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資源提質增效工作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是全國首批國家級林業科技示范縣,通過科技興林戰略的有效實施,取得林業科技成果二十多項,并在林業生產中廣泛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結合林業生產實際,加強了林業科技的研究和林業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力度,極大的提高營造林質量和林分質量。其主要為:
一、以應用和完善抗旱造林技術為核心,解決極干旱條件下造林成活難問題。近十年來,該旗遭遇了持續的嚴重干旱,完全應用過去的抗旱造林系列技術,是難以保證在無座水條件下造林的成活,因此,造林中,在堅持提前整地,利用好土壤墑情,浸苗補水,提高苗木含水量等措施的基礎上,全面應用了座水栽植技術,每株大苗澆水30千克以上,每株楊樹一年生苗澆水20千克以上,每株一年生實生苗澆水15千克以上,同時,一年生裸根苗造林應用了保水劑粘根保水造林技術,部分樹種應用了覆膜保水造林技術,保證了造林的成活。近十年來,應用這些造林技術實施造林近100萬畝,造林成活率穩定在80%以上。這些技術的應用,豐富了抗旱造林技術的內涵,為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等項目的高效實施打下了基礎。
二、應用山地和溝河道綜合治理開發技術,完善和擴展造林空間。大面積的山地均得到了治理,但都不夠完善,流域內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空閑天窗,溝河道大部分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利用,因此,近幾年,在山地治理上,應用造林地表徑流技術,采取坡面集水槽、水平溝、反坡小坑、魚鱗坑、侵蝕溝內砸谷坊等整地措施,有效的截留地表水,營造混交林,建設和完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十年來,全旗結合封山育林、公益林補植、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實施山地綜合治理100萬畝。在溝河道的治理上,應用干河道生物治理技術,通過機械引流,規范道路,利用小型沙壩截留季節性洪水等措施,利用好天然降水,在溝河道內建設楊樹速生豐產林等基地,十年來,全旗累計實施溝河道治理20萬畝,成為林業上的一個亮點和經濟增長點。
三、應用復合沙障治沙技術,加快沙地治理速度。結合封沙育林技術的推廣應用,在科爾沁沙地應用復合沙障治理流沙技術,將生物沙障和植苗造林相結合,使治沙的速度和質量均得到了提高進一步的提高,解決了邊遠、高大流動、半流動沙地治理的問題。應用此技術累計治理流動、半流動沙地近30萬畝。
四、應用多種技術措施,加快低產低效林改造步伐。是一個以人工造林為主體建立起來森林生態系統,純林多,生態系統脆弱,由于特殊的環境條件等多種原因,形成了近200萬畝的低產低效林分,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十幾年來,通過調整樹種結構,增加針葉樹和抗旱樹種造林比例,營造混交林,應用“兩行一帶”配置造林技術、針葉樹容器苗造林技術、多樹種混交造林技術、封育改造技術對低產低效林進行改造,現在樹木生長狀況良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全旗已累計進行低產低效林分改造30萬畝。
五、應用文冠果造林技術,建設新的能源林基地。從年開始,開始應用文冠果造林技術營造林技術,營造文冠果能源林基地,三年累計實施造林1萬畝,現保存和生長狀況良好,對今后文冠果能源林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輻射作用。
六、應用中幼林撫育技術,改善樹木生長條件。為改善樹木生長條件,把中幼林撫育作為最重要的營林措施來抓,先后出臺了“楊樹撫育技術標準”“山杏豐產栽培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部分標準有所創新獲高于國家和自治區標準,規范營林生產。在幼林地管理上,全部實施了以耕代撫,通過間種矮稞農作物,減少其他雜草的侵入,不但減少了除草用工,而且通過耕作施肥,增加了土壤養分,促進了樹木生長。對中齡林采用深耕—中耕—淺耕撫育措施,大部分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對于山杏、沙棘、黃柳等灌木樹種加強了平茬撫育,使其不斷的煥發生機。這些技術的應用,使林地的林分質量和使用率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大幅度增加。全旗每年實施林木撫育100多萬畝(次)。增加效益達1000萬元以上。
七、針對人工片林多,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的問題,認真地探索和改進保護措施。松毛蟲一直是威脅我旗森林體系的主要害蟲,由于近幾年連續的暖冬,人工摟樹盤防治松毛蟲效果不理想,加之現有體制下,組織群防有很大的困難,因此,近幾年采用了系毒繩、煙劑,人工化防和飛機防治相結合,實施綜合治理,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基本上控制了松毛蟲危害。同時對朝鮮球堅蚧和青楊天牛等害蟲進行了有效的防治。三年來,累計防治面積50余萬畝。全面采取多樹種帶狀或塊狀混交造林,并堅持喬灌、針闊混交造林,形成人為干預下的近自然林業景觀,使林業生產由脆弱型向生態穩定型發展。