄉主要領導及副科級干部組成督導組,不定時到現場進行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上半年,圓滿完成了806畝通道綠化工程,種植旱柳、楊樹、樟子松、丁香、刺玫、火炬等樹種;完成了安定堡、開前堡等村的1100畝人工造林工程;并對元山子、二道洼、馬良坡、花蘭井等11個村的3000多畝退耕還林工程進行了補植。同時,喜順溝村1500畝南山綠化正在規劃中。
三、立足轉變生活生產方式,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大力推動新民居工程,逐步改善農民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向社會主義新農村轉變。今年,我鄉在抓好二臺背、膳房堡新民居建設的同時,重點規劃喜順溝新農村建設。二臺背、膳房堡新民居分別由一名副科級領導全面負責。目前,二臺背、膳房堡新民居均已起3層,10月底可竣工。目前,正在研究拆遷補償和入住新民居方案。在省、市、縣的大力扶持下和鄉村兩級的不懈努力下,喜順溝新農村建設規劃已經基本確定。計劃投資11156.1萬元,按照“一心”(以村委會、廣場為中心)、“兩軸”(南北向景觀軸、東西向產業帶動軸)、“一帶”(東西景觀綠化帶)、“多組團”(多個新民居組團)的格局建設27個項目,將喜順溝打造成集居住、觀光、商用為一體的“壩上第一村”。
此外,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森林草原防火、禁牧、防汛等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