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師實訓情況報告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術水平高,總之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充溢著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刻闡釋,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大家開闊了眼界。雖不能說通過短短幾天的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卻也有許多領悟。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將靜下心來采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教,教中學,教中研,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求得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帶著領導的重托和厚望,年月。有幸參加了陜西基層人才隊伍援助計劃”項目培訓,這次培訓采取在校研修和外出考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歷時共60天。其中在校研修時間為45天,主要對新課程理念的實踐課堂教學的組織與規劃等方面進行系統學習,其余15天時間前往,深入課堂,觀摩學習。兩個月來的學習和跟崗研修,聆聽了市鼓樓區第29中的及市第26中的90中的莊立等省內外教育專家的常規教學示范和專題報告。教授們講座,都滲透著新課程標準下的新理念,每一講中都有需要我去思考的東西,使我感受最深刻的課程標準下新理念的教學設計,教學活動設計,教學中學習策略的設計規劃,使我從中領略到教學風采,感受到人格魅力,受到深刻的啟發,這其中既有教育理念上的洗禮,也有教育理論上的提高,更有教學技能上的提升。下面我就培訓期間所學到看到想到向各位領導和同仁做以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立足課堂。
課堂教學中,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是課堂。只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理念,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教學中,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才能提升和實現社會價值。
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通過培訓我深刻認識到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氣氛,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以學生為主,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師生關系才能融洽,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師的責任。實現這些新的觀念,一切為了學生。就需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共同促進,轉變學習的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教師不能單純的講授,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參與面。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較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量,拓寬學生的參與面。這就需要教師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每個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揚學生之所長,癖其之短,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對一些膽小的學生,只要他能積極參與就應表揚。對于班中一些理解,表達能力強的教師就要關注培養他交流和應對能力。只有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讓他切實在自己的基礎上有不同的提高,才能讓他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當然,當每個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還應即使對他發言予以正確的評價和表揚,以提高他自信心,切實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認可。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教育理念的轉變更新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關鍵
原有的基礎上我跨出很大的一步,初中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已有八個年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無論是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是教師的教學觀念,都有所提高和改觀。可中考、高考選拔功能沒有變化,應試教育的勢頭還很強大,這勢必阻礙新課改前進的步伐,甚至出現“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怪異現象,為此五位專家就“學習新理念,踐行新課程”作了專題報告,反復強調我一定要轉變理念,要求我要從過去生命的塑造者轉變為生命的贊賞者和呵護者;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倡導者;從過去學習成果的裁判者轉變為學生心理的促進者和鼓勵者;從過去獨立的勞動者轉變為教學共同團體的合作者;從過去教學任務的完成者轉變為教學科研的研究者和反思者。聽了高芬教授《現代外語教學理論進展趨勢》報告,明白了教師的外語教學為什么要適合進展趨勢,因為現代教學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重要的培養學生的能力;科技快速進展,要求教師有更高的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變革,教師要運用現代技術改善教育,作為教師,要有不斷進修意識,不斷學習,終身學習,不斷創新,善于在工作中不斷反思、鉆研,成為研究型,自我進展型的教師。更值得一提的此次培訓注重了理論聯系實際,提升理論的基礎上,回歸課堂,老師們為我搭建教學實踐平臺,組織我開展說課活動,通過聽課、評課各種形式,切實提升了教學平水,使我難忘的鼓樓區第29中學跟崗研修中聽了吳琳老師上的公開課:Whatsyourfavouritsports?這節課使我受益非淺,很有觸動,讓我看到差距及差異,課上學生是真正的主人,課堂上學生燦爛的笑臉告訴我享受課堂的樂趣,以優美的語調跟老師及伙伴自由的交流,真是學得愉快,活得自由自在課后我與的老師進行交流,從他那里汲取營養,并明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強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三、教學理念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由以傳授知識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接受知識。由于這種接受式的學習只重視學生接受知識的多寡,對于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否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普遍關心不夠;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意志、興趣、情感等因素,教師也投入不夠;對于學習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由于這樣的教育體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因而出現了高分低能”等不正常的現象。而新課改則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趙克禮教授的新課程下英語學習與教學》報告給我很大的收獲,強調了新課標的六個基本理念和“任務型教學”六個基本理念:1.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2.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進步。3.強調學習過程,倡導體現參與現代外語教育理念注重語言教學過程,提倡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等各種強調學習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4.學生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使用語言,使用語言過程中進展語言能力。5.任務型教學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6.任務型教學是雙邊的交互式活動,活動中所學的語言是實際的工具,其價值能得到充分的體現,有較明確的具體目的有利于激勵學習積極性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比較豐富,教師從全面出發,觀察、控制課堂的進展。楊思中學和山東杜郎口中學就是典型,正是踐行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轉變過去的陳舊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及手段,溶入到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中,并取得了新課程標準的顯著成績。
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為“接受式學習”教與學本來是相互聯系的但傳統的那種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造成了教與學的脫節,傳統的教學體制中。教條了教與學的邏輯關系。由于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沒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都較差,學習層次低,知識的獲得也較為被動,傳統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學生研究、探索的成分較少,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發揮學生學習潛能,難以形成學習內驅力。因此,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
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入手,新課改要求學生從單一的學習方式向多元的學習方式轉變。這就要求我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在課堂上要大膽提問,勇于質疑、主動探索、深入研究,通過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協商等多種手段,關注生生互動,合作交流。隨著課改的深入,應該深刻的意識到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交流也應是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讓課堂教學從單相交流變為多向交流,學生從靜聽變為互動。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傾聽同學發言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理解,評價等能力。合作學習是一種以生生互動為價值取向的交往性的學習方式。相對于全班范圍的交往,將班級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能使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人數較少的小組里,學生主體間互動的頻率比全班性的師生互動頻繁,同時對每個學生的主體參與情緒,主體互動水平,主體參與效度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因而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主體間高頻率,高水平的交往互動。課堂教學還可以分為四到八人不等的學習小組,每組既有優生,又有潛能生,組長由優生和潛能生輪流擔任,不要終生制。一方面是彼此學習,互相幫助和督促;另一方面是正人先正己”學困生當上小組之后,自己也會做得很好,還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優,良,中三個不固定的由教師自己掌握的動態管理級別。發現某個學生進步時,鼓勵其不斷起跳,釋放潛能;發現某個學生退步時,及時做好轉化工作,不斷變化的學生,不斷調整級別,提出新的要求。課后,學生要善于總結,自主反饋、及時獲取信息、找錯補差,重新認識、塑造自己。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促進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
五、熱愛教育對象是教育發展的核心。
和老師們談論學生,見習期間。掛在嘴邊的詞是那些孩子,靜心思考這句話,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只有從心里抒發出來的感情,才能打動孩子的心房,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有可能教育好孩子。正因為如此,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應該加倍的關愛和呵護,身上,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去尋找他生活中的品德上的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孩子的自信,使孩子感到溫暖,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產生“向師性”用29中學的校訓來總結就是要讓“優秀的更優秀,讓普通的變優秀,一個都不能少”相信如果我都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學生,教育一定是另外一番新天地。
六、智慧不是靠灌輸獲得的成功建立在有準備的基礎之上。
使自己有了不少的收獲:通過培訓。
1提高了自己的師德水準:培訓過程中。而且使我深切領悟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無止境”真諦。通過培訓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教育目的活動、方法的指導者、探索者、實踐者,學生成長進展的領路人,教師應具有奉獻精神。奉獻是一種美德,教師的天職。教師對教育的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育成功的基礎。熱愛學生等于塑造一個學生,厭棄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學生。老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基于親緣關系,不是出于個人需求,持久而深厚的教育之愛。知道師生交往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師生交往影響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好壞的關鍵,所以我每一位老師只要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關心和關注,讓學生喜歡你從而喜歡上你課,那我每一位老師即使不去強調如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也會非常自覺地把每節課學好,教育的真諦是愛,最終目的促進學生最優化的進展,愛心、責任是師德的基礎和核心內容。
2教育觀念得到更新:此次骨干班的全體學員幾乎都來自教學第一線。通過集中理論學習。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教學活動中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
3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教師的專業素養想得到進展和進步一定要善于思考、勇于實踐不斷反思提煉總結。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那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平時忙于教學,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讀書學習,來到陜西師大一下子聽了那么多課,記了厚厚的筆記,使我對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感覺。兩個月的學習,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4合作學習、共同成長:學習過程中。成為一個親密和諧的學家庭。學員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培訓結束,就是新的合作開始,回來工作之后,仍然互通信息,保持聯系,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爭取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知識。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后的教學中,將大膽的課堂中引進新思路、新方法解決課上的問題。課堂上及時根據課堂情況調整教學環節與教學思路,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做到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的主動性,使學生由教師教學變為學生樂學、愿學、自學,讓學生更好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為了不斷進步自己的專業水平,將積極參與各級的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