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會法貫徹落實工作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年度工作計劃安排,縣人大常委會于本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這次執法檢查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組織實施,并成立執法檢查組,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同志任組長,社事委副主任*×同志任副組長,成員為部分縣人大常委會委員、社會事業委員會委員和人大代表。這次執法檢查采取聽、查、看、議的形式進行。主要聽取縣總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高良澗鎮、蔣壩鎮及海珠公司、化工集團、東泰公司、亨通帽業等部門和企業執法情況匯報,召開了工會、勞動社會保障局、地稅局、工商局、水產局、九牛公司、客運公司、*鎮非公企業聯合工會、鹿港毛紡公司九個單位分管負責人座談會,查看了6家不同類型企業的臺帳,了解其執行工會法情況。通過檢查,我們認為我縣貫徹實施工會法總的情況是好的。自*年10月新修改的工會法頒布以來,我縣在貫徹落實上做了大量工作,在法律宣傳、工會組建、職工維權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穩定,推動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年我縣被省總工會授予工會工作“十強縣”稱號,*年首批創建成為“江蘇省工會工作模范縣”。現將這次執法檢查的情況具體報告如下:
一、全縣貫徹實施工會法已取得明顯成效
廣泛宣傳,不斷擴大工會法普及面。工會法于*年11月修改頒布后,縣總工會及時成立了學習貫徹工會法領導小組,結合“四五”普法和我縣工會實際,制定了學習貫徹落實工會法的普法規劃;以工會主席為主體,在全縣建立起一支學習貫徹落實工會法骨干隊伍,并明確了各自的職責;落實了普法經費,五年來共用于普法經費1*元,先后征訂發放省編普法干部讀本50余本和普法讀本100本,編印發放工會法法制宣傳手冊6000本,開展了板報宣傳、法律咨詢、舉辦法制講座和培訓班、懸掛張貼標語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對學習貫徹工會法的意義、目標和任務進行廣泛宣傳,有力地提高了全縣各級工會對學習貫徹工會法重要性的認識。
依法組建工會工作有了較大的推進。縣總工會認真貫徹實施工會法和江蘇省實施工會法辦法,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的新情況,一方面不失時機地抓好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改制后工會整頓、重組工作;另一方面,按照“所有企業都要建立工會組織”的要求,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在建會方法、發展會員、會籍管理、領導體制等方面敢于突破傳統的做法,以黨建帶工建,以黨建促工建,大力推進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工作。針對非公企業工會組建難度大的實際情況,*年以來,著力于縣經濟開發區工會組建,在縣經濟開發區93個企業中建會85家,組建率達91.4%。對發展農民工入會也做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年縣總工會下發了“關于小型企業民主管理小組的指導意見”,把大量的小型企業組合起來,發展農民工會員。又與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下發《關于再就業登記時同步吸收進城務工人員加入工會的實施辦法》,從源頭上解決農民工入會問題,*年以來共發展農民工會員6671名。目前全縣工會共有684個,其中獨立工會230個,覆蓋法人單位454個。職工總數29273人,其中機關單位工會59家,職工人數5198人;事業單位工會57家,職工人數5343人;企業工會568家(含覆蓋法人單位454個),職工人數18732人。并基本同步建立了經費審查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勞動保護監督小組和推行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
依法維權工作正在逐步開展。一是以建設“合格職工之家”為載體,逐步推進維權體制、機制創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共謀企業健康發展。目前,全縣已有縣級“一星級職工之家”165個,“二星級職工之家”29個,市“三星級職工之家”16個,省級“模范職工之家”4個,“全國模范職工之家”1個。有167家基層工會開展了“會員評家”工作,進一步改善了基層工會的工作條件,增強了工會的社會基礎地位。二是抓住工資協商這個關鍵,建立平等協商和簽定集體合同制度。縣總工會擬草、縣政府下發的《關于全面推進企業工資協商制度意見》,促進了工資協商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從*年到*年,全縣共有531家企業實行工資集體協商(含覆蓋449個法人單位),惠及13000多名職工。其中,百人以上正常生產企業簽訂工資集體協商合同達100%。*年開始,我縣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在高起點上創新發展,又向民辦非企業——XX外國語高級中學推進。同時今年創新的“*縣建立企業個體工資協商制度”,有效提高了工資協商的水平,使每一個職工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從而較好地調整勞動關系,維護廣大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據統計,全縣企業實行工資集體協商的職工工資年均增長率5%的有446家,增長10%以上的有128家,江蘇九牛水泥公司等23家企業在工資集體協商中確保一線職工工資1.3萬元以上,比上一年增長18%。三是參與勞動爭議調解,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縣總工會成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出臺了《XX縣企業和區域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示范標準》,全縣有89家企業建立了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達93%。12個鎮100%建立了區域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組織健全,制度完善,作用發揮較好。總工會每年2次參加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組織的勞動執法檢查,多次參加勞動仲裁,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四是創建職工信訪應急管理機制,構筑全縣職工穩定的首道防線。*年6月在全省首創工會系統職工信訪應急管理機制,全縣12個鎮、16個系統工會、165個基層工會均建立了相關制度,在全縣形成上下聯動的四級網絡。職工信訪應急管理機制實施以后,縣總工會*年以來接待10人以上集訪僅3次,有效地化解集訪12次,使全縣職工信訪降到最低限度。
工會參與民主管理的意識不斷增強。幾年來,堅持把依法推行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作為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全縣15家國有及控股企業全部建立了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廠務公開制度,114家機關、事業單位建立了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校務、所務、院務公開制度。全縣正常生產運營的非公有制企業中,有92%家建立了職代會制度。九牛公司被江蘇省總工會表彰為全省廠務公開先進單位。一些基層工會還在實踐中創造了民主對話會、民主協商會等與本企業相適應的民主管理形式。
幫助下崗人員實現再就業,緩解企業用工難,為全縣經濟發展服務。縣總工會不斷創新再就業工作思路,抓好就業培訓、職業介紹、選樹典型和服務企業等重要環節,通過職介培訓和主動服務企業實現下崗人員再就業。*年以來,根據企業用工需求,舉辦電工、電氧氣焊、計算機應用、縫紉、機械維修等近十種實用性技能培訓班32期,培訓困難職工和下崗失業人員2848人,介紹幫扶安置就業5610人,培植和選樹各類創業示范點44個,再就業示范基地35個,再就業示范帶頭人53人,創業帶動就業400人。同時縣總工會職介所先后與南京、上海、蘇州、浙江等企業保持勞務關系,在紡織、電子、家政、餐飲服務等行業介紹下崗職工和農民工1550人,從而進一步拓展了我縣下崗人員再就業的門路。今年縣總工會想方設法解決全縣經濟發展“用工難”問題。一方面,舉辦千名陪讀家長、外出務工回城人員等3個專場招聘會,3286人到場應聘,有982人走上企業生產崗位,緩解了部分企業用工難題;另一方面,和部分鎮聯合赴山東荷澤,河南蘭考、嵩縣,陜西周至、藍田、戶縣等勞動力較集中地區進行考察,在較短的時間內逐步建立一批外埠勞務輸入基地,長期為企業用工服務,有效破解了制約全縣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
搭建困難職工援助平臺,建立扶貧幫困長效機制。縣總工會于*年底在全市率先出臺了《XX縣總工會關于建設“三個中心、三個團隊”構筑工會保障工作新格局實施意見》。*年初,“*縣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成立,縣勞動局、經貿委等29個行政科局單位為理事單位,為我縣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設提供了組織保證。縣總工會、縣財政局等政府九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建立完善特困職工扶貧幫困救助機制實施意見》等20多份扶貧幫困、結對幫扶文件,明確幫扶救助政策10多項,為困難職工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生活五大方面提供幫扶和救助,全縣扶貧幫困工作逐步實行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五年來,全縣全縣共救助困難職工15704人次,發放救助資金315.98萬元。有1290名黨員干部和477名工會干部與1323戶特困職工家庭和1750名“4050”下崗失業人員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幫助988名“4050”下崗失業人員通過政府買崗位實現就業和幫扶938名特困職工家庭先后脫貧;幫助全縣43個困難、破產關閉企業10762名退休人員解決參加醫保等社會保障問題,全縣建立困難職工檔案2500人次,核發《特困證》342人次,發放《困難職工優惠就診卡》*張。
依法做好工會經費收繳和審查工作。*年以后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集體企業經過改制,產權多元化格局形成,組織形式和勞動關系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企業、職工之間利益牽動因素增多,企業工資總額、職工人數隱匿性增大,給工會經費收繳基數的確定帶來很大困難。縣總工會積極探索經費收繳的有效方法,并取得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以縣委辦、政府辦名義下發了×辦發【*】111號《關于委托縣地稅局收取工會經費的通知》,為依法收繳工會經費提供了組織保障,改變了過去經費收繳形式單一的局面。目前我縣工會經費收繳體制分為三大塊:在財政發放工資的全額、差額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由縣財政代扣代撥;部分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由縣總工會直接征收;企業單位全部由縣地稅局代收。五年來經費收繳穩步增長,由*年撥交經費收入46.19萬元到*年撥交經費收入80.18萬元,撥交經費收入共計297.6萬元,上解省總工會經費102.45萬元。同時充分發揮經費審查委員會的作用,對本級和本級直屬企事業單位工會進行年度審查、審計,每年堅持向縣總全委擴大會作工作報告,堅持對本級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查,堅持對本級工會經費收支情況進行年度審計,根據縣總工會對直屬企事業單位加強經費審計監督工作的規定與要求,對下屬的企事業單位年度經營狀況實行審查、審計,建立健全各項經審工作制度,完善監督機制。5年共審查了131個單位,針對審計出來的問題下達了《整改意見書》,要求其限期改正,這樣既嚴肅了財經紀律,又強化了基層工會依法履行職責的能力和責任意識。另外還對欠繳工會經費的單位進行追繳,5年共追繳工會經費10.19萬元。
開展競賽、評優等活動,引領企業和職工為全縣經濟建設奉獻力量。縣政府印發了領導競賽五年規劃意見,堅持組織開展千名職工大比武、萬名職工大練兵、“金點子合理化建議月”、“我為節約獻一策”等一系列活動,并在每年度專門對上年度全縣各行各業所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報請上級表彰,給予一定的獎勵。這些舉措激發了全縣企業和職工的工作熱情,進一步促進了《工會法》在我縣的貫徹和落實。5年來共表彰168個先進集體,268名先進個人,其中有3人分別獲得全國和省“五一”勞動獎章;有11個單位獲市“五一勞動獎狀”;有8人獲市“五一勞動獎章”;縣化工集團的印尼客商、海珠公司的捷克客商獲市“五一”勞動榮譽獎章;獲市政府表彰的富民強市、立功競賽立功集體13個,立功個人27人;獲市政府表彰的重大工業技改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立功集體2個,技改建設功臣20人;獲縣政府表彰的先進集體142個,獲縣政府表彰的先進個人208名;共評選出各級勞模72人,其中2人榮獲全國勞模稱號,11人榮獲省勞動模范稱號,59人獲得市勞動模范稱號;共選樹縣、市級女職工“五一巾幗標兵崗”44個,“五一巾幗標兵”52人。還為全縣75名在職勞模辦理了勞模補充養老保險,保險金額達65萬元,為11名受省以上表彰的企業退休困難勞模落實了每月80元的榮譽津貼。
二、存在問題
我縣《工會法》的貫徹實施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是:
少數部門和企業貫徹《工會法》力度不夠。不能大力支持工會工作,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直到發生勞資矛盾,勞資雙方發生對立才重視工會的作用,要求工會出面處理問題。
工會組建難度較大。絕大多數改制企業已按時完成了重新組建工會的任務,但有個別單位至今仍未成立新的工會組織;縣經濟開發區企業工會組建工作雖然在今年有了大的突破,但仍有少數企業主認為工會組織對他沒有任何作用,偏面地認為“是和他唱對臺戲的、是增加負擔”,不愿組建工會。
有些新建的工會不能正常開展工作。有的企業雖然新建了工會,但不能正常開展工作,沒有搞過任何活動,實屬有名無實。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有的基層工會主席缺乏培訓,沒有工會工作經驗,無法正常開展工作;二是有的企業沒有按2%規定撥繳工會會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會工作的開展。
三、幾點建議
要進一步加大《工會法》宣傳力度。除了在工會系統開展《工會法》宣傳學習,還要對領導干部、非公有制企業經營者加強宣傳,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工會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加大對工會工作的支持度;同時要加強對廣大職工的宣傳和教育,增加其加入工會組織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要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工作。針對新形勢下工會組建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出臺相應的、適合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的有關政策,加快非公有制企業組建步伐。
要進一步提高工會干部的綜合素質。要加強工會干部培訓工作,做到重點工作和培訓內容緊密結合。特別注重對工會干部開展工會法、勞動法等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使他們能正確運用法律武器,依法開展工會工作,切實保護自身和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